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小说家张爱玲,为何摆脱不了悲剧性的一生,值得每个父母反思

 题记:“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然而,当童年的猜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才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
——张爱玲《天才梦》
“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快乐就没有那么痛快……”22岁的张爱玲凭借着对文字天生的灵性,凭借的是与生俱来对社会生活超强的敏感领悟,已经红遍上海滩,好像她就是为文字而生。
之前没有谈过恋爱,却在她23岁时写下了《沉香屑》《倾城之恋》《金锁记》等爱情小说,虽然她的小说写得如此深刻感人,但当局者迷,难掩悲剧一生,她天才的乖僻缺点也是由她家庭造成的,值得每一个父母深思。
张爱玲1920出生于上海,本名叫张瑛,祖父张佩纶,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李菊耦。可以说是祖辈这一代,张爱玲家是书香门第,名门望族。都说富不过三代,但仅到了她父亲这一代,就家道中落了,让人可悲可叹。
她父亲叫张廷众,原本靠着祖辈的荫福,一切应当是衣食无忧,不要有大的作为,只要守好家业就行。但他就是一个纨绔子弟,不求上进,思想极其守旧,不让女儿接受新式教育,不让女儿学琴。好在有一个开明的母亲,母亲先给她改了现在的名字“张爱玲”,后把她送进了学堂。
人生有两种活法,像一截木头,或者选择熊熊燃烧,或者选择慢慢腐朽,于自己,都是一次轰轰烈烈的过程。对于她的母亲来说,是前一种活法,而对于父亲是另一种活法,而对于张爱玲来说都是心碎过程。
爱她的母亲,却不能陪在她身边,她只是躲得远远的,流浪在海外,选择逃避;而即将腐朽的父亲,却近在眼前,面对残破家庭婚姻,他选择更加猛烈地抽鸦片来麻痹自己。
父亲就是顽固不化之人,自甘堕落,跟她母亲离婚后,又娶了一个孙用藩的女人,两个人为了能有钱一起抽大烟竟然不让女儿上学,加速了这个腐朽家庭的没落。向来只闻新人笑,哪个听见旧人笑?
这个家庭自从有了孙用藩后,父亲只听后妈的,他们联合起来虐待张爱玲,差一点把她打死,最后幸亏在保姆何干帮助下逃脱了炼狱般的家庭。从此,她跟母亲和姑姑生活在一起,非常穷困,一个没有父爱的家庭,子女性格都会缺陷的。
所以,她的文字,华丽、苍凉、清冷;华丽源于高贵的血统,苍凉源于家庭的变故,清冷源于人世悲凉。17岁时在她就写了《霸王别姬》这样的爱情绝唱,她把婚姻看成是一种宿命,是无法抛弃的一世情缘,为了自己最爱的人可以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正因为如此,她这一生不轻易言爱,但只要爱了就会不顾一切,无论她是汉奸还是老者。
张爱玲曾说:“我一向是对于年纪大一点的人感到亲切,对于和自己差不多岁数的人稍微看不起。”可能这正是父爱缺少的缘故,所以她这生一直想去弥补,导致她后来的婚姻对象,目光总盯在父辈一样的男人身上。
首先,进入她生活的是汉奸文人胡兰成。那年她24岁,胡兰成38岁,她以为遇到了生命中的“真命天子”;胡兰成自恃才情,用父爱加恋爱般的感情来宠她爱她,最终他们选择结婚了,没有举办任何仪式,只有一纸婚书:“胡兰成、张爱玲签定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但是这样一个花言巧语,朝三暮四之人,又怎么能给她带来幸福。也正是一语成谶:如果爱情注定是一场悲鸣,那她也愿意奉献自己的泪水;如果爱情注定是一团烈火,她也愿意变为灰烬。低落到尘埃的爱,也没有开出花来,最后只落得“汉奸的妾”的帽子后,落荒而逃。
先去了香港,最后去了美国,又认识了赖雅——一个行将入土65岁的美国老人。此时她36岁,但是他们还是热恋了,后来张爱玲为了这个像父亲的老人养老送终,自己宁愿孤苦伶仃地在美国生活,也不愿回到热恋她的故土。这主要也是由于她深受母亲的影响,跟她的母亲一样也在选择逃避。
她的母亲,本是一个思想前卫的人,但她志大才疏。1924年毅然离开了这个腐朽没落的家庭,去了国外,从此她一直游荡在海外,中间虽回来一趟也是两个世界、两个阶级、两个时代的交锋,最终跟父亲分道扬镳。
后来她即使没有任何成就,也不愿回到这个代表临近死亡气息的家庭。最后,母亲也在英国病逝,这也像是张爱玲的前兆。1995年的中秋节,张爱玲在公寓被人发现后,已经死亡六七天了。
她就像是她的作品《传奇》一样,一生充满着传奇。在那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张爱玲,兼有着东西文化的影响,后来她就是喜欢穿着自己改良的旗袍,既有古典文化的韵味,也有着西方人的时尚。但也正如她所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只是,她身上的虱子比别人多一点,而且都是父母给她带来的。
海明威说过,一个文人最好的训练是给她一个不快乐的童年。是啊,人如果每天都没心没肺地快乐活着,又哪来对社会感受的敏感度?但我深信,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地生活着,即使像这样生出名满天下的张爱玲又能如何?这只会永远会成为你的心痛!
因此,请每一个父母记住:孩子不但是你生命的延续,也是你影子的延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