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致的美,何以成为感伤
月满则亏,物极必反。这些道理,人人都明。但是,做人做事,往往都会追求达到极致。极致之极,很多时候却容易造成极大偏失。
有位家长,让孩子学了很多特长:唱歌、舞蹈、绘画、IT技术……,想让孩子将来成为所有领域的精英,多年之后,他却发现孩子并没有在他认为的方面有所建树,虽然后来孩子也考入了很好的一所大学,但是他还是抱有太多失望。
有些老师举过这样一个实例,如果让一个只考了30分的孩子,在下期考试中得到满分,从倒数第一争取到正数第一,那是极不现实的。不适步适行,想追求短期达到极致,不仅不现实,往往会适得其反。
有位商人,期望在商海一举成千万富豪,想得很多,尝试了很多,虽然后来小有成绩,但却离自己的期望太过遥远,于是老是失望和叹气,不得自己。
极致的美,有时是可望却难以可及的。人心向往,好高骛远,而现实不达,就会留下太多感伤。能力不及,而空想连天、大话连篇,就会让人过于鄙视、嘲讽,败坏人品。
对事对人同样道理。在人际关系的相处上,如果一味想让对方达到最完美,留下的就会是太多遗憾。网上有段短视频,一女子10年间谈了50个对象,却都没有淡成,原因就是每个男孩她都会找出一个缺点,并因此而绝然分手。试想,追求这个极致的完美,从另一个角度来想,真的是很可怕的。
现实中有些人是很在意完美的,不允许自己和他人他事有一些瑕疵。当这样想事做事时,本身就是大的问题。批评人有洁癖,就是其中之意。
有人评说,一个人都有六七分对、三四分差,其实他就是不错的;如果有八九分对、一二分差,他就是很“完美”的。绝对不能用极致来要求人都是十全十美的。
从不完美到完美,就是完美,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浪子回头金不换,这句话更是说到骨子里。从不满足到满足,才是满足的真谛,更是道出了人生的哲理。
中国人是很追求中、和的,本真就是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为自己和他人留有余地,不太过偏激。待人接物,适中适度而为,先人而后己;既注重先发优势,更加谋求后发优势,反而会更加得力。
有些人在追求极致的时候,往往是有一些事情达到极好,而会忽视对另外一些事情的作为。一味剑走偏锋,美其名曰不成功则成仁,其中当与天时、地利、人和难应的时候,就会造成个人最大的错失。
当然,人们在追求完美的时候,绝对不是对不完美的无限度隐忍,也不是为存有的缺憾作太多的托词,更不是为自己的不努力不上进而宽容包容。追求较大的进步和发展是必要的。只不过,要适度而为,量力而行,脚踏实地,心智相一。千万莫用不现实不理性的极致破坏了自己的“实在”,造成自己不应有的心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