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堂秋,花明月黯,李六郎和周二娘的爱情挽歌
《1》
李六郎和周二娘好上的时候,周二娘的姐姐,周大娘,还是李六郎的原配发妻。
那时候,周大娘得了重病,整日躺在床上。
李六郎喜欢诗词,熟悉音律,自然耐不住性子去陪伴这个长年卧病在床的妻子。
不久,他看上了来看望姐姐的周二娘。
李六郎长身玉立,俊朗飘逸,能诗能文,家世高贵,在周二娘这种涉世未深的少女心目中,是最最浪漫的情郎人选。
于是,在周大娘睡着了之后,周二娘便悄悄溜出来,脱了鞋子,光着脚,跑出去跟李六郎约会。
金桂飘香,秋月静美,伊人如玉,这个画面太美,李六郎专门为此,写了一首艳词。
两情相悦的两个人,很是过了一段神仙般的日子。
后来周大娘病故了。
四年之后,李六郎把周二娘娶了进门,做了填房太太。
这本是件好事,从此神仙眷侣,只羡鸳鸯不羡仙。
然而,好景总是不长。美好的时光永远那么短暂。
有两个姓赵的兄弟,特别喜欢打架,他们看上了李家的家产,想办法掠夺了去,还顺手把李六郎和周二娘也抓了去。
这一对养尊处优、从小锦衣玉食、不谙世事的夫妻,从此过上了阶下囚的生活。
《2》
这还不是最惨的。
最惨的是,李六郎和周二娘之间,开始生了嫌隙。
原因是,赵家两兄弟,都喜欢上了貌美如花的周二娘。
赵大还比较守规矩,每每只是叫妻子召周二娘过来陪着说话,他借机过来喝一杯茶,聊几句天。
发乎情止乎礼的样子。
赵二就比较浑了。
像薜蟠一般,各种不规矩,动手动脚,渴望一亲芳泽。
某一次,周二娘又被赵家的娘子叫走了。这一走,就是四五天。
当时被赵家娘子叫去聚会的一众女眷,当晚就回家了,独周二娘,几天之后才回来。
回来后,以泪洗面,大骂李六郎没用。
从此,她每次被赵家娘子以各种名义请走,一走就是四五天。每次回来,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或者哭泣,或者,大骂李六。
李六这种世家子,除了会风花雪月,其它一概无能。见周二娘仿佛变了个人,他了不耐烦,索性也不去触霉头,避到前院书房,也不来后院了。
某日,李六又被周二娘痛骂,难过之下,他喝了点酒,迎风,写了一首词。
这首词被赵二安排在李六身边的暗探偷偷抄了下来,转送给了赵二。
赵二一看,你娃居然还不服,还没死心,还想着过从前的好日子。想反是不是?
于是叫人开了一副毒药,送给李六郎吃了。
不久,李六郎就死了。
后来周二娘的故事就中断了。
她是跟了赵二,还是殉了李六,或者,逃了出去,便再也不得而知。
总之,像她这种绝代佳人,在那个乱世里,总是由不得自己的。
若没死,被豪强所夺,是必然的事。
落花流水,浮萍飘零,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3》
这个美丽又凄惨的故事,就讲完了。
李六郎,是著名的李后主李煜。
周二娘,是小周后周薇。
赵大,是宋太祖赵匡胤。赵二,是宋太宗赵光义。
李煜为小后周写的那阙词,叫做《菩萨蛮》。
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
写这词的时候,是小周后一生当中最美好的时光,有心爱的情郎,有宠爱自己的父母,有爱护自己的姐姐,有国有家,有尊严有自由。
然而,命运总是喜欢刁难美丽的女子。
如同西施,如同貂蝉,如同王嫱。
小周后被赵光义所霸占,是野史的记载。
但真实度相当高。
赵光义是个连亲哥都敢杀的人。
在这种人心目中,占领了李煜的江山之后,再抢了他的妻子,这方才可以彻底摧毁他的意志,让他不再想着复国还乡吧。
这是一个男人打败另一个男人,最完整的方式。
灭国之仇,夺妻之辱。
《4》
只是可怜了小周后,后半生,活成了一个悲剧。
村姑陈喝这款带着桂花香、桂皮香、果香、清盈花香的正岩大红袍时,在那细腻温柔的汤水里,在初秋的月色中,总会想起她来。
想起她和芝兰玉树般的姐夫好上时,那种少女怀春的喜悦。
想起她如愿嫁给他时,那种终成眷属的幸福满溢。
想起她和他一起出降,被带回开封时,北地的干燥与寒冷,应该让这位江南佳丽,从头凉到了脚。
也许,最后,后悔投降的不仅仅是他,还有她。
当时,若拼死一战,还能保全祖宗的颜面。
然而,懦弱的他选择了肉袒出降,苟延残喘,最后仍然被牵机药毒死。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易安的这句诗,是南宋小朝廷的哀歌,又何尝不是李煜的咏叹调?
只是可怜了周薇,平白成了国家间战争的战利品。
她那样爱情至上的天真女子,最终,只怕会如镜中月,水中花,渐渐枯萎而去吧。
这杯桂香浓郁的正岩大红袍,真是像极了她和他的爱情。
郎才女貌,门当户对,珠联璧合。
她们的幽会,在初秋。
这款大红袍,便唤作,桂堂秋吧。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
周薇啊周薇,若那个一心想要庇护你的人,已经不在人世了,你,还会独自活着吗?
也许,化作偷灵药的嫦娥,才是你最好的归宿吧。
《5》
这款大红袍,村姑陈是第四年上架它了。
第一年识得它,是在它获奖之后。给它取名玉华浓,就上架了。
好评不断。
于是,第二年,再一次上架了它。取名桂堂仙。
第三年,在它还没参赛之前,先就品尝了它,取名桂堂东,也上架了。
这一回,它的粉丝,比第一年,多了五倍。
今年,在中秋前,将它上架了。
因为,它即将要开始参加各种比赛,如果上架晚了,有可能没货了,更有可能的是,它要是跟前几年一样获了奖,那价格,可就不再这么美丽了。
在它微时上架,是最好的选择。
就像有机茶在它还没拿到有机证前,只能按生态茶的价位在销售,这时候入手,是最好的时机。
等拿到了证,一切,便都不一样了。
四年,都会上架这同一款大红袍,只因,这款拼配大红袍,它的香气滋味,年年都差不太多。
同一个制茶师,用同样的茶叶品种,用同样的比例,用同样的工艺,去拼配它们。
拼出来,是相似度极高的一种味道。
前几天,一位桂堂秋的铁粉,订走了一小箱——还没上架呢?(村姑陈)——怕没货了!(李麻花)
果然是铁粉。
为什么?
因为,这款正岩大红袍桂堂秋的味道,是大多数武夷岩茶客心目中,大红袍最标准的味道。
大红袍茶树消失于江湖了。唯有拼配大红袍,在竭力还原传说中的、书籍上的大红袍的味道。
香,清,甘,活。岩,骨,花,香。
这款桂堂秋,配得上这八个字。
是以,热爱拼配大红袍的岩茶客们,特别属意这款大红袍的味道。
它,就代表了大家想象当中的,大红袍的滋味。
就像李六郎与周二娘的爱情。
又美,又好,又甜,虽然结局凄凉,却不损过程的动人与美好。
有些人就是这样,春风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没见过你的人不会明了。
有些茶也是这样,别的茶再好也比不上你的味,没喝过的人,怎会明了?
【正岩大红袍《桂堂秋》品鉴笔记】
干茶:条索粗大,均匀,整齐,略紧结。颜色咖褐,褐多咖少。闻之有丛香,花香,焦糖香,果香。
第一冲:
一揭盖便是满鼻子的浓郁芳香扑面而来。
拿笔记录,有木质味丛香,有桂皮香,有焦糖香,有花香,有药香.....
诸香纷纭于盖上,极像是天上的仙子们开了个会,会场上尽是粉红雪白,一片香风。
汤水绵稠,细滑,第一冲就滋味丰富而浆感十足。
想来是拼进了老丛水仙所致。
而花香又巧妙地揉进了丛香里,清幽幽地,如空谷幽兰,这股幽香,必定是金牡丹才有,黄观音香得太俏,味道又苦,全然不像。
第二冲:
盖上香气清雅而花香袅人;丛香在花香之后出现,仿佛是花香的屏障一般,担任着护花使者的角色;焦糖香醇厚怡人,这三种香型,被技术高超的制茶师高明地融合在一起,像是一只三层风味的提拉米苏,层与层之间,融合得十分融洽,难舍难分。
汤水极为丰富饱满,水清幽,有流香涧那种幽深之感。
最独到的是它的回甘,在回甘上,花香爆炸般的出现,丛香也很浓郁,但它生性沉稳,并不抢眼,只以一种隐逸之姿,稳稳地占据着C位边上的位置。
汤水中各类丰沛的物质,次第释放出来,于回甘中,争先恐后地出现。仿佛出现迟了,便少了一次露脸机会似的。
第三冲:
盖上的香气纷繁复杂,纷至沓来。兰香,桂香,栀香,茉香,玉兰香,诸香纷呈,变化莫测。
汤感稠滑,汤水饱满多汁,尤其在回甘中,各类芳香物质和滋味物质,爆炸似地在舌面上盛开,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大红袍里这种饱满的,丰沛的,丰腴的,回甘如洪波涌起的汤感,香感,只有极老到的制茶师,经验极丰富的制茶师,才能制作出来。
只有优秀的制茶师,才可以拼配出这样一款香气与汤水都极佳,无缺点,并且香与水融合度极好的大红袍。
它丰富,多元,饱满,醇厚,稠滑,它就是你心目中岩茶之王“大红袍”正正该有的样子。
第四冲:
盖香馥郁,香气愈发深长,仿佛更深露重,深宵清长一般。
香型极然呈现出多元化的一面,各种花香济济一堂,并融为一体。
汤水醇厚,估计是拼入了高丛水仙,花香清雅,估计是金牡丹的加持,木质味浑厚,想来是北斗之功。
这是一位极成熟的,极有钻研精神的制茶师,才能做出来的,老练的,传统的,令人挑不出毛病的,大红袍。
他把这么多种岩茶品种拼在了一起,让它们完美融合,浑然天成。
看完这篇文章
# 您或许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阅读
▼
2021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
第34篇:初心不改,方得始终(写在春茶笔记结尾)
第33篇:李麻花在茶园摔了一跤
第32篇:许久未去的茶厂,它如今是哪番模样?
第31篇:今年的春寿眉,竟然来得这样早
第30篇:有些白茶,看上去是白牡丹,其实是寿眉
第29篇:春光明媚,采摘清明白牡丹啦.....
第28篇:今天采到清明白牡丹了吗?
第27篇:试新白茶,是春茶季的日常
第26篇: 银针增产牡丹减产,茶山怪状有多少
第25篇:预订春茶退订之殇
第24篇:今年的第一场雷雨,它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来了
第23篇:茶山上的蛇为什么越来越多了
第21篇:白牡丹的盛宴来临
第20篇:寻访一个古老的村落
第18篇:阳光灿烂的一天,抛荒白茶迎来了采摘旺季
第17篇:那些不应该属于白茶的利益之争
第16篇:太姥山的雾与露
第14篇:大家盼望的倒春寒,终于来了
第13篇:春雨惊春清谷天,六个字写尽春白茶的一生
第10篇:菜茶为什么不能做银针?
第9篇:寂寞空庭春欲晚,方大师今年不开门
……
▼
2020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
作者 | 村姑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