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儿姐姐:【粽叶飘香的季节】(散文)

粽叶飘香的季节

◎鱼儿姐姐

【作者简介】鱼鸿,笔名:鱼儿姐姐,本人喜欢读书、爱好写作,曾在《烟台晚报》《今晨六点》《福山文学》《商洛文学》等期刊上发表过多篇作品。现为烟台烟台市芝罘区作协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烟台散文学会会员,三秦文学主编。

又到了粽叶飘香的季节,大街小巷都在卖着各式各样、各种口味的粽子。我总要买些回来当早餐。亲友们也知道我是个笨人,不会做这些复杂的食材,每年包了粽子都要送些给我,我将它们冷冻起来,等到端午节过了市场上没有卖的了再拿出来慢慢品尝。

亲友们送的粽子品种比较单一,但粽味儿却是极浓的。不想做早餐时,我会蒸上几个粽子,再剥上几个亲友们煮粽子时煮的鸡蛋,就着点儿咸菜,这个早晨便从锅里飘出来的那淡淡的粽叶香开始,一整天都被幸福包围着。

记得上高中的时候,那时父亲还在县城的纸厂上班,我们一家住在厂里的小平房里,母亲在厂门口摆个小摊挣点小钱贴补家用。到了端午前后,母亲也会买些糯米和槲叶回来包些粽子卖。那也是母亲第一次学着包粽子。

老家人包粽子不是用芦苇叶而是用槲叶。槲叶是槲树的叶子,形大如荷叶,一枚叶子分五片,像五个手指一样,呈弧形。据《本草纲目》记载:槲叶,气味甘、苦、平,无毒,具有止血、止渴利小便的功效。这种用槲叶包的长方形粽子有一种特殊的青草味。

每天都有山里人大清早就到山上去采摘绿油油的槲叶用背篓背着到城里来卖。母亲买来糯米和新鲜的槲叶,向厂里的其他阿姨请教如何包粽子,如何煮。那时,我和弟弟忙着上学,等晚上回来看到盆里用水泡着满满的粽子,就想吃几个,母亲说没漂好不好吃。到了第二天早晨想吃时,母亲说只能吃一个,吃多了不消化。那时,走在上学的路上,肚子里却惦记着母亲的粽子,总盼着当天的粽子能剩下几个,这样晚上回去就可以再吃几个。

作业不多时,我也会帮母亲洗米,洗槲叶。我问母亲,为什么在这之前她不给我们包粽子吃。母亲说,在农村端午节正好赶在农村麦收的时候,大家都忙着收麦子,那有时间包粽子啊!麦子黄了要赶紧割回家,要不逢上雷雨天,好好的麦子淋了雨割回来再遇上阴雨天就容易发霉、长芽。发霉、长芽的麦子不能吃不说,连公粮也交不上,这一年的收成打了折扣,一家老小就得挨饿。母亲还说,这吃粽子是城里人用来消遣、调剂生活的,农村人没那闲功夫做这些麻烦事。

我这才想起在农村时,好像还真没认真过过小端午(阴历五月初五)。节日那天,大人们和往常一样天不亮就到地里割麦子,孩子们起来后吃过大人留下的早饭,做完家务事后,赶紧去河边或山坡上割些艾草、拔些菖蒲、再折几枝桃枝回来挂在门上。到了九、十点钟,大人们挑着大捆的麦子回来了,孩子们这时也和大人一起到地里去挑麦。大人挑大捆、孩子挑小捆,沉甸甸的麦穗在扁担的两头颤颤悠悠地回了家。中午,大人做点比平常好些的饭菜吃完歇息去了,我们这些小屁点洗完碗、喂完猪,聚在树荫下抓石子、踢沙包、跳方格…… 到了两三点钟,大人们起来背上水壶、拿着镰刀又到地里去割麦,孩子们背着小篓上山找猪草。到了晚上,一家人仍然吃着往常的饭,干着往常的活,不知不觉中到了睡觉的时间,大人们很快进入了梦乡,发出了重重的鼾声,孩子们却躺在床上小声讨论着这一天到底是不是端午?

到了大端午(阴历五月十五),麦子打完了,晚玉米、黄豆等五谷杂粮也都种上了,麦子也晒干了,新的面粉磨出来后,各家各户开始忙着蒸馒头回娘家过大端午。

这馒头的色泽和蒸的好坏关系着女儿在婆家日子过得好不好,况且各家各户都姊妹好几个,回了娘家谁也不愿意被比下去,所以各家都是用家里最好的面粉蒸馒头。邻居们来串门,爸妈拿出女儿带来的馒头让邻居们品尝,邻居边尝边夸着这馒头的各种好,家人就觉得蛮有面子。

为了让自己在娘家人面前有面子,为了让父母在邻居们面前有面子,女儿回娘家用的麦面磨起来可讲究了。在磨面的时候,如果麦子收成足够好磨个八五的面(一百斤的麦子八十五的斤的白面,十五斤的麸子)就成,如果麦子收成差点,磨到第二、三道的时候,就单独接些面粉出来另外装着好蒸馒头回娘家,其余的仍然磨八五的面留着自己家吃。

母亲在县城住了一年多,因为小妹的关系,她和父亲都又回到了农村。弟弟这时已考上了中专,只留下我一个人在县城上学。学会了包粽子的母亲,回到农村后再也没有时间和机会包粽子给我们吃。

在外求学的那些年,每到端午节快来临的时候,闻着大街小巷、各家各户飘出来的粽叶味,我却舍不得买一个来尝尝。那时就想着,等我工作了,一定要把母亲接来,跟着她学包粽子,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想吃啥味道的就包啥味道的,一定要吃个够。

后来工作了,母亲却不愿到城里来和我一起住,我也就断了自己学包粽子的念头。每到粽叶飘香的季节,我就买一些回来蒸蒸,再接受一些朋友的馈赠,端午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地从我的指尖游来滑走,而留下来的却是我和亲友们一年又一年深深的情谊和对母亲绵绵的思念……

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首届三秦文学“七夕·爱”原创文学大赛征文启事

一、征稿要求:

1、参赛作品体裁限制为散文、小说(含微型小说、小小说)、诗歌。参赛作品字数3000字内,其诗歌、诗词:100行以内、100字以上。

2、参赛作品自投稿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未被采用请另投他处。拒绝抄袭,文责自负,所投作品若出现版权纠纷,作者将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3、投稿必须先关注《三秦文学》微信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15705450195),加微信时请注明:个人微信十姓名十作品题目。参赛稿件应在邮件主题上注明:征文字样+原创首发+作品名+作者,稿件以电子文档(即以Word文本格式),与作者简介(200字以内)、照片(像素720×400以内)一起以附件形式发至指定邮箱(sanqinwenxue@163.com),欢迎自备插图(以附件形式与稿件一起发到指定邮箱)。

二、收稿及评奖时间:即日起至2017年7月7日截止,2017年7月15日前评出奖项并颁奖,获奖名单将在“三秦文学”公众平台公布。

三、奖项设定及发放:此次征文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和优秀奖十名,获奖作者均获得获奖证书一份。一等奖奖金300元、二等奖奖金200元,三等奖奖金100元、优秀奖奖金60元。未得奖稿件若有稿费按公众号稿费发放原则发放稿费。

四、大赛规则及评委:

1、大赛规则:阅读量加打赏笔数加评委打分,高者胜出,阅读量占70%,评委打分占30%,一个阅读量一分,一笔打赏计10分。阅读量不满200的参赛作品不参与评奖。所有参赛作品,经评委筛选后按投稿时间择优刊发。

2、评委人员:白忠德、罗旭初、孙德科、朿宝荣、鱼儿姐姐、守望、郑海鹏、马兰兰。

三秦文学投稿须知

1、投稿必须原创且首发,题材不限。要求5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

2、投稿邮箱:sanqinwenxue@163.com。投稿后请关注《三秦文学》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15705450195),以便稿酬发放。

3、本平台读者赞赏功能中,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赞赏低于五元者不予发放,稿费于微信平台发放后三日内发放。

4、您的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三秦宗旨:

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文学顾问:白忠德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平台策划:李书忠

主       编:鱼儿姐姐    副主编:守望

编       委:马兰兰     康开瑜      慕樱

郑海鹏    吴亚妮      刘庆勇

冯    晖    杨春玲

云横秦岭,风雪人间,

让我们以三秦文学为疆,

用文字构筑我们的心灵之城。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