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从经典里找到肿瘤和杂病的思路
《伤寒论》里提出----以方统证;优点是这样就很容易被医者应用----临床上有什么症状、脉象是什么,就用什么方子治。缺点是容易忽视对病机的讨求,出现使用药方不对证情况。于是张仲景在方证后面,附了常见的失治误治的兼变证,禁忌证。
《伤寒杂病论》出现后,就作为医者必读经典,但它也没有完全概括临床疾病,非此,就不会有温病学派的出现。 卫气营血的辩证确立,使《温疫论》条理化,注重病机演变论述,更象是一本医学教材了。
伤寒学和温病学----更象是两本题集:前者解普通内科病,后者解传染病。它们的源头就是讲“人体是什么”、“为什么会那样”的《皇帝内经》。 两者是有共同的认识基础,那就是对病因的寒热热寒、虚实实虚; 每个经方专家,在面对传里化热的病证时,也得“透热转气”,每个温病学病,在营血阶段,也得凉血清热。
很多人说中医千年没有发展,那么伤寒学后的温病学出现不是发展吗?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医理论全在《皇帝》里,它们是真理,也真没有发展的空间,就象数学的公理、定理,怎么发展?
每个时代,人体病理会稍有不同,比如当下,基础卫生工作可以,经济水平可以,突出的病理发生原因是吃的好、活动少、情致焦虑。疾病要求医生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重新调整对病机认识,多回头从中医理论的源头找办法。
●人体的病机----讲的就是在精气、水精在产生、输送过程中发生的偏差与积累,以及人身产生代偿不足的积累,这是我的思考结果。 因而 以这个认识为基础,在更广阔的眼界里,审视现代常见病----如高血压、肿瘤、颈肩腰腿疼、风湿病、肾病等的时候,就不必专注于气血瘀滞、阴阳虚实,完全可以水到渠成的找到治愈的方药或很快解除病痛的方法。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