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5杜甫五古《观薛稷少保书画壁》读记
杜甫五古《观薛稷少保书画壁》读记
(小河西)
观薛稷少保书画壁
少保有古风,得之陕郊篇。惜哉功名忤,但见书画传。
我游梓州东,遗迹涪江边。画藏青莲界,书入金榜悬。
仰看垂露姿,不崩亦不骞。郁郁三大字,蛟龙岌相缠。
又挥西方变,发地扶屋椽。惨澹壁飞动,到今色未填。
此行叠壮观,郭薛俱才贤。不知百载后,谁复来通泉?
薛稷是郭震同学。【《新唐书-郭震传》:“郭震,字元振。…十六,与薛稷、赵彦昭同为太学生。”】杜甫在梓州通泉县,经郭震故宅,写了《过郭代公故宅》。看到薛稷真迹,遂写此诗。
少保:太子少保。【《唐六典》卷26:“太子少师一人,少傅一人,少保一人,并正二品。”】
薛稷(649-713),字嗣通。名臣魏征外甥。工书法,与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并称“初唐四家”。亦擅画,工花鸟、人物、杂画,画鹤尤著名。【《旧唐书-薛收传》:“稷举进士,累转中书舍人。…好古博雅,尤工隶书。…稷外祖魏征家富图籍,多有虞、褚旧迹,稷锐精模仿,笔态遒丽,当时无及之者。又善画,博探古迹。…以翊赞睿宗功封晋国公,…除太子少保。睿宗常召稷入宫中参决庶政,恩遇莫与为比。及窦怀贞伏诛,稷以知其谋,赐死于万年县狱中。”】
少保有古风,得之陕郊篇。惜哉功名忤,但见书画传。
陕郊篇:指薛稷的一首古风:《秋日还京陕西十里作》:“驱车越陕郊,北顾临大河。隔河望乡邑,秋风水增波。西登咸阳途,日暮忧思多。傅岩既纡郁,首山亦嵯峨。操筑无昔老,采薇有遗歌。客游节回换,人生能几何?”(傅岩:殷相傅说隐地。首山:首阳山。)
忤:抵触,不顺从。《壮游》(杜甫):“忤下考功第,独辞京尹堂。”《古意》(唐-贺兰进明):“忤意皆诛死,所言谁肯忠。”
大意:太子少保薛稷有一首古风,即曾经得之的“驱车越陕郊”。可惜此人为功名所误,只见到书画作品流传。
我游梓州东,遗迹涪江边。画藏青莲界,书入金榜悬。
仰看垂露姿,不崩亦不骞。郁郁三大字,蛟龙岌相缠。
青莲:佛教以为莲花清净无染,故常以指称和佛教相关之物。《酬晖上人夏日林泉》(唐-陈子昂):“闻道白云居,窈窕青莲宇。”《戏赠干越尼子歌》(唐-刘长卿):“亭亭独立青莲下,忍草禅枝绕精舍。”
垂露:垂露书或垂露篆。《文字志》(南朝宋-王愔):“垂露书,如悬针而势不遒劲,婀娜若浓露之垂,故谓之垂露。”《谢明皇帝赐丝布等启》(北周-庾信):“垂露悬针,书恩不尽。”
崩骞:《天保》(诗经):“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骞:本义指腹部亏损低陷。崩:本义指山倒塌。《南山松柏章》(南宋-释文珦):“松柏有常性,南山不骞崩。”
郁郁:文采盛貌;仪态端庄貌;夭矫蟠曲貌。《史记-五帝本纪》:“其色郁郁。”司马贞索隐:“郁郁犹穆穆也。”《剧秦美新》(汉-扬雄):“郁郁乎焕哉,天下之事盛矣。”
三大字:《蜀中广记》卷29射洪县:“《碑目》云:唐薛稷书'慧普寺’三字,方径三尺,笔画雄劲。在通泉寿圣寺聚古堂。”
岌(jí):山高;高耸;危险。《说文新附》:“岌,山高貌。”《二十二日大风发长芦》(孔平仲):“侧看岸旋转,白浪若山岌。”
大意:俺到梓州之东通泉游览,薛稷遗迹在涪江边。他的画藏在佛寺里,他的书法在金色的匾额上高悬。抬头看垂露之书,不会崩塌也不会缺损。三个矫健有力的大字,如蛟龙一样在高处绕缠。
又挥西方变,发地扶屋椽。惨澹壁飞动,到今色未填。
西方变:描绘西方极乐世界的图画。(佛教题材的绘画称变相、经变。)《历代名画记》卷3:“西京寺观等画壁。…光宅寺,东菩萨院内,北壁东西偏,尉迟画降魔等变。殿内吴生、杨廷光画,又尹琳画西方变。”《历代名画记-杨庭光》(唐-张彦远):“杨庭光与吴(道子)同时,佛像、经变、杂画、山水极妙,颇有似吴生处,但下笔稍细耳。”
扶:靠近。惨澹:惨淡。暗淡。
填:填色。《历代名画记》卷3:“西京寺观等画壁。…龙兴观,…北面从西第二门,董谔白画。”(“白画”即“色未填”。)“净上院,…院内次北廊向东塔院内西壁,吴画金刚变,工人成色损。”(“工人成色”即有工人填色。)
大意:还有描绘西方极乐世界的图画,下至地面上近屋椽。暗淡的壁画似能飞动,到现在还没有把颜色充填。
此行叠壮观,郭薛俱才贤。不知百载后,谁复来通泉?
郭薛:郭元振和薛稷。郭元振年轻时曾任通泉县尉。薛稷是郭元振在太学的同学。也许薛稷来通泉拜会郭元振时留下书画真迹。也许薛稷与通泉县还有别的渊源。
大意:这次通泉之行壮景叠出,郭代公与薛少保皆是一代才贤。他们或许不知道百年之后,还有谁会来到通泉?
诗意串述:这首诗首4句写薛稷多才。薛稷虽在功名上落得个“赐死于万年县狱中”的结果,但诗文有得意之作“陕郊篇”,书画也得以流传。接着12句就“书”和“画”并提分写。今天的通泉县,佛寺有其画作,匾额上有大字高悬。先写其书。书是“垂露姿”,已刻在山岩上,永不崩骞。像蛟龙在山岩上纠缠。再说其画。满墙壁画。画的是西方极乐世界。未填色因而很暗淡,却栩栩如能飞动。后4句收结。杜甫在通泉,瞻仰了郭元振故宅,又欣赏了薛稷真迹。每个景点都值得仰视。二人都是一代贤才。杜甫纳闷的是,他俩当年在通泉是否能知道,百年之后还会有一个才贤再“来通泉”?就“才贤”而言,杜甫也不想谦虚了。这首诗总写多才,分咏书画,层次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