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言之处”的问题,中医如何看待? | 徐文兵
本次内容,我们继续共读《知己》。今天要讲的身体部位是“鼠蹊”。
鼠蹊就是腹股沟,也就是大腿根儿。无论是在英文还是拉丁文里,腹股沟都与老鼠没关系。只有中国人管这儿叫鼠蹊,鼠就是老鼠,蹊就是道路,“独辟蹊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都用这个蹊。鼠蹊就是老鼠出没的路径。日本人最早向荷兰人学习西医,但受中医的影响还未消除,所以日语把腹股沟叫作鼠径(そけい)。
那为什么中国人管这儿叫鼠蹊呢?首先大腿根儿是隐秘、隐私的部位,见不得人,所以用暗中出没、偷偷摸摸的老鼠的路径来形容。
当然,时代不同了,当年隐私部位现在成了公示部位,随着比基尼、丁字裤、体操服、芭蕾装的公然亮相或流行,大腿根儿已经不隐秘。以前扒开裤衩才能见到屁股,现在是扒开屁股才能见到裤衩儿。阴阳颠倒、母鸡司晨,老鼠也大摇大摆地过街走巷了。
其次,鼠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小时候撸起袖子弯曲胳膊都比试过小腱子肉,不知道这是肱二头肌,只管它叫小耗子肉。中医把皮下肿大的淋巴结称为鼠。《黄帝内经》的《灵枢·寒热》篇中黄帝问:“寒热瘰疬在于颈腋者,皆何气使生?”岐伯曰:“此皆鼠瘘寒热之毒气也,留于脉而不去者也。”张纲的《中医百病名源考·鼠》云:“鼠,亦作癙,瘰疬既已溃破者之名。瘰疬既溃为瘘疮而古人称之为鼠者,盖以鼠之为物,尖喙利齿,好啮善穿,而瘘疮为病之此伏彼起之溃破状,本一犹此鼠所穿之窠穴,塞其此而复穿其彼也。”
人的颈部、颌下、腋下和腹股沟有很多淋巴结,这些淋巴结都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的重要组织器官,一旦与之相关的人体组织出现细菌、病毒的感染,这些淋巴结就会及时代偿工作,吞噬细菌病毒,自身也会变得肿硬增大。这些淋巴结肿大以后如同一个个小耗子卧在皮下,中医把此类淋巴结炎症称为瘰疬或鼠疮,出现破溃的称为鼠瘘。
腹股沟是小腹和大腿的交界,其内在支撑是靠股骨头和骨盆,周围包裹覆盖着肌腱和肌肉血管、神经,由腹后壁到下肢的主要血管、股神经等都通过此处。股动脉和股静脉是两条最大的供血、回血通路,负责下肢血液的供给和回流。腹股沟部有深的、浅的淋巴结群,是下肢、腹壁下部浅层及外生殖器等的淋巴管汇集和经过的地方,因此上述各部分有炎症时,常波及这些淋巴结群。当淋巴结肿大连成串的时候,腹股沟就会被堵塞,鼠蹊也就不通了。
腹股沟处最常见的感染是会阴和外生殖器的湿疹,俗称烂裆。此病原因多为闷热、出汗又得不到及时冲洗等清洁处理,或者长时间高热、潮湿、裤子不透气、缺乏蔬菜中的维生素等情况,这些皆会引发此病。患者局部可出现潮湿、发红,甚至溃烂、渗出,患者局部疼痛难忍,偶伴瘙痒。烂裆病在南方丛林地区,比如战斗前沿、抗灾前线、修路时容易发病,发病率很高,且传染速度快。烂裆的患者同时伴有鼠蹊淋巴结的肿大,淋巴结变硬疼痛,甚至影响行走。
从预防的角度,应注意会阴部通风,避免穿紧身裤衩或干脆不穿。有汗时,应马上洗擦干净;一旦出现局部潮红、疼痛,应暴露患部,用温水清洗、擦干净、晾干,而后搽痱子粉或爽身粉,即能明显止痛、止痒。从饮食上要忌口,不吃或少吃油腻、肥厚、甜食和水果,多吃辛香饭菜、蔬菜和饭焦。尤其推荐食用薏米和赤小豆,以达到芳香化湿和淡渗利湿的效果。
从治疗上讲,首先要尽可能利用有阳光的时机,去晾晒自己的裆部,把隐秘的鼠蹊部暴露在阳光下,俗称晒裆。中医认为,湿为阴邪,湿性下流,容易积聚在下肢的腿脚和会阴部位。所以用壮阳温化的方法最能除湿。如果阴雨绵绵没有太阳,那就要用一些阳性的药物,内服或外用。内服可以选用平胃散或藿香正气水。外用可以将中药蛇床子煮熟、捣烂,外敷在鼠蹊会阴部。蛇床子就是后来一些阴处洗液的主要成分。注意不要用热水刺激皮肤,更不能用含激素类的西药。
导致鼠蹊淋巴结增大、肿硬的更常见原因是痨病和性病,中医称之为马刀、挟瘿。《黄帝内经》的《灵枢·痈疽》云:“发于腋下赤坚者,名曰米疽。……其痈坚而不溃者,为马刀挟瘿,急治之。”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云:“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痹侠背行,若肠鸣,马刀侠瘿者,皆为劳得之。”又云:“夫马刀夹瘿,足阳明之症也。”
古代的痨病相当于现代的结核病,内在的虚损加上外来的结核杆菌的侵蚀导致发病。性病也是如此,过度的消耗、透支肾精是内因,生殖器的磨损破溃加性传播的病毒、细菌的侵蚀是外因,里应外合导致发病。在过去,这种结核病和花柳病基本上都是不治之症,现在抗生素能对某些细菌感染的疾病有效,但是对病毒一筹莫展,对自身免疫系统崩溃的艾滋病更是毫无办法。所以还是洁身自好、养精蓄锐,让鼠蹊归于隐秘安静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