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看懂胃镜病理报告
做胃镜时,有太多外观相似的病变在胃镜下不容易鉴别,这时就需要取病变组织,从细胞和组织学层次做进一步诊断,最终的诊断报告就是病理报告。经常有朋友拿着病理报告问,这病理报告是什么意思,诊断到底重不重,需要怎么治疗?其实常见的胃镜病理报告还是比较格式化的,只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这些报告内容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例如我们常见的病理报告:“慢性炎症(++),肠化(+++),不典型增生(+),活动性(++),Hp(-)”,或“黏膜慢性炎,中度活动性,伴有局灶肠化,轻度不典型增生”,或“慢性萎缩性胃炎,重度,中度肠化,部分区域重度不典型增生”等。
一般而言,病理报告可以提供的信息包括:患者得的什么病,这个病严不严重,良性还是恶性。其实对于患者而言,急需知道的是疾病属良性还是恶性,接下来是需要服药还是手术。下面我们就病理报告的基本内容做简单介绍。
炎症
即胃黏膜固有层炎症细胞浸润。此类病变,我们最常见的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根据情况不同,使用不同药物治疗即可痊愈。
1.根据炎症细胞的浸润程度可将慢性胃炎分为轻、中、重度。
(1)轻度,慢性炎性细胞较少,局限于粘膜浅层,不超过粘膜层的1/3;
(2)中度,炎症细胞较密集,超过粘膜层的1/3,达到2/3;
(3)重度,炎症细胞密集,占据粘膜全层。
2.活动性炎症是指慢性炎症背景上有中性粒细胞浸润。
根据中性粒细胞细胞浸润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
(1)轻度:粘膜固有层中见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2)中度:粘膜层中见较多中性粒细胞浸润;
(3)重度:粘膜层中性粒细胞较密集,并可见小凹脓肿。
萎缩
表现为固有腺体数量减少,粘膜层变薄。此类病变,我们最常见的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根据病因及轻重程度不同,一般去除病因、口服药物治疗,部分患者可以逆转萎缩程度,延缓或阻止中重度萎缩进展。因萎缩性胃炎属癌前病变,所以患者需积极治疗,定期复查。
根据固有腺体减少的程度,萎缩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1)轻度固有腺体数量减少,不超过原有腺体的1/3;
(2)中度固有腺体数量减少,超过1/3,但不超过2/3;
(3)重度固有腺体数量减少超过2/3,仅残留少数腺体,甚至完全消失。
肠化(肠上皮化生)
通俗讲就是胃粘膜上皮中出现肠上皮。萎缩进一步可以转变为肠化,萎缩和肠化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以单独存在。肠化同属于癌前病变,所以,需积极去除病因、定期复查。
1.肠化按照所占胃黏膜腺管的多少,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1)轻度肠化上皮或腺体不超过固有腺体的1/3;
(2)中度占固有膜腺体的1/3~2/3;
(3)重度占固有腺体的2/3以上。
2.根据肠化的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染色可将肠化分为完全型、不完全型化生。多数认为不完全型肠化与胃癌关系密切,对估测胃癌的发生危险性有一定的价值。因此,此类患者需要进一步检查、密切随访或选择手术治疗。
不典型增生
也称上皮内瘤变,主要指上皮细胞异常增生。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归入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重度不典型增生则归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为真正意义上的癌前病变,此类病变为良性病变,但因其转变为癌的风险较高,所以需要短期内手术。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可以定期随访,必要时可以进行内镜下切除;不论是低级别或高级别,经内镜完整摘除或局部切除即可治愈,后期定期复查即可。
其他病理改变
1.HP阳性:
多数胃炎、溃疡乃至胃癌的发生都与之密切相关。需要规范化根除治疗。
2.息肉:
增生性和炎性的一般属于良性,腺瘤性尤其是伴有重度不典型增生(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有癌变可能,需要及时切除并定期复查。
3.癌(Ca)
一般胃镜活检只是确定病变性质,病变发展到哪一个程度要等大体标本切除后,通过癌组织浸润的深度、分化的程度、淋巴结的转移情况来进行综合评定,从而确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常常会有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的描述;分化越高,其成熟度越好,预后相对好;相反,分化越低,其成熟度越差,预后越差。如报告恶性性质待定,则需进一步病理分析。建议做免疫组化,则一般可能有以下原因:
第一,目前无法确认是否属于癌症,需要进一步明确;
第二,已经确定属于癌症,为了确定癌细胞的来源、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分期等;
第三,便于发现微小转移灶、找出病因、指导用药等。
了解以上内容,当拿到病理报告时,相信大部分朋友对于自己的疾病及下一步的治疗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更多的了解自己的病情可以更好、更有效地与医生沟通,为自己后续治疗做好准备。(文/杜中华 编辑/胥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