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可以让你一个人走
『写在前面的话』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正文』
关于孩子我们有太多的担忧。
此时此刻的担忧,日复一日的担忧,年年岁岁的担忧,今生今世的担忧。
其实,大可不必。
我们担心孩子不会成为我们期待的那样?
何必,人无完人。我们是不完美的成年人,也是不完美的父母;我们的孩子也不可能是个完美的孩子,将来有一天,他们也会是一个不完美的成年人,甚至不完美的父母,有一个不完美的小孩。
我们都有缺点,都会犯错,但这样我们才是一个真正的人,我们之间也才能是真正的平等。想到这一点,我们对孩子的期待便可以降低一些,不是吗?
想通这一点,并接受它,还是有点难,是吧?
我们担心孩子不如其他孩子那样好,或者说咱比不过人家的天赋?
诚然,从九大性情角度,每个孩子特性都是不同的。比如,分心程度。有的孩子会很专注地玩一个玩具,即使旁边出现异常的声音或是什么事物;有的孩子有点动静,就会放下手中玩具,四处张望,或是玩玩这个玩具,又玩玩那个玩具。前者可能注意力更好,更容易集中精力,当然这也是很多家长羡慕的,我的孩子专注力不好啊;后者当然在很多家长眼里就差些,但是思维可能更活跃,跳跃性思维能力更强,更容易接受变化,带来创新。
发现自己孩子的九大性情,对症养育,可能担忧会再少一些,也轻松些。
我们的担忧,很大程度上也是在于我们不了解我们的孩子?
自己的孩子,我还不了解吗?此了解非彼了解。
了解孩子,我们首先要相信孩子的力量,这是生命的力量。一个千斤顶不能撬开人类的头盖骨,而一粒种子却可以从中钻出来,进而顶开头盖骨。这便是生命的力量,“生命会找到出路”的力量。
我们喜欢在孩子正准备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哪怕只是刚开始拿到一个玩具的时候,便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诉他们该如何使用,如何玩,丝毫不给他们自己尝试的机会,怕他们玩的方法不对。随着他们逐渐长大,我们的“迫不及待”也在不断更新。怕他们自己不认真写作业,怕他们选不到好专业,怕他们选不好自己的另一半,甚至不相信他们自己能带好他们自己的孩子。结果,我们如愿以偿,他们真的会搞砸很多事。
其实,孩子比我们想象的更有智慧,甚至比我们更有智慧。别忘了,我们是从应试教育里走出来的人,至少在想象力一项,我们便不如我们的孩子,更不要说敢于尝试的勇气。
我们需要赋予他们权利。
我们怕我们的一言一行影响孩子,当然会影响;我们怕周围的环境会影响孩子,当然也会?
但这个影响有那么可怕吗?所有的影响取决于孩子的解读。做好我们自己就是最好的影响。
不必担心孩子遇到不同性格的孩子,甚至是脾气不好的孩子。孩子需要广泛接触各种情景,见识不同的人,他们需要观察积累,需要和自己的家庭对比。即使来自非普通话环境的孩子,在学校也能说流利的普通话。没有对比,便没有准度和精度,这和打靶一个意思。
我们怕一件事,一件严重的事,会给孩子留下阴影,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的大脑帮助我们选择性地记忆经历,而记下来的大部分都被加工过。
我们为什么要记下一些事情,而忘记另外一些事情呢?
记下了要不就是对我们意义重大的;要不就是我们还没有准备好去消化掉的,等待将来一个适合的时机去接纳。这是自我觉察、自我疗愈的过程。任何生物都有伤口,无论动物,还是植物,但伤口最终会成为伤疤,成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有时,我们喜欢抚摸我们的伤疤,这会让我们想起很多事情,但伤疤却不会让我们再感到疼痛。
我们无法预知一件事对孩子的长期影响,那是他们要处理的事情。
我们担忧孩子会不如我们?
只要我们没有放弃,孩子就会有一颗上进的心。坚信孩子的明天一定会好于我们。不信,看看我们的父母之于他们的父母,我们之于我们的父母。
我们担忧我们做了很多,还不是一个好的家长?
我们真的做了很多了吗?我们不辞辛苦,努力工作,赚钱给孩子吃、喝和穿,供他们读书,给他们报课外班,难道还不够吗?
难道作为父母,做到这些就足够了吗?父母的本意乃“支持”二字。
我们有没有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们长期的陪伴、深度的陪伴、及时的引导呢?
我们有没有决心给予他们一生的帮扶呢?在长大成人之后,如果他们依然困难重重,我们仍没有放弃他们;甚至在他们出现危机时,愿意帮助他们度过危机;甚至在征求他们的许可之后,去帮助他们找到好的心理咨询呢?
我们害怕外界的影响?
这个世界并非真空。孩子是一粒种子,他们会自我选择,自我成长。在他们成长的路上,他们总会遇到对的人,导师、密友、伴侣以及他们的孩子。
即使他们感觉很糟,但是当他们成为父母之后,仍可以发生改变。他们会为了自己的孩子而学习,让改变发生。
这就是爱的力量。
『写在后面的话』
那么,你在怕什么?
现在,你还是那么怕了吗?
『题外话』
棉棉问我几岁知道的十加十等于几。
我说六七岁吧。
然后我告诉她,爸爸那时候的幼儿园就是几个老奶奶在照顾小朋友,吃饭,睡觉,玩,没什么课上,不像你们现在学很多东西,社会在进步。
她又问老奶奶她们小时候呢。
我先是倒推了老奶奶小时候的年代,我说那时候我们在和日本人打仗,很多学校都关了。那时候,文盲很多,很多人不识字,不会算数。
她又问不认识自己的名字吗。
我说那时候很多人不会写,不会看。
她又问,也不知道一加一吗。
我说这个可能知道,但很多人不会加减法,所以买东西称重都不会算数。现在不同了。将来,你的小宝宝他们会更厉害的。
棉棉“妈呀”一句。
— END —
棉棉在幼儿园腊八节的手工
*** 第二百零篇八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