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机器人—搅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机械手臂

世界经济正在从IT时代走向RT时代(Robot Tech),机器人已成为规划的重要领域。机器人的使用直接影响着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对于人力资源行业来说意义非凡。

如今,中国面临的劳动力短缺现象已经十分突出,而在历史上,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用人口迁移的方式来补充该地区的劳动力十分常见。

劳动力迁移的末日

人类近代史上,劳动力大规模迁移中最著名的事件当属黑奴贸易。15世纪开始,欧洲、北美洲的白人为了满足开垦种植园及开发矿藏对劳动力的需求,通过黑奴贸易获得了大量低廉的劳动力。

同时期,圈地运动也是极为鲜明的劳动力迁移的事件。英国的工业革命到来,纺织业发展亟需大量的工人,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因此,农民只能去工厂劳动,劳动力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

无论是黑奴贸易还是圈地运动,在劳动力短缺的时候采用的皆是迁移劳动力的方式,但是现在出现了一种新的模式以填补劳动力需求,即工厂迁移。中国现在正在经历的是劳动力人口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阶段,中国最大的女鞋生产基地华坚集团正在把一部分“中国制造”转为“非洲制造”,2011年,皮鞋厂开始从东莞迁移至8 000公里以外的埃塞俄比亚,尽管人工效率较低,但是即使增加员工数量,人力成本还是低于在中国制造的成本。在黑奴贸易中,种植园主们无法将种植园迁移到其他地方,因而采取是迁移人口的方式。相较于以往的“劳动力迁移”,现在将工厂迁移出去的方式更具可行性,这也是制造业自我救赎的一种新形式。

中国由于劳动力低廉为全世界生产便宜商品的故事已经终结,发生在华坚集团身上的事情在近几年并不罕见,一些工厂正在从中国搬迁至东南亚甚至非洲这些劳动力低廉的国家,但是这并非长久之计,这些国家的劳动力终究会像中国一样成本逐渐增加,而到整个世界的人力成本已经没有潜力可以挖掘时,工厂又该迁往哪里?

工业机器人带给企业新生还是心塞?

据铭赛机器人公司总经理曲东升介绍:“近几年,我们发现采用工业机器人的客户不再仅限于员工数超过几千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2008年左右的时候,几乎是员工在一、两千人的大型企业会才会采用自动化生产线,但是在现在,员工人数在300人左右的时候,企业就开始计划使用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普及率大大提升。”

在批量较大的行业,采用工业机器人一次性成本、维护费用、耗材费用加在一起为一位员工两年左右的工资。从目前的发展趋势而言,企业使用的人力成本逐年增长,而使用机器的成本在逐年降低,虽然后者的前期投入要高于人力成本,但企业如果追求长远的发展,使用机器的成本优势十分明显,而两者成本的均衡点大约出现在引进机器的第三年,之后,两者的差距会逐渐增大。

在制造行业,招工难、用工贵的问题已十分突出。工人们按天结账,流失率、管理成本、风险成本一路走高。曲东升介绍:“就我们的产品而言,相同机器人成本每年以10%—20%速度下降,并且机器的效率在不断地提高,而人力却有一个效率的极限,到了某个极值时,效率就不能再提升了。”在批量较小的行业,这种时间虽然会更久,但是其参照标准可以转为代替的人工数量、效率、质量。就目前形势来看,制造业企业在选择设备时,如果装备投入的资本在工人三年的工资之内,他们就会倾向于选择使用自动化流程。

数字之声

  • 物流咨询公司MWPVL国际称,使用Kiva机器人后亚马逊每发送一件商品可节省21.3美分,节省了48%的成本;

  • 瑞银分析师估计,Amazon Robotics部门每年可以给亚马逊节省大约9亿美元的人力成本;网易发布的SaaS产品七鱼智能客服机器人将能节省80%以上的客服人力成本;

  • 广州樱奥厨具有限公司自2012年开始使用自动化生产,员工人数从当时的600人到现在为260人,并且其主打产品不锈钢水槽产量增加,单个产品成本减少5元;

  • 雷柏科技使用机器人来生产键盘鼠标,2年时间里,机器人上岗取代了75%的员工。

虽然,自动化设备有很大的优势,但是社会中还是存有质疑的声音。主要原因是工业自动化虽然能够减少劳动力成本,但是企业在采用时,前期投入较大,一次付清需要很大的投入,在使用过程中也一直存在人工维护成本,虽然用工人数减少,但是用工成本并没有减少,林林总总的投入叠加产生的高额成本会让一些企业望而退步。

根据不同的工艺和产品,自动化生产线要配备相关的高级技工。据了解,一名懂自动化技术的工人其工资会是其他操作工人平均工资的两倍或者三倍。目前,自动生产线所配备的维护工人有两大来源:一是企业内部的员工在针对性培训之后上岗;二是企业支付服务保养费,设备厂商提供自己的维修保养工人。

在使用的过程中,这两大工人类型都有一定的缺陷:首先,内部员工的稳定性不容易保证,流失性过高,一旦离职成本激增。其次,维修保养工人虽然可以定期地维护、保养设备,这种工人不属于企业本身,只是在企业有维修需求的时候出现,尽管可以减少企业的用工人数,但是不易及时发现问题,滞后性凸显,可能会导致企业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混合制,让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焕发生机

未来市场中极有可能出现一种混合制的形式,来弥补以上缺陷。人力资源服务供应商可以成为自动化的“弄潮儿”,转型升级业务,提供更精准的服务。设备自动化对人力资源服务供应商可谓是一把双刃剑,特别是外包行业,当企业使用自动化生产线后,对于人力外包的需求大幅下降,发展到某个时刻,可能这种需求就不复存在。但是,自动化生产线同时也是一个机遇,人力资源外包的形式将可以采用工业机器人的形式,满足客户需求。

>>>>

消费习惯

现在,当企业亟需大量劳动力时,还是习惯寻找外包供应商,目前人力资源外包的主要方式还是派人力进驻企业,但中国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人口增多都导致劳动力价格大幅上涨,严重损害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从而迫使外包行业加速升级。

对于企业的目标来说,无论是人力还是机器,只要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就可以,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供应商在提供自动化设备时,工作的失误率也会降低,并且随着机器的迭代,这种失误率会逐渐减少。对于人力资源外包供应商而言,同一套流水线,稍加改变就可以适用于不同的企业,虽然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但是反复使用频次,降低了成本,这时外包供应商就转型成为自动化设备提供商,架起了设备供应商与企业客户之间的桥梁,提升了企业对自动化生产线的接受度,为提升整个市场的自动化普及率打下基础。

>>>>

前期投入成本

目前在中国市场中,购买机器人或自动生产线可以有多种付款方式。曲东升介绍,除了一次性付清,合伙制度、分期付款、以租代买也是重要的付款形式,而现在市场上最为常用的两种方式为一次性付清和分期付款。以租代买和合伙制度需要很高的经济诚信度,随着中国对个人征信制度的逐渐重视,未来,后两种付款方式也会更加可行。

尽管付款方式比较多元,但是短期投资成本的增多仍是企业犹豫是否采用工业机器人的一大因素。因此,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供应商的介入能够有效解决企业一直头疼的难题,企业只需要将生产线外包出去,既能够减轻企业一次性的资金压力,又可以受益于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

>>>>

员工培训

不仅是劳动力供求关系受到影响,自动化设备的使用也为员工培训创造了新的市场。企业客户在通过生产线外包的方式中,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供应商可以提供符合企业要求的设备维护工人,并派驻到企业中,整体性地解决企业的生产需求。

就目前铭赛的业务运作来看,曲东升称:“现在针对设备维护的高级技师其70%的技能皆为通用的机电、机械、机器人知识,因此,生产设备供应商可以对他们进行综合培养,而剩下的30%很多是跟具体的企业类型和用户、工艺相关,这种培训需要在企业中教学。”除了人力资源外包供应商对员工的培训有需求,技能培训行业也会获得新的机遇。

一些机器人生产商与培训企业合作,目标是培养技能水平较高的工人,提升员工的素质。目前,政府也在加强对技能人才的重视,并颁布了一些利好的政策,鼓励技能人才的培养。比如,佛山市顺德区颁布政策表示,凡考取《顺德区紧缺技能人才职业(工种)目录》内工种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就能享受相应的补贴,机械装备行业就包含其中。因此,工人对学习培训的热情也十分高涨,更是催化了该市场的成熟度。

机器解放人类还是颠覆人类?

相较于一线员工面临的失业问题,更多的情况是很多人并不原因从事高重复性且枯燥的工作,就像在美国一线工人的工资已经超过了一些白领的收入,但企业还是面临着用工危机,没有足够多的人愿意做这种事情,而随着未来中国“90后”、“00后”员工进入职场,他们对自我价值实践的追求,同样不愿意从事毫无创造性的工作,因此一些缺乏创造性、枯燥的工作会更变得“没人愿意做”。

机器人与人类的关系进程可以被分为四大阶段:第一、机器人是人类的帮手;第二、机器人做人类不愿做的重复性工作;第三、机器人是人类的替代;第四、机器人与人类的协作与共存。目前,在中国市场两者的关系大多处于第一、第二阶段,前两个阶段机器的智能化水平较低,而智能化水平越高,人工替代的程度也会越强。

以往,人们对机器人的认知停留在替代大量重复劳动力的阶段,但是现在机器人已经可以替代医生、律师、咨询顾问等专业性极强的工作。沃森是2007年由IBM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系统,它可以通过询问病人的病征、病史,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自然语言的处理和分析技术,多渠道的信息和数据整合,最终给出诊断提示和治疗意见。沃森已经成为年轻的医学泰斗,在安德烈癌症中心担任助理医生职位,这种变化同样增加了人机协作的要求。

未来,人们对机器人的使用需求不仅是智能化,更重要的是定制化。定制化的功能一旦成为现实,人们直接可以对工厂下单,这就颠覆了目前的购买模式,免除了中间环节。目前,装配一条通用的自动生产线时间在1—6个月,如果对智能化有要求,时间会更长,并且,机器人装备也还未全部实现定制化的需求。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秘书长宋小刚在公开场合评价说:“机器人产业展示了其增长的巨大能力,现如今中国各项产业均展现出减速趋势,但机器人产业仍能保持平稳发展。”并且,据资料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机器人行业规模最大的国家,无论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还是市场需求,中国机器人普及率会更上一个台阶。随着中国人口红利消失,机器代替人是一大趋势,无法逆转。因此,人力资源行业要能把握机遇,从混合模式中发现新契机。


推荐阅读: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全球劳动力配置:Uber化?


职场人:如何克服自信心不足?


那些年在职场犯下的最佳错误,你怎么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