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经石峪《摩崖刻经》(下)
在泰山经石峪《摩崖刻经》上中我说到泰山经石峪刻经没有刻完就突然停止,草草收场了。专家们猜测,这可能与历史上的某些重大事件有关——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是经石峪摩崖刻经停止镌刻的呢?
公元四世纪到六世纪,在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等四次灭佛运动,而《经石峪摩崖刻经》的年代恰逢北周武帝灭佛时期。有的专家认为,北周建德三年,也就是公元574年,北周武帝宣布了废佛令。灭佛了,石经自然也就镌刻不下去了。
然而,有的学者认为当时的齐鲁大地还是北齐的领地,北齐的灭佛运动,并没有波及到这里。时刻突然停止似乎与灭活运动没有关系,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北齐国的灭亡。因为公元577年北周大军横扫北齐,北齐灭亡了,石刻自然也就停止了。可到底是为什么?至今仍是众说纷纭。
泰山经石峪《摩崖刻经》没刻完,是它的美中不足和遗憾,然而又正是这个美中不足和遗憾再次给经石峪《摩崖刻经》蒙上了神秘的面纱,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泰山经石峪《摩崖刻经》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摩崖刻经,也是佛教石刻艺术与自然景色巧妙结合的典范。最为独特和奇特的是,它不仅是刻在巨石上的经书,也是溶入水中的一部经文。
经石峪《摩崖刻经》深藏在峡谷中,依山傍水,景致幽静,宛若一道瀑布从天直泻而下。经文沿着石坪顺势书写,镌刻在泰山最宽阔的河床上,意境悠远;常年流淌着的清澈河水,从经文上漫过,水下的经文如同游动的鱼群,昂首摆尾,清晰可见。泉水激石,泠然有韵,演奏着悦耳的“水下梵音”,展示出水漫经文的壮丽景色,就像高山流水一般潺潺而下,构成一副高山流水的天然美景,妙不可言。
而在《经石峪摩崖刻经》右上方的一块巨石壁上,正巧有明朝隆庆六年明朝人镌刻的高山流水四个大字,这神来之笔更是画龙点睛,好像是对经石峪摩崖刻经的最好诠释。与经石峪摩崖刻经遥相呼应、相映成趣,形成了一篇绝妙的高山流水诗文,一副美妙的高山流水画卷,真是诗情画意、奇妙无穷,也许这正是寓意经石峪摩崖刻经就像高山流水一样,永远流传下去,也巧妙地体现出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审美艺术和哲学思想。
泰山自古被中国人誉为神山。古人认为,泰山是万物发育之地,是天子向天帝昭告功德的圣地。安道一要把《金刚经》镌刻在泰山之上,大概是要向世人说明《金刚经》和泰山一样是一部智慧无双、福德无比的永恒经典。
《经石峪摩崖刻经》每个字有半米大,书法以隶书为骨架,又吸收了魏碑和篆书的艺术内涵,结体奇特,充满个性,创造了中国书法史上绝无仅有的隶楷书法艺术。细心体会经石峪《摩崖刻经》的一笔一划,想像当年安道一手持巨笔,凝神摒气,挥洒泼墨的情景,人们无不为安道一的书法魅力所感染,难怪他的书法被人赞誉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呢。
1987年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文化越来越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重视,许多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纷纷加入到经石峪《摩崖刻经》等的泰山石刻的研究中来。
《金刚经》是佛教的经典,现存最早的中文版是公元868年的,原来收藏在敦煌藏经洞。1900年流失海外,如今收藏在大英博物馆。而经石峪《摩崖刻经》镌刻于公元六世纪,比现存最早的中文版《金刚经》还要早300多年。《金刚经》在世界各地有着各种各样的保存和流传方式,而像泰山经石峪《摩崖刻经》这样一种奇特的保存和流传方式还是绝无仅有,独树一帜的,更显泰山经石峪《摩崖刻经》的弥足珍贵。
然而,历经千年的风雨侵蚀泰山,泰山经石峪《摩崖刻经》已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1929年,石面上可以辨认的经文还有1065个字。如今可以看到的经文自东向西有40四行,每行字数10到125个不等,能够完整辨认的字,只剩下1020个了。在短短的七十多年时间里,又有45个字永远的消失了。
我们相信,历经1400百多年沧桑的泰山经石峪《摩崖刻经》将会受到妥善的保护。这一处中华稀世瑰宝会长久留存,永远传承下去,永远记载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之中。
我是虹姐红姐,为您讲述泰山文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