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炊烟袅袅——记忆中的土灶
玲珑|炊烟袅袅
记忆中的土灶是个庞然大物,霸道地占据了厨房近一半的面积。土灶构造很简单,一堆砖、一口锅垒就可以垒成,类似于现今的野炊简易灶。尽管土灶构造简单,但功能并不简单,一家人的吃喝都能用它搞定!
儿时,妈妈在厨房做饭,我们几个小伢就在灶台边玩耍。普通的灶台给了我们无穷的乐趣。最早的土灶是由土砖砌成,一烧火,整个厨房就烟雾弥漫,类似仙境,我们就会高兴地拍着小手边跳边喊:“神仙要来咯!”后来家里用红砖和水泥砌成新灶,密封效果很好,就再也看不到烟雾弥漫的情景,倒是少了许多乐趣。但每每家里烧火做饭时,我们就会跑到屋外去看烟囱里的炊烟,或袅袅轻舞,妩媚如仙女;或青烟直上,静默如智者。看多了,就成了一种习惯。以致于傍晚放学回家,一路观察别人家烟囱里的烟,比较哪家的最好看。当然,最喜的莫过于看见自家烟囱里的炊烟,瞬时条件反射般地吞痰咕噜。
但不是所有时候回家都能看到烟囱冒烟。农忙时节,放学后我们还要回家做饭。个子矮小的我经常一会儿蹲在灶门前烧火,一会儿搭着小板凳站在灶台前炒菜。由于烧火技术不娴熟,灶膛里的火时不时罢工。当听不到锅里的“刺啦”声时,我就赶紧跳下小板凳跪在地上把头伸进灶门里对着灶膛吹风。一下,寂静的柴火红热了;两下,有了星星火苗;三下,熊熊大火“腾”地一下燃起。来不及撤退,瞬间就闻到刘海被烤焦的味道。有时,甚至眉毛也被燎了。顾不上妆容,用手抹一下红热的脸,赶紧去翻动锅里的菜,不然烧焦了就不能吃了!结果一顿饭下来,照照镜子,脸上乌黑点点,演丑角完全不用化妆。
菜炒好了,米下锅,就可以全心全意地在灶下烧火了。天生好吃的我们有时就会丢个红薯、洋芋什么的到灶膛里烤,烤出来的红薯、洋芋格外香甜;有时抓把花生放在灶门处,用火钳夹一点柴火放在上面。火熄灭了,花生也就熟了。剥开一个,丢进嘴里,脆香脆香;有时家里实在没有东西吃,我们就自作聪明地拿几根面条或粉丝用火钳夹着放在灶膛里烧,居然也吃得有滋有味。
其实我们用土灶烧东西吃也是从大人那里学来的。小时候,每次家里买肉,妈妈总会把肉洗净砌成大块后加水放在沙罐里,然后把沙罐放进烧过劈柴的灶膛里。第二天早上起来,走近厨房,肉味飘香,让人口水连连。戴上手套,拿出沙罐,打开盖子,只见汤,不见肉。喝上一口,连舌头都要吞进肚子里了。那是儿时最好的美味,至今想起,回味无穷!
当然,土灶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各种美味,还给我们提供了种种方便。灶台上的井罐可以在做饭的同时烧热水。当咕噜声响起,水温差不多有50多度,可以舀起来洗澡;慢慢的,咕噜声越来越大,井罐里的水不停地打滚,那意味着水开了,可以灌在开水瓶里喝。
吃饱了,喝足了,一家人围坐在灶台边舍不得离开。冬天的寒夜里,外面冷风呼啸,里面却暖意融融。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喝点小酒,坐在板凳上靠着灶台讲述一天的见闻,脸庞红红得像灶膛里的火;妈妈则一边唠叨着一边忙着把灶膛里的炭火夹入烘笼;
我们几个小伢挤在柴火窿里,一边听大人说话,一边用稻草随意地编各种小玩意,常常乐活得歪着脑袋在柴草里睡着了。这时,妈妈就会一边把烘笼递给我们,让我们暖床睡觉,一边细心地把我们穿了一整天、全是汗气的鞋子放进灶孔里烘。第二天早晨起来,就又可以穿上干爽暖和的鞋子啦!有时不小心尿床了,天阴雨无法晾晒,妈妈就会从灶膛里掏出许多地灰用布包着放在尿湿的地方,一会儿就干了,不至于没地睡觉!
在土灶的陪伴下,我们一天天长大,生活一天天变好。后来,家里先后有了煤气灶、电池炉、电饭煲等先进炊具,土灶也就不再像从前那样备受宠爱了!甚至长时不用,上面落满了灰尘。再后来,我工作后住进城里,用的是新式厨房新式厨具,就彻底与土灶无缘了!如今,久不用土灶的我竟然开始怀念土灶,怀念那段炊烟袅袅、肉香四溢的岁月!
作者:玲珑 黄梅一中教师
本期校对:兰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