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药的学习总结
(重庆 高远志)
原创 赵红军 正念堂 7月3日
(重庆 高远志)
赵红军老师时常教导我们,学习中医最重要的就是学习一种思维模式:“像思维”。我们人体就好比一个气球,气球有两个重要特性:向心性和膨胀力。向心性是指人体的中心先天为肾,命门,后天为脾胃。治病时要时时股护人体的中心,让中心点不能乱。膨胀力是指气球的常态保持在向外,向上膨胀的状态,人体也是一样。收缩力主要在于肺胃的气机要收敛、下降,不能升浮太过,膨胀力主要在于肝脾的气机要升。大多数情况下,人体的气机应该处于升散的状态(常态)的,所以用药的时候升散的药比收敛的药用得多。
由于人体的常态是升散状态,当生病时会出现两种情况,升发太过或不及。由于现代人喜食肥甘厚腻并缺乏锻炼,常常会导致阳气不足或郁闭,处于升发不及的状态居多,所以赵老师临床上用得最多的就是风药。风药的特性为“动”,向上,向外发散,正好迎合了人体的常态。赵老师在临床上时时强调人体阳气的重要性。生命起源于阳动,得阳者生,失阳者死。只有真正的亡阳,没有真正的亡阴。虽然阴阳互为根用不可分割,但是“阳主阴从”,阳气才是人体的根本,阴和血次之,没有了阳气,阴血都是死的。所以临床用药上要时时顾护人体阳气,处方和扎针时要体现出先升后降,升多降少,寒凉和泻下药都不能用得太多,以免诛罚无过。赵红军老师继承了孙曼之老师的学术特点,临床上使用风药的频率非常的高。风药的特性为“动”,向上,向外发散。常见风药分为:风寒、风热、风湿、暑湿等几个类型。临床常用风药以:祛寒为主的有麻黄,桂枝。祛风为主有荆芥,防风。针对风热的有金银花,连翘,桑叶,薄荷。针对风湿的有羌活,独活,藁本,威灵仙。治疗暑湿为主的有藿香,佩兰,薏米,白蔻仁,香薷等。风药几乎可以适用于头面五官,胸腹部,皮肤与关节,妇科以及儿科,生殖等全身大多数疾病。几乎涵盖了内外妇儿各科病症。
常用风药分为以下几种:
风药中比较峻猛的当属麻黄,桂枝。其中麻黄有如将军彪悍之气,发散力最强,既能治病又能杀人。所以赵老师临床上虽常用麻黄但用量都很小,一般都是3至5克起步,用至10克,最多15克。常用含有麻桂的方剂有:麻黄汤,桂枝汤,大小青龙汤,千金三黄汤,麻杏石甘汤,三拗汤,大续命汤等。这些方子并非只治疗伤感外感的方子,赵红军老师在治疗各科杂症中都有大量应用。麻杏石甘汤为经方但可以用于温病,适用于表证轻内热重,所以去掉桂枝,麻黄得石膏则寒,麻黄量不应大于石膏。临床上凡外感咳嗽,舌红,大便干,咽肿,发热都可用麻杏石甘汤。用麻桂类的方剂时,必须分清无汗或有汗,风和寒以及内热哪个严重,来判断麻黄,桂枝,石膏的比例。赵老师在讲麻桂类方剂时特别强调了大续命汤!目前而言会用大续命汤的医生少之又少。当人体在气血两虚时又外感风寒,外邪引动内邪导致中风偏瘫。大续命汤适用于中风初起外寒内热气血两虚证。另外还适用于很多顽症,如久治不愈的中风偏瘫,各种风湿性疼痛,顽固麻木,颈腰椎疾病以及其它疑难杂症。用大续命汤时需问清有无外感风寒,身体有无酸困,拘紧。当身体瘦长,阴虚火旺的木型人中风时常常左侧肢体偏瘫,此类人使用大续命汤的几率很小,通常会用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之类方剂。土性人,身体壮实肥胖,皮肤致密,这类患者为痰湿偏盛,气血亏虚,中风时会导致右侧肢体偏瘫为大续命汤的治疗范畴。临床需结合四诊不可生搬硬套。大续命汤的脉象为右关滑数,左关弦紧。但久病时脉象不典型,要结合四诊合参。
大秦艽汤同样适用于中风患者,大秦艽汤比大续命汤发散力缓,力量弱。大续命汤适用于身体壮实的阳虚外寒内热的患者,秋冬季节常用。大秦艽汤适用于身体虚弱,阴虚外风内热的患者,春夏季节常用。用桂枝汤时,凡外感,汗出,身体虚弱时用桂枝汤的几率会很大,但首先辨别有无内热。有内热而且咽痛的患者是绝不能使用,“桂枝入咽,阳盛即毙”!常用桂枝汤的变方有:桂枝加葛根汤,葛根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大小建中汤,当归四逆汤等。其中临床上遇到肢体发麻的虚痹,如果没有其它表现的首先考虑黄芪桂枝五物汤。赵老师常用当归四逆汤治疗不孕症,当手脚冰凉时用桂枝,侧重于痛经则用肉桂。峻猛类风药适用于病情严重,皮肤腠理致密,有明显畏寒发热。柔润适用于外感不严重,身体酸困口干等。燥烈适用于口不干,舌苔润。荆芥防风虽常作为对药,但使用在使用频率,临床重视程度以及功效主治上来看。荆芥比防风重要得多。荆芥作用为:祛风散寒。发汗,消疮,止血,止痒。所有风药中荆芥止血的作用尤其独特,炒碳后止血力加强。能治疗皮肤、牙龈、痔疮、崩漏等出血。使用荆防的常用方剂有荆防败毒散、消风散等。荆防败毒散是治疗风寒湿不是很严重的方剂。本方并不是为治疗外感而发明的,本意为排除身体毒素,由里向外发散,主要用来治疗腹泻,即喻嘉言的逆流挽舟法。荆防败毒散走皮肤肌肉,消风散走血脉,为治疗皮肤病首选方剂,常常会加地龙等止痒类的虫药。偏于身体上部分痒用消风散,偏于身体下部分痒用二妙散加苦参,木通等。荆芥防风常配伍为用,但有时是不能作为对药使用的。在辛凉药中常配荆芥帮助其发散,因为非辛温不能发散。如牛蒡解肌汤、银翘散、止嗽散。荆芥走孔窍,善于治疗孔窍发痒,防风走皮毛,多用于荆芥的配伍以加强荆芥的功效。风药中燥烈性质最强的为羌活与独活。这两个药相须为用,但侧重点不同。羌活偏重于走人体的上部、肢节末梢,走经入络,开窍,入太阳经。独活偏重于走人体的下部,走经,入少阴经。羌活在临床上的应用比独活更为广泛。用羌活来开窍的方剂有治疗中风闭证的三化汤,解语丹。三化汤(羌活,大黄,枳实)中,羌活走上开窍,大黄,枳实走下通利大便釜底抽薪。治疗脑中风昏迷不醒的病人应先通大便,否则苏醒会比较慢。临床遇到中风,血压不降,脉弦洪大时必须先釜底抽薪。三化汤适用于闭证,急症,解语丹入络适用于中风后遗症舌强不语症。羌活治疗久痛效果最好,因为羌活不仅可以祛风散寒除湿,而且入络止痛。代表方为蠲痹汤,此方出自《医学心悟》,在治疗肩周炎,颈椎病方面,为最常用的方剂之一,几乎没有其它方剂可以与之媲美。独活走下,善于把人体腰部以下的寒湿由里向外排出,代表方有独活寄生汤。此方重点为独活与细辛同用,细辛也入少阴经,走窜性质比独活更强烈,两药合用可加强祛除寒湿的作用,再配伍补益气血之四君子、四物汤,攻补兼施,如是气血亏虚又感受寒湿,用此方效果最好不过。在风药中,最常用来升散的是升麻和柴胡。相对于其他风药而言此二药升散力更强,经常作为对药来使用,如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中没有一位药是多余的,加减时不可随意改变。任何一味药的剂量变化都会导致主治变化。气虚有热时党参量大,黄芪量少。脾虚便溏去当归白芍加苍术。汗多则升麻柴胡的量只用3g左右即可。无汗可加荆、防进一步加强解表作用。有疼痛加羌活、独活。气虚而气陷不是很明显时赵老师则去掉升麻、柴胡而加荆、防等,既能升散,又不至于让其升举太过。藁本为风药里常用的止痛作用较好的一味药,《药性赋》云:“手足太阳经,藁本羌活行”,太阳经的引经药为羌活、藁本。藁本不光走身体上部,还走身体下部,凡手足太阳经上的疼痛都可用藁本以治标、止痛。最擅长治疗颠顶疼痛的是藁本,治太阳经头痛时配羌活,阳明经头痛时配白芷,少阳经头痛配柴胡。头痛有热时配黄芩,石膏。兼见血虚加当归,赤芍,生地。活血配川芎元胡等。白芷最突出的特点为升清排脓。临床常用于以下六种情况:1.辛温解表(侧重于阳明经,常与其它方剂配合,如外感风寒湿邪配伍荆防败毒散等)3.升清祛湿排脓(用来治疗胃肠道疾病,痢疾等,如藿香正气散里面的白芷配伍非常好)4.止血(常配荆防,适用于鼻子,肛门等凡有孔窍的地方出血)5.止带(为治疗女性白带常用药,多治疗实证,虚证也可以配伍使用,增强升阳除湿止带的效果)6.祛痘,美白(白芷走阳明经,阳明经主管肌肉,常配石膏,滑石,僵蚕,三七等)
1.荆、防、羌、独侧重于发散全身的风湿。
2.羌、独、防、藁侧重于止痛。
3.荆、防、升、柴侧重于升脾。
除了以上常用的辛温解表的风药外,赵红军老师临床常用辛凉解表的风药有:秦艽,金银花,连翘,桑叶,菊花,薄荷等。赵老师常常强调阳气的重要性,因为临床上阳虚,脾虚,气陷之人远远多于阴血虚,所以赵老师临床上使用辛凉药并不是主流,用药的比例要少于辛温的药物。辛凉的风药中既辛凉而发散力最强的为秦艽。秦艽辛凉而润,常常作为阴虚患者外感的首选药。金银花,连翘常用来清热解毒。金银花偏于肺卫,连翘偏于营里。桑叶菊花均能清上部风热。桑叶性平,燥,侧重于肺,皮毛。外感风热内热不盛时用桑叶。菊花偏凉,润,平肝降火,侧重于肝,筋,孔窍。外感风热内热盛,口干时用菊花。现代人肝火偏旺,所以菊花使用的几率远远大于桑叶。当患者需要发散而同时又上火时就需要辛温配辛凉。常在辛温药中配桑叶,菊花,蔓荆子(首选),薄荷。薄荷偏于利咽,蔓荆子偏于通窍。以前薄荷常与生姜相配,但由于现代人喜食辛辣而多内热,所以用生姜的几率大大降低。以上是我本人跟西安中医赵红军老师学习风药的初步总结,水平所限,谬误和遗漏在所难免,敬请各位同仁指正。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