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第一墩,万里长城最西端的起点
说起明代的万里长城,人们都知道它西起嘉峪关,东止于山海关。许多人还知道,长城的真正终点是山海关长城中伸向渤海岸边的老龙头。但嘉峪关关城也同样不是明长城的最西起点,真正的最西端起点是在嘉峪关关城西南7公里处讨赖河边的烽燧墩。
讨赖河从祁连山奔泻而来,在流经嘉峪关附近时,依山势拐了一个U字形的弯,经过了不知多少年的冲刷,河水将这一带的戈壁形成了深深的沟壑,河两岸的峭壁约有近百米高,成为一条深入地平线之下的峡谷。
在讨赖河北岸高高的悬崖上,紧傍深谷坐落着一座烽燧墩,它以河为险,与祁连山雪峰隔河相望,可谓是天下第一险墩。这座烽燧墩被人们誉为“万里长城第一墩”,它是嘉峪关防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修筑的时间比山海关早了整整9年。
可以说山海关是临海而建,而第一墩则是居河而筑,两者都是凭借自然天险做为屏障的。在这里,发源于祁连山的讨赖河水在全是沙石构成的河床上流淌着,河水近乎乳白色。陡峭的河岸垂直而下,形成了敌人无法跨跃的天然御敌屏障。
万里长城第一墩是嘉峪关关南最主要的一座墩台,其形状为正方形棱锥体,由黄土夹沙夯筑而成。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剥蚀后,第一墩和它附属的这段长城早已失去了昔日的威风,部分墙体已经坍塌,留给游人的只是伤痕累累,是岁月的凄楚和沧桑。
在明代,长城沿线墩台林立,纵横交织,相互瞭望,互通情报。嘉峪关在当时共管辖着“腹里、沿边、境外墩台39座”。长城第一墩担负着传递关南及祁连山诸口军事信息的任务。这里设有坞、驿马、驿驼、食宿、柴草等物,并配备有一定数量的守军。
如今,当地政府在第一墩遗址处修筑了供游人观赏墩台、河谷的隧道观光台,架设了跨越讨赖河峡谷的索桥,同时还建造了古代军营的营寨,营造出一个古代雄关寨垒金戈铁马的氛围。
耸立在崖边的天下第一墩,犹如一头昂首而卧的雄狮,默默地守望着浩瀚的戈壁。墩台后面濒临近百米高的河岸悬崖奇险无比,气势十分壮观,崖下的讨赖河如一条白练在谷地中盘旋。徘徊在悬崖顶上,可清晰地听到崖底的讨赖河水流动的声音。
讨赖河水滔滔东去,宛若银练飞舞在戈壁之上。极目南眺,祁连山终年洁白,衬映着蓝色天空,更显得清新如画。灰蒙蒙的远方,古城的长城老态龙钟而不失威严地屹立在荒原上,苍凉、雄宏、博大、神秘,散发着西部特有的神韵而震撼人心,勾人魂魄。
潺潺的雪水从祁连山深处奔涌而来,将原本平坦的戈壁冲刷出一道千尺深涧,站在涧边俯视深渊,让人有种毛骨怵然之感。百丈悬崖如刀削斧劈,长城第一墩凌空巍然屹立,如巨人居高临下,俯瞰一切,傲视一切,庄重和矜持中有几许神秘和悲壮。
萧瑟的风沙从大漠吹来,远处似有呜咽的胡笳悲鸣。在第一墩的身后,黄土和英灵筑就的长城,数百年来它就象一条巨龙,穿戈壁、过沙漠、翻山越岭,在旷远的戈壁上蜿蜒东行,似乎在诉说着曾经的辛酸和苍凉。
领略了讨赖河的绝壁天险,第一墩的壮观气势,以及戈壁滩的浩瀚风姿。心中感慨万千,当年戍边的将士,面对风沙雨雪、寒光利剑、匈奴胡顽,视死如归地御敌于故土之外的悲壮,不禁在我的耳边萦绕着千年前古人发出的“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
万里长城第一墩是嘉峪关军事防务的重要据点,它曾经伴随着雄伟壮观的嘉峪关演绎过许多神奇的故事。这里曾是刀光剑影、狼烟四起的古战场,如今似乎只能在梦中回忆起昔日的冷酷和辉煌。
伫立在茫茫戈壁上的第一墩,虽然烽火狼烟已经消尽,但尚余苍凉冷穆的边关历史供人凭吊。面对这雄险而令人叹为观止的古长城起点,面对这浩瀚时空中历尽风雨侵蚀、战乱烽火的古关隘,我突然感到历史在这里沉甸甸的份量和面对它时我的无限渺小和自卑。
在这万里长城第一墩,向北望去可以隐约的看见嘉峪关,向南望去祁连山千年不化的雪山依稀可辨。茫茫大漠,祁连雪山,讨赖河峡谷,嘉峪关,仍然还是千年依旧的模样,仿佛回到千年的历史。
千年已逝,而这里依然还是亘古不变的秦时的明月,汉时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