桂靖雷 ‖黄梅戏传统剧目中的“花朝”习俗
桂靖雷:黄梅戏传统剧目中的“花朝”习俗
农历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节,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 ”、“百花生日 ”、“花神生日”,是中国古代一个十分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因古时有“花王掌管人间生育”之说,故又是生殖崇拜的节日。黄梅戏发源地湖北省黄梅县的花朝节为二月十二日,民间将这一天当作是良辰吉日,迎亲嫁女,这个习俗沿用至今。
【商宏志摄】
相传,花朝节在全国盛行,始于唐武则天时期。武则天酷爱百花,在她执政时每年花朝节,都要降旨宫中,令人采集百花,和米舂碎,蒸制花糕,犒赏群臣。民间亦上行下效,从官府到民间就流行花朝节活动。这一传说虽无史书可考,花朝习俗却一直在全国各地流行。当时,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二月十五的花朝节、八月十五的中秋节,这三个“月半”被视为同等重要的传统佳节。但到了宋代,花朝节的日期有被提前到二月十二或二月初二。
【商宏志摄】
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有诗咏花朝:“百花风雨泪难销,偶逐晴光扑蝶遥。一半春随残夜醉,却言明日是花朝。”花朝日期各地不同,据史料记载有三说:一是《翰墨记》载:“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朗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明以后,二月二又有关于龙抬头的诸多习俗,诸如撒灰引龙、扶龙、熏虫、避蝎、剃龙头、忌针刺龙眼等节俗,故称龙抬头日。二是《诚斋诗话》载:“二月十二日曰花朝,为扑蝶会。”古时每年的这一天都要举行两项活动:一项活动叫“赏红”,即在节日的当天早上,家家户户都剪些红绸布条,悬挂在花树上以祝花木茂盛、人寿年丰,;二项活动是“张挂花神灯”,人们将做工精细,镂刻人物花卉、珍禽异兽的伞型六角灯,悬挂在花树枝梢上,灯火与红花绿枝相映成趣。三是《蕲州志》载:“二月十五日,俗谓之花朝节。妇女相邀,于是日踏青。”花朝节的节日习俗内容很丰富,除踏青赏红外,还有扑蝶挑菜、燃灯祈福、蒸花糕、饮花酒、喝花粥、地方官出郊劝农等活动。
花朝节作为农耕文化的重要节日,在黄梅戏传统剧目中必不可少地得到应用。在黄梅戏稀见本戏《下天台》中,东晋越州山阴县书生梁治益,幼时父母双亡,家景贫寒,无依无靠。娶妻吴氏,为人善良贤慧,宽厚仁慈。夫妇成婚多年,男耕女织,恩恩爱爱,日子过得十分甜蜜。遗憾的是梁氏夫妇已年过三十,却未有生育,甚感伤悲。花朝时节,阳光明媚,桃红柳绿,百花盛开,夫妇双双到禹王庙行香求子。梁治益在第一场“行香求子”上场道白:“今乃花朝之日,四乡黎民前来求神拜佛,我心想与娘子前往家庙降香。”终感动上天,得子梁山伯。
【来自网络】
黄梅戏传统小戏《讨学钱》,生动刻画了塾师张先生贫穷、儒腐和农妇陈大嫂刻薄、势利的艺术形象。张先生给陈大嫂的儿子教书一年,陈大嫂不付学费,张先生向她讨学钱时,从正月到腊月将陈大嫂刁滑、刻薄、想赖学费的卑劣行为全部唱出。其中二月的唱词是:“二月里是花朝,学东叫我把书教。学东问我学俸要多少?我说四十也不多,三十也不少。只要学东待我好,余外贴我一捆麦杆草。长的当被条,短的肥锅烧。‘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升半大麦我也把书教。”
黄梅戏传统独角戏《郭素贞自叹》唱词有:“二月里叹我的夫正是花朝,杨柳青柳芽心如火烧。大比年我的夫进京走赶考,他曾经到我家去借银包。都只怨我的父良心不好,逼我夫写退婚不退不饶。多蒙了陶学长上前讨保,收留在花园内把水来浇。那一天带丫环观看花草,叙起来我与他是结发鸾交……”
【陶利平老师作品】
此外,在黄梅戏传统小戏《秧大麦》、《十不清》、《赵五娘自叹》、《烟花女自叹》、《张三求子》等剧目中,均有“花朝”唱段,这些小戏唱词通俗,唱腔优美、语言生动,乡土气息浓厚。
【商宏志摄】
(桂靖雷 湖北黄梅县人,从事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和黄梅戏艺术研究工作35年,偶有消息通讯、文史资料、人物传记、黄梅戏史论、报告文学等文字作品在报刊出现,系湖北省高等院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黄梅戏艺术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执行主 编:魏鲜红
主 编:曹锦军
3月1日起,曹锦军围炉继2016年出版《穿越时空赏黄梅》一书后,再推力作《大美黄梅》(暂定名)一书,将对2015.7——2017.6期间的围炉优秀作品进行编辑成册。主要内容是湖北黄梅的厚重文化、风土人情以及美丽风光。体裁有散文、游记、摄影、美术、书法、诗词、楹联等。版面为彩印,价格在55元一本左右,印数2000本。作者有国家级作协会员、省市县作协会员、文学博士、文学爱好者以及摄影家、美术家、书法家、诗词楹联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