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百问】质量控制100问「第十九弹」怎样提高单纱强力?

91

怎样提高单纱强力?

答:一般可以采取下面一些措施。
一、合理选配原料,充分发挥配料在提高单纱强力中的作用。原棉选用细度细、长度长、整齐度好、短绒少、单纤维强力好的棉花。但要注意,棉纤维细度对纺不同支数的纱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对高支纱的影响要大一些,高支纱用细纤维,成纱强力显著提高;低支纱用细纤维,对成纱强力提高较小,而用支数粗、单纤维强力好的纤维时,对成纱强力反而有较大的提高。
二、提高原料混合均匀度,降低成纱强力不匀,可提高单纱强力。
三、改善半制品结构,提高半制品质量,可提高单纱强力。1、减少短绒率。2、优化梳并粗工艺,采用新技术,提高纤维的分离度、平行度、伸直度,改善条干均匀度,以提高单纱强力。3、在保证细纱不出硬头的情况下,尽量加大粗纱捻系数。4、降低重量不匀率,减少粗纱细节。
四、降低细纱不匀,提高成纱强力。1、降低细纱条干不匀。2、降低细纱重量CV%值。3、合理选择细纱捻系数。4、成纱重量按正偏差控制。5、降低细纱捻度不匀和强力不匀。6、减少成纱细节。7、加强温湿度管理。
五、更改细纱机粗纱架、喇叭口等装置,采用赛络纺方式纺纱,可提高成纱强力8%左右。

92

什么是AB纱?和赛络纺有什么区别?一根纯棉和一根化纤可以吗?

答:所谓AB纱就是在一根纱里的两种不同的纤维或者说是有两种不同的颜色纺成的纱。一是一根有色和一根本色混纺而成的,通常是有色的为化学纤维,本色的为天然纤维(棉)。二是全本色的两种纤维纺制而成的,做成布后再行染色,染涤不染棉或染棉不染涤,即达到同样的效果。
纺纱的工艺并不复杂,在纺纱的工艺流程中,前道一样,只是将两种不同的纤维要分别做成棉条,制成粗纱,到纺细纱时将两种粗纱分别装到细纱机上,将两种不同的纤维粗纱条子插入同一个牵伸前的喇叭口,经过纺纱的前后罗拉后即纺成了AB纱。
赛络纺是在细纱机上喂入两根保持一定间距的粗纱,经牵伸后,两根纱经并合后被进一步加捻成类似合股的纱线,卷绕在筒管上。实际上赛落纺是AB纱的一种,不过赛落纺纱一般两根粗纱都是同种材料,一根纯棉和一根化纤就是A B纺纱形式。

93

怎样辨别痳的成分?

答:一是燃烧法。棉纤维与麻纤维都是刚近火焰即燃,燃烧迅速,冒蓝烟。二者在燃烧散发的气味及烧后灰烬的区别是,棉燃烧发出纸气味,麻燃烧发出草木灰气味;燃烧后,棉有极少粉末灰烬,呈黑或灰色,麻则产生少量灰白色粉末灰烬。
显微镜法。棉纤维与麻纤维同属天然纤维素纤维,燃烧特征接近,如条件许可,最好是采用显微镜鉴别法。在显微镜下,麻纤维纵向有竹节,棉纤维纵向则呈天然扭曲。

94

我厂用427的锯齿棉纺T/C(65∕35)32支纱,条干还可以,棉结杂质降不下来,怎么办?

答:配棉差了一点,但可从开清棉和梳棉采取如下措施来减少:
开清棉:1、做好精细抓棉,实现勤抓、少抓,将棉块抓小,使杂质、短绒、尘埃易暴露于棉团表面,以利于提高后流程气流除杂、除尘埃效果。具体措施为:抓棉机抓棉打手每次下降距离减为1mm;抓棉打手刀片伸出肋条距离缩小为2-3mm(如打手角尖已钝,必须拆下磨锋利);将小车圆周运动速度提高至每分钟20米。
2、适当放大落棉隔距,实现大杂早落。具体措施为:豪猪开棉机尘棒进、出口隔距分别加大3 mm和2mm,并关紧棉箱门(成死箱);A076综合打手尘棒进、出口隔距分别加大3 mm和2mm。
3、加快角钉帘速度10-20%,各单机凝棉器速度加快10%,做好尘笼表面清洁,防止网孔堵塞,以利除杂。
4、注意掏空车肚,并做好除尘系统的清洁,保持气流畅通,以利除杂。
梳棉:1、尽量减少纤维断裂、损伤和短绒的产生。刺辊速度降低至750-800r/min;给棉板-刺辊:9丝不变;刺辊与刺辊下第一、二分梳板的隔距分别放大至3mm和2.5mm。
2、加强分梳,提高纤维与杂质的分离度。具体措施为:a、减轻棉卷定量10%或将生条定量适当减轻,减轻分梳负荷,提高分梳质量和棉结杂质清除效率,以减少棉结杂质;b、锡林速度每分钟365转不变,并校准盖板至锡林的5点隔距(恢复以前的7、6、6、6、7)和锡林至道夫的隔距(0.125mm),以提高棉结杂质清除效率和减少棉结杂质。
3、尽量多排除短绒和杂质,同时实现大杂先落。具体措施为:a、改进工艺和托棉板,加大第一、二落杂区长度分别至70mm和50mm,以利于大杂先落,同时多排除短绒;b、棉网清洁器与锡林隔距:机前放大至0.8mm,机后的放大至1mm,以多排除短绒和细小杂质;c、三角小漏底入、出口隔距分别加大3mm和2mm,以增加三角小漏底内的静压,充分发挥网眼部分排除短绒的作用;d、盖板速度暂不变,增加盖板落棉短绒和杂质的排除量。
4、注意掏空车肚和各吸点,并做好除尘系统的清洁,保持气流畅通,以利除杂。

95

布面上3-30cm的白色弱捻纱是如何产生的?

答:这类疵点并粗细工序都有可能产生。(1)细纱工序产生的白色弱捻纱,细纱产生的一般在3-5cm,主要是由于中区附加摩擦力界或者皮圈钳口对纤维控制不良,纤维集束变速形成白竹节纱疵,由于竹节处较粗,加不上捻或捻度较小,从而形成白色局部弱捻纱。
(2)并粗工序飞花挂花和弯钩纤维造成的白色弱捻纱。a、并条工序调节不当,棉网冲击集束器产生弯钩纤维,弯钩纤维在后续牵伸过程中破坏了纤维的正常变速,形成竹节纱疵。在调整工艺,平揩车后以及温湿度发生剧烈变化时容易出现。b、皮辊带花,造成纤维出现弯钩,弯钩纤维在后续牵伸过程中破坏了纤维的正常变速,形成竹节纱疵。c、并粗清洁绒套不贴服,粘带的白花附入须条,造成后续牵伸出现白竹节纱疵。d、牵伸通道有毛刺,钩带纤维附入须条。
以上这些疵点的共同特点是疵点较正常纱线粗,造成捻度重新分配,向细节处集中,从而形成粗节处弱捻。

编辑:纺织大学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