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办民校”的黄昏 | 媒体札记

摘要

中青评论

诸多“名校办民校”已妨碍了教育资源均等化,违背公共教育资源的公益属性。

最近,教育部会同中央编办等八部门印发通知,要求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等4种情形的“公参民”学校应在两年内转为公办学校,各地不再审批设立新的“公参民”学校。这意味着,在不久之后的未来,不符合规定的“名校办民校”现象将退出历史舞台,符合“六独立”条件保留的“公参民”学校也将面临更严格的限制,例如撤出事业编制的教职员工,不得以公办学校分校的名义招生。

“名校办民校”一大表现是批量复制挂名校名称的民办分校。前些年这一做法兴盛时,一些地方的知名中学甚至跨省创办分校。2017年,衡水第一中学平湖学校正式揭牌,有媒体报道,该校每学年学费高达3.5万元,对考取清华、北大的学生,每人一次性奖励50万元。在舆论关注下,当地教育局查实这所新学校存在违规招生行为。而根据衡水一中官网,该校由衡水中学与当地一家房地产公司合作举办,并称这是“衡水中学跨越发展的新起点”。

图片来源:衡水第一中学网站

安徽六安毛坦厂中学多次因“万人送考”画面而备受关注。事实上,该校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实则在民办学校金安中学学习。据报道,两校只有一墙之隔,“使用相同的管理模式”。在金安中学官网的“学校简介”栏目上,也存在“我校依托毛中优质教育资源”“秉承毛中的优良传统”等表述。

“名校办民校”的另一种操作模式,则是知名高中举办民办初中。公办中学初高中分离以后,一些知名公办高中为保留初中教学,而设立了此类民办初中。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跟“掐生源”有关,例如为旗下民办初中提供“直升”机会、中考招生优惠等。

随着历年整改,一些公办名校逐步撇清与“旗下”民办学校的关系,不过有时也仍存在“藕断丝连”的情况。例如,2019年,前文提到的金安中学就与社会机构合作,远赴上海招收复读生,引发舆情后被学校所在地教育部门叫停。当时报道的记者注意到,在毛坦厂中学官网上存在金安中学的招生信息,随后该信息迅速被撤下。

叫停不规范的“名校办民校”,有着充分法律依据。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学校,也不得转为民办学校。其他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营利性民办学校”“(公办学校)不得仅以品牌输出方式参与办学”。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自今年4月以来,重庆市已有至少10所“公参民”学校确定拟转为公办;7月,山西太原9所学校宣布“转公”;7月28日,河南周口市一所知名民办学校宣布“整体捐献给政府”。

在历史上,“人民教育人民办”曾是一句耳熟能详的口号。但是,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名校办民校”缓解财政压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教育事业的意义早已消淡。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名校办民校”项目反而成了房地产开放商的营销噱头。《南方都市报》的社论指出:“学校成了促销楼盘的最佳工具,热炒学区房现象高烧不退”“公办学校只要打着民校的招牌,可以让掐尖招生、高学费变相合法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