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唯一保存完好的古牌坊 — 邦伯坊

寻访南安唯一保存完好的古牌坊

邦 伯 坊

10月1日下午3点左右,我寻访完翔安区内厝镇许厝村的鲁藜故居并参观了许厝村的一些古迹景点后,即开着摩托前往南安县石井镇的郭前村,再访郭前村里的“南安唯一保存完好的古牌坊_邦伯坊”和村后的扬子山众古迹。今年3月我曾2次到石井镇采风,其中一次曾到过郭前村,并在郭前村热心的郑老哥带路下找到“邦伯坊”和登上扬子山,可惜那次天气不好,拍的图片效果不好。

        郭前村位于石井镇驻地以西3.8公里,以驻地村名命名。民国年间为延平乡杏前保,解放后为和平乡郭前村,1958年公社化后为郭前大队,1984年改为郭前村委会。由郭前、后头2个自然村组成,有596户2109人。聚落分布在石鼓山西麓,呈条状形。耕地1506亩,山地2615亩,副业主要是开采石材并加工。

郭前自古交通方便。古代驿道从水头潘澜埔过清隆桥(大奎村南),过岭亭格经郭前的邦伯坊通锦堂,接待庵而达莲河;而泛海船舶由港湾沿后清溪逆行而上,直至郭前境内。上世纪70年代从后清溪底挖掘出土古船舫,证明此地昔日为小渡口。后来虽然内河淤塞,港口下移,但随着公路的开辟,时至今日,郭前拥有三条水泥路分别连接小龟山、石井和老港及省道201线,使郭前的交通便捷,畅达全国各地。

郭前村至今保存二座古老的石牌坊,其中一座名曰“邦伯坊”。为表彰乡贤郑普而立,址在郭前村中。

       郑普(1495-1550),字汝德,号海亭,石井郭前村人。天资聪颖,少时,笃志励学,在杨子山杨林书院师从于黄铖,后入泉州府学,联捷登嘉靖十一年壬辰(1532)进士,初授无锡知县,“勤政慎取,大著贤声”,业绩显著。任期满,升调南京户部主事,主管维扬(今扬州)船运税务。不久,升任户部员外郎,擢任云南知府。以抱经蕴兰,溥德施仁,为后世敬仰。嘉靖二十年(1541),以父丧归,继而母亦病故,前后居家数年,服除赴阕待选,卒于京师,时年五十六。无锡县百姓闻讯,皆着孝服举哀。嘉靖五年(1526)进士王慎中为其撰基志铭。

为褒扬郑普为官宽民自俭,嘉靖四十四年,泉郡知府万庆,南安知县甘宫重葺郑普登科所立“恩荣”牌坊,位于郭前村顶乡小路、古时“此路往东京”的旧大路口。“邦伯坊”是花岗岩石牌坊,巡按福建监察御史王瑛立。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重修。牌坊为石构歇山顶,通高5.2米,宽6.2米,四柱三间,当心间高2.6米,次间高2.4米。四柱之间柱顶各立石狮一只。横眉一面中刻“邦伯”二字,另一面刻“地卿”二字,两边刻“巡按福建监察使王瑛立”及“泉州知府万庆、南安县知县甘宫重修”。牌坊整体雄伟壮观,颇有气派,古坊迄今已历四百多年,一九九八年被南安市人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郑普励志好古,精通经学,著有《海亭文集》。他精于易义,曾经与林希元论《易》,主张“君子体《易》,只取其意,不必执定封义”,强调学以致用。在郭前村后的旅游胜地杨子山清水岩寺墙壁上嵌有清道光六年(1826)刻有郑普所撰《会清水岩记》碑,该碑是研究南安海都明清文教情况的重要史料。在石井靖海门南东侧竖石碑一方,为郑普撰“平寇碑记”。碑文记载:明·嘉靖二十四年至二十六年间(1545—1547年),泉州郡守程秀民率兵民抗击海寇事迹。郑普为碑文曰:“不肖家居是地,目击战功。敬将目睹,辑为实录,庶颂功歌德,而后观风者,或有采焉。”“群丑煽祸,天道所厌。至仁薄群生,幽明咸赖。我候得天之威,平祸之易一至于此,积威敷德之效,何容言哉。”

“邦伯坊”前”8米远,另立有一碑坊,是子贵父荣为表彰郑普之父郑元所立的。郑元生质倜傥,好义乐善,事亲至孝,敦睦宗族,为贫者不能下葬的29位乡人办理后事,乡人无不信服。在饥荒之年,“协谋煮粥”,救活饥民无数。嘉靖年间,倭寇大肆剽掠,沿海无法安宁。郑元毅然组织乡兵自卫,,修武器,整编队伍,时常操练。倭寇闻之,不敢进犯其乡。一方晏然,里人感念其德,后以子贵卒后受封文林郎,晋封奉议大夫。

昔日于古道中连续为褒奖贤乔梓矗立两座石牌坊,盛举实属罕见。作为南安市唯一保存完好的古牌坊,更显得格外珍贵。郑元父子的嘉行美德,激励着郭里的众多乡彦和后来人,为郭里的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图拍于2015.10.1

文写于2015.10.14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