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堂公开课 大家有话说

“写意戏剧表演训练”,是一门跨院系、跨年级、跨专业的本硕博联通全院选修课,被列为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一流课程。

本学期期末,该课程授课教师肖英在新空间剧场举行了一堂公开课,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展示。

课程介绍

肖英(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教授):

“写意戏剧”来自黄佐临先生提出的戏剧观,源于孙惠柱教授《中国梦》的作品呈现,通常是导演和文本层面的表现,而写意戏剧表演是什么,正是这门课程要带领学生探索的。

“写意”源自中国美学思想,指忽略艺术形象的外在逼真性,强调内在精神的实质表现。写意戏剧表演美学追求,就是内在追求心理现实主义及其生理性,外部追求梦想现实主义及其诗意的表现性。写意戏剧表演训练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激发天性,解放身体,引导自发性创造,呈现真正具有艺术美感和生命力的舞台形象;寻找传统与当下的美学连接,探索东方与西方戏剧精华的创造性融合,力争推出具有中国特色又兼有现代品格的训练方法和戏剧作品。

本课程从传统戏剧的源头到当下的即兴训练,都作了一定的尝试与探索,同时选择了莎剧的部分独白、对白让学生进行创作,以此探索写意戏剧表演的美学追求。

本课程在建设中实现了跨院系、跨专业、跨年级的本硕博联通合作,学生们在训练中积极创造、大胆探索,在有限的空间展现无限可能,抵达美的意境彼岸。

感谢孙惠柱、方文、赵群、王凯老师对本课程的帮助。

课堂剪影

上戏教务处处长、研究部主任沈亮介绍说,写意戏剧表演训练是研究生部和教务处共同开发的一门课程。之前,肖英老师在表演系开设了传统戏剧表演课,主要侧重肢体表现,而这门课则探索在语言方面如何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训练。这次公开课采用了莎士比亚的作品,里面有大量语言,我们可以比较明显地看到在不同的探索中,语言呈现的是什么状态。这次是用莎士比亚的剧本向戏曲方向探索,以后也可以从戏曲的方向来改成话剧。探索的方向是无穷尽的,探索之后会渐渐地发现适合用于演员训练的方式。

观摩公开课的专家们认为,肖英老师本身是优秀的秦腔演员,对民族戏曲非常熟悉,但她所做的并不是简单的戏曲转移,而是把这样一种神韵和演员的内心的感受,通过身体的自我探索与即兴的集体创作逐渐物化出来,这样的民族化探索如果坚持下去,必然会有成果。写意戏剧,并不是戏曲,而是东西方融合的表演形态。肖英老师这门课在这方面作了探索,而这门课程最宝贵的特质就是探索性。

参加公开课展示的学生则表示,自己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突破了更多的“不可能”,于限定处体悟别样的“自由”;运用写意戏剧训练的“虚实结合”,可以产生更具创造性、独特性的戏剧行动;写意戏剧推开了一扇美的大门,进一步开拓了戏剧视野。

观摩了此次公开课的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谢巍,也在现场感言:上戏有这样的传统和优势,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的融合。今天参演的同学都不是表演本科毕业,但从他们的表现来看,艺术感染力、表现力是值得肯定的。这也坚定了我们进一步加强学科交叉融合的信心。接下去,我们还要再研究,共同朝着建立中国表演学派的目标努力,形成上戏特色的培养人才的模式。

责编:刘佳奇 黄墨寒

文字:表演系

图片:表演系

排版:袁鑫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