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素材|议论文十大结构模式范文,值得模仿与学习!
欢迎星标高中语文资料整理与收集,转发文章,点亮在看
(一)并列平面式
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梁山智有吴用,道有公孙,却以宋江为首;东木西金,南水北火,却以戍土居中。何也?宋公明为人沉稳,刘备做事敦厚,戍土谦稳厚实,终脱颖而出,施展风采,各得其所。由此可见:为人沉稳,才能稳中求胜。那么沉稳从何处来呢?
沉稳从志而来。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性格。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终虎门销烟,让洋人胆战心寒。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心胸便觉稳下来,故曰:非有志者不能稳也。
沉稳从难而来。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身陷蜜水与襁褓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浮气躁,岂能成所谓大事者哉。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没有经历磨难,便无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就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犬马,终心浮气躁,毫无沉稳,一夫作难而七庙,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倘若秦王不念纷奢,经历磨难,以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至万世而为君。
沉稳从无欲而来。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无欲就是没有私欲,作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刘备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半壁江山,宋公明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好汉的拥护,而自然界的大山以沉稳的性格也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让我们拥有一颗和大山一样沉稳的心吧,在我们的人生中也变化出不同的色彩来。
(二)并列递进式
曾经读过著名女作家毕淑敏的一篇名叫《阅读是一种孤独》的文章,今天看到这个作文题目,首先想到了这篇文章,“阅读是一种孤独”也是我对阅读的一点看法,下面就来简单谈一谈。
阅读是一种环境上的孤独。当我们捧读一本书,徜徉在字里行间里,我们与文本对话,与书中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这时我们需要环境的清幽。嘈杂的环境固然也能读进去,但很难走出来。阅读需要一个宁静温馨的氛围,一个无人打扰的“世外桃源”。曾记否,夜深人静、细雨如丝的夜晚,我们坐在椅上,品一杯香茗,与书相拥,思绪在文字间游走,情感在间跌宕,这样的夜晚是何等惬意!曾记否,在孤灯相伴的夜晚,读孔孟言、悟李杜诗、品刘墉文、赏清玄章,积智慧之沙,建文学之宝塔,感悟文学之纯美,悟得人生之真谛的思路过程!
阅读是一种心理上的孤独。“宁静致远”是一种大境界阅读,同样需要一种境界,那就是心理上的孤独。所谓心理上的孤独,并不是说心理上的孤僻,而是阅读时需要达到的一种境界。祛除芜杂的思想,净化心灵的空间,是阅读需要的一种境界。不管是浏览,还是精读,都要有一种心理孤独的境界,这样,才能真正咀嚼文字的魅力,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给我们营建的思想空间。
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古今中外,凡是成大事者,无一不是精神上的强者阅读,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渠道,是一种丰厚人生积淀的好方法。书籍是人类最好的精神朋友,是至高无上的朋友。人世间,很多事情都是得失参半,当你得到其中的一部分时,同时也意味着失去了一些东西。阅读也是这样,当你在享受读书带给你的快乐时,你也失去了与朋友觥筹交错、推杯换盏的时刻。但作为一个真正读书的人,不因失去这样的机会而惋惜,而是更加庆幸失去了这样的机会,因为他们深知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没有精神上的孤独,也就不是真正的阅读,只有在精神领域全方位地阅读,才是阅读的真正要义。、
阅读是一种环境、心理、精神上的孤独,这样的孤独是大智慧的孤独,我喜欢这样的孤独!
阅读就是孤独!但在孤独的时候,我懂得了阅读!
(三)纯粹递进式
时间是一只神奇的手,推动着岁月的轮回更替。我们驾一叶扁舟于人生的江渚之上,寻觅传说中的幸福。
厚厚的史册中,从未缺少幸福记录:刘邦是幸福的,因为他胜利了;武则天是幸福的,因为她执政了;杨国忠是幸福的,因为他有权了。然而,项羽是痛苦的,因为他惨败了;唐中宗是痛苦的,因为他被废了;杜甫是痛苦的,因为他失望了。于是,时间追问历史:“幸福何在?”我迎着时间在现代的荒原上呐喊:“幸福在自己心中!”
世间万象,无所不有。幸福,只有用心体会的人才能拥有。每件事的前面都有一扇双面镜,从这面看,很好看;另一面看,丑死了。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机会,你选哪一面?幸福其实在于自己的把握。对着丑的一面,你万般痛苦,忘记了镜子可以翻过来,于是,幸福与你只是一镜之隔,却遥不可及。而有些人注定是幸福的,因为他们看到丑陋时会翻看镜子的另一面,于是,幸福就属于他们了。
贝多芬就是一位会看镜子的人。当有人问他是否为失聪而痛苦时,他说:“不,我很幸福!因为我仅仅失去了六分之一!除了耳,我还有眼、鼻、嘴、手、脚。”还有六分之五,这就是贝多芬从镜子另一面看到的幸福。
有时候,不幸只是“塞翁失马”,要看到“焉知非福”的另一面。
求幸福,就要有点阿Q精神。鲁迅笔下的阿Q,是一个被辛辣讽刺的对象。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容易满足、善于自我开解的阿Q也是幸福的。
面对死亡,是恐惧不已,还是坦然笑迎?尼克松知晓自己患了癌症以后,竟微笑着这样诠释死亡:“酒吧打烊时我就离开!”这简直就是一个“阿Q”,一个美国版“阿Q”。在余留的生命中,他依然很幸福。
幸福,似乎很难定义。其实,幸福就是一种思维方式。选择了正确的思维方式,你就选择了幸福快乐。
历史的千年余辉摇落了那些花季雨季,我们不妨把或深或浅的记忆放进日记,把或多或少的往事交给岁月,选择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不再因外界的风声鹤唳而瑟瑟发抖,不再因世间的荣辱得失而锱铢必较,不再因生命的倏忽飘逝而惆怅莫名--人生因此快乐、因此幸福!
(四)递进深入式
林中的通幽曲径,因为那些曲曲折折的转弯才更富诗意与浪漫,一部扣人心弦的电影,往往是情节一波三折,令人回味犹有余香。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东西因转折而显愈发美丽。
一本书因转折而精彩。《飘》中的女主角思嘉丽由一位娇弱的千金小姐因时代的变迁以及身体内自尊的血液而转变成了坚韧而真正美丽的铿锵玫瑰,这样的蜕变真实而精彩,这样的转折使《飘》成为一部掩卷难忘的经典之作。《呼啸山庄》中,男主角桥希剌克利夫,由一个单纯、爱意绵绵的少年转变成了一个因爱而泯灭了人性的复仇恶魔,这场因爱而起的悲剧摄人心魄,因为这转折突然而精彩,这样骤变的人性更是突出了爱在他心底炮烙的深刻魅力。这些作品的转折,我想无论是美好或惊艳,都会令我们最大限度地体会到作者的用意,从而获得思考,它们无疑是精彩的。
文学作品中的转折多半是虚拟的,人生中的转折却是真实的。
虽然,有的令人痛不欲生,但其最终却成为铸造生命的一块块基石。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左丘失明,厥有《国语》;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许多先贤都是在经历了如许苦痛的转折之后,更深刻地体味了人生的大义所在,依靠惊人的生命力延续了生的意志,写下了一篇篇传世经典,造就了一番番奇功伟业。就是在这些转折中,先哲们的坚韧和坦荡,使他们的人格和思想在历史长河上空凝聚成了一瓣瓣恒久的心香,也正是这些转折,激发了更多人更多的感喟……
记得林清玄说过:“生的路上,并不是你在哪里放上一个门框,那里就是唯一的出口。你可以向左向右转个弯;去寻求生命的出口。”是啊,我们的生活之路一定不是平坦笔直的。有的转折也许是不情愿的,就如自己孩提时得知要离开居住已久的城市迁往北京时,心中的那份不快一样,不愿意离开相处已久的亲朋,对每一条街道,甚至是街边的陌生人都有一分不舍,毕竟没人愿意面对离别。到了北京后慢慢地适应了,认识了新朋友,生活有了新的精彩。这样的转折,乍看不美好,似乎是一种结束,如今想来,反到觉得是一个起点。
生活中的转折,快乐或痛苦。我们都应该微笑着面对,生活本来就有起有落,我们也应该如此看待生活。愿一个个转折为你我交织出一条值得回味的生活之路。
(五)递进延伸式
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说:“社交生活的坏处深藏不露:消遣、闲聊和其他与人交往的乐趣掩藏着巨大的、通常是难以弥补的祸害。青年人首先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承受孤独。”因为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
世间怕有无数称己为幸福的人,却没有多少人认为自己也是一个孤独的人。“幸福”的人往往开朗、健谈、善于社交;孤独,似乎注定只是一个与阴暗、不幸甚至畸形的人生态度所相伴的名词。事实上真正的孤独是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的觉醒,是布鲁诺被烧死前大声疾呼“未来的人们会了解我……”的信念,是无法选择“出世”苏轼的清高。
孤独即意味着超越常人的旷达与淡泊,它是幸福的前提。
孤独就是走出无止境的无聊社交、闲扯、平庸的一种生活态度,它卸除了表面的浮华,追求内心的旷达与淡泊。当庄子头也不回地边钓鱼边婉言拒绝出任楚相时,我们体会到的是孤独。世事纷乱,天下名士皆各投其主,各尽其才,惟独庄子安然身外。这种孤独,实际上是一种超越常人的豁达与淡然。但庄子又是幸福的,他的一次平静的拒绝,带来了自己政治生涯的孤独,换来的却是一座矗立在无数文人志士心目中的高标。
孤独让我们拥有内省的时空,它是享受幸福的条件。
物质的充裕,人心的浮躁,更多的人越来越急功近利,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势利化,幸福感距离我们越来越远。孔子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论语》中的睿语无一不是孤独困顿的孔仲尼的自我反省。孤独的时候,人才有时间和空间去进行人生的思考,追寻自己活着的价值。才会远离喧嚣、芜杂,看到自己内心,保持一份坦然与淡定,看清自己前进的方向,这是享受幸福的条件。
孤独要求我们与现实适当地保持距离,它是享受到幸福的方法。
与现实适当地保持距离,开拓一份属于自己的孤独的小天地。做许多你想做的事情,展开你曾被限制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不再为庸人俗事所扰。现代派代表诗人戴望舒在诗集《灾难的岁月》中抒写“夜坐听风,夜眠听雨”的孤独而寂寞,这种孤独是一种幸福的状态,让他悟到“月如何缺,天如何老”。远离现实,你的处境是孤独的,然而你的内心却是宁静而充实的,你的心不再因孤独而哭泣,反而因孤独而折射出幸福的光芒。
面对现实,当今的年轻一代作为独生子女,无疑常有一种孤独的心理,他们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叫“愤青”。有些年轻人以上网玩游戏为幸福,以打架滋事为快乐,更有甚者以吸毒杀人为荣。他们因为孤独而丧失了对幸福的感受,继而心态失衡,无处宣泄,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悲哀。
所以正视孤独,享受幸福吧!这种孤独不是消极遁世、自我封闭,而是“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一种旷达的孤独,伟大的孤独。正视孤独不仅是一种哲理的思辨,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悟,是对真正幸福的一种追求。
(六)递进升级式
当物质还不足以满足人的需求时,人们的欲望会显得更大,渐渐地,人们会变得浮躁,甚至失去理智,并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去“抢”。这样,原本“公平”的规则渐渐地消去,而“抢”似乎就成为了一种新的中国式规则。
曾经传闻日本核事故将对盐产生影响,人们便开始疯狂的“抢”盐。同样的是,当iphoneX推出后,国人更是为之痴迷,一轮“抢”的热潮又被掀起,如此种种,不胜枚举。“抢”也就成为了一种欲望主导心灵并逐渐形成的大众行为。渐渐地,也就成就了新的规则。但凡好东西出现,必有一番大抢镜头上演。
“抢”的热潮往往是这样开始的。首先,新的物质或我稀缺的资源引起了人们向往的欲望。于是,他们为此有序的获取,当其中一人忍不住心中那庞大的占有欲而“抢”先了一把,原本已发热的人就会紧跟而上,由此一连贯的“抢”便如化学反应遇上摧化剂般越发强烈。于是,“抢”的“正常”心理也就形成了!
然而,我认为“抢”这一现象不仅是因为物质需求诱发了人类的贪婪,更重要的是国人的身心修养和道德素质未达到应有的高度。有句俗话说得好:“没有不爱漂亮女人的男人,但却有能自律的男人!”而对欲望,有好的身心素质的人,往往能自律,不会失去自己的理智;而往往定力差的人却占据了多数,“抢”便像“新产品”一样成为了人们追捧的“新规则”。
“抢”的规则一旦形成,便会向那连锁的核聚裂变,只会越演越烈。只有从根本上去解决!当然,如果需求能够满足的话,问题也会一点点的解决,但往往这点很难做到。所以我们从精神层面去解决,让精神引领行动,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就离不开政府对文艺演出的鼓励与支持,也就离不开一本好书的熏陶。让人们的精神饱满,才能学会“克己”。
同时,建立信仰也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大众心理的形成,除了自身知识与素养的缺失,还因为人们长期缺少精神的依托——信仰。当今的中国也许正是没有一种信仰的力量来影响人们的行为,这样可能加大人们对物质上幸福的渴望,抢也便是常见的事了。所以我就觉得政府必须建立起一种信仰去引导国人精神,从而影响国人的行为。毕竟,没有信仰的国家是可怕的。
欲望抢去的规则,还需要自身的修养与信仰来抢回。
(七)正反对比式
喧闹的街边,人来人往中,两块牌子格外醒目。如果说“求帮助”确实让你热泪盈眶,那么后一块“拒绝工作”却让你的心一瞬间冷了下来。
前后两块牌子的巨大反差在让人啼笑皆非的同时,也像鞭子般狠狠抽打在人们的“同情心”上,怎么帮?帮还是不帮?面对此等难题,大家都沉默了。
然而,我认为,在面对帮助的难题时,这位先生的做法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值得点赞。
首先,帮助弱者,无疑是不容置疑的美德。卢梭曾言“同情心是人类闪闪发光的特征”,胸腔里那颗跳动着的恻隐之心是人类区分于其他“弱肉强食”动物的标志。“帮助”是人类社会中的永恒话题。泰戈尔有诗曰:“世界是一片大海,我们都相聚在这狭小的舟中。”既是同行的旅客,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人,又怎么为之过呢?这位先生为流浪者们提供工作,本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生动诠释,本该如一盏明灯,温暖流浪者的心灵。仿佛托尔斯泰扶起街边的流浪艺人,又仿佛印度圣雄甘地亲手喂食饥民,在如今人情冷漠的社会,亮起了微弱的光芒。
然而,流浪者并没有如那艺人、那饥民一般心存感激,而是无情拒绝。这不禁让人困惑,为何需助却拒绝?
答案是,现在总有某些弱者,披着“弱”的外衣,掩饰游手好闲的懒惰。是否有种似曾熟悉之感?是的,这种生存逻辑与中国街头随处可见的“职业乞丐”如出一辙。他们有手有脚,却利用人们的同情心和帮助养活自己。他们让帮助者受欺骗,哀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失去了对他人的信任;他们让真正应受帮助之人无辜贴上“骗子”的标签,得不到应有的帮助。如“恶意讹诈”一般,这种风气长此放任,将导致社会诚信危机,“帮助”的土壤渐渐流失。雨果曾言:“不应为了行善而作恶”,如此行善,岂不为恶?所以,对待这些伪弱者们,我们必不能一味纵容。
高举的牌子,无疑是对世人的最好警惕。面对“伪弱者”,这位先生选择提醒大众,谨防受骗,这无疑是一份“机智”的答卷。此前上海大妈舌战乞丐,也让一众网友愕然之余不禁深思。帮助的真正意义是让应受帮助的人得助而不是任由同情心无休止的泛滥。据说,杭州西湖一职业乞丐月入上万,若把这笔钱投往贫困山区,会有多少个孩子体会到阅读新书的欣喜呢?
《纯真博物馆》中言:“最好的状态,是长大后仍保持天真,受欺骗后仍能勇敢相信。”拒绝伪弱者,仍遵帮助之道。让“帮助”如甘露滋润大地,百花齐放!
(八)先破后立式
社会纷繁复杂,忙碌的生活里,红丝布满了眼球,身心充满了疲惫。停步驻足,去寻找心灵的归属,满眼尽是答案。何处才是尽头。不得了,白岩松也发出了“幸福了吗”的感慨。
有的人认为放下拥有的钱财和权力,那么我会一无所有;有的人认为放下物质追求,那么我会穷困潦倒;有的人认为放下尊严,那么我只会被屈辱。于是,他们疲于奔命,不撞南墙也不回头。因为怕放下了就失去,放下了就错过,放下了就显示自己的懦弱。
然而,即使他们遍体鳞伤,美好的梦想依然是天空耀眼的星星,可见而不可及。于是,我想说,有时放下是一种智慧,只有懂得放下,我们才能收获更多。
尧舜禹放下名利,禅让的品质让历史长河引流;孔子懂得放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使儒学学派数千年得以长存;越王勾践放下尊尊严,屈辱的活着,十年“卧薪尝胆”,让他得以复国。还有闻鸡起舞的祖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总理……他们不也放下了尘嚣,在这放下的日子里坚守着。他们无畏,他们放下了,但却国此收获了更多,成为今天一颗颗闪耀的星星。
而想想当今那些贪官污吏,总是苦于对名利的无止境追求,放不下名放不下利,于是权术成了他们的手段,最终也慢慢地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引人深思。于是,想想我们,当我们苦于无法在一条路上走到尽头的时候,或许放下会是我们最明智的选择。毕竟人生条条大路而非独木桥。或许因为放下了,所以坦荡,所以无畏,所以我敢于向前闯。
社会的底线正在不断地被突破。奶粉有三氯氰胺,瓜菜里有伤人的农药和“地沟油”,为了自己的不舒服甚至可以去伤害一些无关人的性命,别人只是你一个可以践踏的棋子,而理想只是一个嘲弄的词汇。尘世中,我们有太多的牵挂,有太多的放不下,殊不知放下了才是幸福的尽头。
(九)引议联结式
《四川新闻网》发表了一则有关“最牛高三班”的新闻。何以称其“最牛”?该班所有人均上重点线,且无一不上名牌大学,甚至美国麻省理工。对此,人们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有人如是主产:“这是教育的不公平!凭什么他们就享受优于他们的教育,凭什么他们就上清华北大,接受高等教育?人人都应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我却不以为然,不,简直嗤之以鼻!要我说,这恰恰是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何出此言?且听我细细道来:
首先,无可否认的是,人与人之前存在着先天性的智力差异。每个人的智力,在出生时就已不公平。有些人天资聪慧,智力超常,一看就是当科学家的料;有些则不过是常人而已,甚而不过常人,即使接受再高的教育,也难有建树。这是不能矢口否认的事实。而目前的社会却无视这种差异,主张所谓的教育公平,妄图让傻子与天才共处一室,你说这是幸福了傻子呢?还是委屈了天才?
其次,如若人人都要上清华北大,去追求所谓的平等受教权,那么清华就丧失了它之所以为清华的意义,哈佛不再是哈佛。高等学府其培养顶尖人才的作用也只能是天方夜谭。而如今的大学里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大学生无事可做,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只顾吃喝玩乐,不
读圣贤书。有大学生竟戏谑说,上大学就是玩!呜呼!我们的大学都成了什么样了?大学沉沦至此,我们该归咎于谁呢?我说,这就是所谓的教育公平惹的祸!没错,现在是人人都可以享受上大学的权利了,可是大学生在大学里究竟都学了些什么东西呢?吃喝玩乐,游手好闲,又是流水四年!
我们应该明智而不偏执地看待教育公平问题,执拗地追求所谓的教育公平没有任何意义。强调我们应该明智而不偏执地看待教育公平问题,执拗地追求所谓的教育公平没有任何意义。强调智力先天性差异,但并不否认其后天性,所以在接受中低教育上,如小学、中学阶段,
我们则应追求教育公平,因为在此阶段,每个人的智力水平尚未稳定而有发展的空间。但在接受等教育上我们便要思虑了。要认识到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接受高等教育。你不能让一个逻辑思维能力贫乏的人去同未来的科学家跻家一堂讨论学术吧?推行乌托邦式的教育公平只会面平庸!是科学家的料就应该进科学院,我们没那水平就要谦虚呀,别小心眼不服气!
总之,是该公平接受教育,但也要看你受得起吗?
(十)四种表达方式夹杂式
①寂寞有时是一种异常美的境界。若从最远处窥望湛蓝的深湖,似乎会让人感到是很难进入的。一切景物,在翩翩舞动的天鹅的翅膀下浮游,残雪斑斑,落在天鹅们的身上,也落在长诗短歌般的山水之中。天鹅瞄着湖泽,优优雅雅地舒展公主似的形影,感到不寻常的惬意。偶尔,有庄重的王子将背骨挺得笔直,向公主显现英俊洒脱。它们同临一泓湖水,有时心怀幽情,恪守行规,有时也会意会神,雌雄彼此调护。甜柔、富有人情味,一种神秘情绪的陶醉,让人悟得高洁和温和、妍丽和尊严以及雍容和自在的妙处。
②这湖水,是美神遗落的泪珠么?
③天鹅就依这湖水而栖身,生于斯,长于斯。它们拒绝与狂风险浪共存的一切,拒绝兵器相击的声音,拒绝车马被役而招致的铁穿鼻蹄钉掌的束缚,拒绝金银珠宝在颈间的羁勒,拒绝任何形式的人工雕饰。它们无声无息地存在;它们存在的价值是为大自然的宁静,亦是为万物的和谐。只有到了同生命揖别的时候,它们才会吟出听不清的一曲挽歌,渐渐缓缓地幻化于殷勤的清澈里。
④一生寂寞,一死寂寞,生死皆美。
⑤或许有人专门注意过天鹅平常的鸣叫,有形之嘹唳,有声之铿锵,却很难有人注意天鹅的秀目,忽略以至冷落了和人同样重要的心灵之窗。天鹅的眼睛极少斜扫四周,且有慈爱、宽容和娇媚从那里发出昭示。它们从来就不习惯眯起双目蹙额看人,而人却从来就靠眯起双目蹙额看它,因为人总是在很远处透过烟波翘着望它的。
⑥如若人被人如此看着,难免发生疑窦,难免会花费些时间去揣摩。是被鄙视了?被妒嫉了?被记恨了?还是被怜悯着呢?难免会感到受了某种伤害而久久或至少片刻不能宁静。于是便拓展人所兼备的最强的语言能力,街头巷尾,饭后茶余,有高吭长喧的,有俯耳贴鬓的。一时间热闹纷繁,难分谁的喉管粗细,难辨谁的口音地道……有情话,有恶语,有事实,有谣言,当然会有些铭言,有些忠告,慷慨激昂,热腾澎湃。为了维护也好,为了谴责也罢,把一个原本就喧闹的世界染濡得愈发喧闹,虽然一个没有争战的世界是人们共同向往的。
⑦寂寞啊,寂寞离人是多么遥远。
⑧但,耐得住寂寞的人仍是有的。汪曾祺先生有书《沈从文的寂寞》,文中说,“寂寞是一种境界……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总是那么安安静静的,边城是这样,长河是这样,……”汪先生所言,从某个意义上,可说寂寞造就了沈从文,他的几十本小说,是在寂寞中完成的,他所希望的读者也是“在多种事业里低头努力,很寂寞地从事于民族复兴大业的人”(《长河》题记)。安于寂寞是一种美德。寂寞的人是充实的。
⑨时下生活的风尚,亦如湖水般的湛蓝,建设,发展,和平,安定。人们假如真想听清美丽的天鹅在揖别生命时,为自己挽歌的词意,那就是——拒绝是半个生命,索取是半个死亡。
⑩寂寞天鹅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