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鸡等“血腥画面”需要避开孩子吗?关于狼性教育,家长请多斟酌
在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对孩子适度的进行一些“狼性”教育,已经成为很多家长的必修课。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要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开始盲目地去追求“狼性教育”,让孩子从小就开始接受严厉的教育。
一、而家长们都了解狼性教育的真正意义吗?
狼,它虽然不是这个星球上最厉害的一种动物,因为在它的上面还有狮子和老虎。狼属于群居动物,当一群狼出现在其他动物面前时,相信没有哪一个动物会是它们的对手。如果我们从狼的特性出发,我们国人可能已经曲解了狼性教育的本质。狼性教育不仅是要学习狼身上的勇猛与意志,同时也不要忘记狼身上最宝贵的品质:团结与协作。而很多家长往往只是片面的看到了狼身上的勇猛特质,却忽略了狼身上团结的品质。这就让很多中国家长实施的狼性教育适得其反。
二、片面的学习狼性教育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危害呢?
狼性教育如果只是为了学习狼的凶猛特性,让孩子从小就明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就会让孩子不断的在竞争中失去爱心,甚至让性格出现扭曲。
北师大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赵忠心表示,狼的本性是凶残的,是通过掠夺而维持自己生活的一种动物。如果家长按照狼的这种特性教育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其实就是让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在竞争中变得冷血,变得毫无感情。
上海儿童健康基金会儿童心理工作室主任吴亦君曾说,他曾经接触过一个在打骂中长大的高中生,这位高中生的梦想,竟然是希望自己能够快点长大,这样他就能够对付一直打骂自己的父母了。他甚至会在学校中考试故意考砸,让父母生气。而这位高中生的父母在他身上实行的就是所谓的狼性教育,这样的教育不仅没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优秀的人才,反而让孩子的心灵健康受到了伤害。
狼性教育在上个世纪兴起于日本与韩国,随后,在本世纪初传入中国。当时在日本与韩国有着很多狼性教育的成功例子,所以这种教育方式到了中国后,许多中国父母开始了争相效仿,他们想要借助这种残暴且无人情味方式,让自己的孩子变得越来越优秀。
而狼性教育在日本这个国家中呈现的形态就是,日本的小孩就算是到了冬天也会穿短裤。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日本的狼性教育,就真的是毫无情面的吗?其实这不过是家长对这种教育方式的一个误会,因为日本其实是一个很少有极寒天气的国家,就算是到了冬天,它的温度也会在0度以上,再加上他们室内的保暖设施非常完备,就算是穿上短裤,也不会感觉到冷。
所以日本的小孩在冬天穿短裤,并不是一种狼性教育成功的体现。中国父母盲目模仿这种狼性教育的例子也数不胜数,比如,当着孩子的面把他们养大的小鸡给杀掉,或者处理鲜活食材的时候,丝毫不避讳孩子等。这种残忍且摧残生命的画面,孩子可能看到的是杀戮与罪恶,他们并不能从中体会到勇猛与强势。如果这种画面出现在孩子幼小的时候,或许他学会的不是坚强,而是被这种残害生命的血腥画面蒙上了阴影。
三、家长在面临这种狼性教育时,应该看到他的哪些本质呢?
1.狼性教育影响孩子的自尊心
狼性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挫折教育,父母会在生活中不断的给孩子施加压力,让孩子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很多中国的父母认为孩子如果长期处于父母的保护中就不能长大,所以他们总是想尽各种方法为孩子制造挫。
甚至在孩子取得优秀的成绩时,也不会鼓励,反而是从鸡蛋里面挑骨头来批评孩子。如果孩子长期处于挫折中,肯定会变得越来越悲观,而父母对孩子长期不满意的状态,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会因此受到不好的影响。
2.狼性教育会让孩子缺乏爱心
狼性教育中,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要培养孩子的竞争性。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这种竞争性有时候会变得越来越没有人情味。父母会通过一些像杀鸡这样的血腥画面,告诉孩子,一定要学会竞争,一定要学会勇猛,否则你就会落后于人,你就会被社会淘汰。
孩子长期在这种教育观念的熏陶下,就会越来越没有爱心。他们会逐渐地认为,只要自己能够前进,只要自己有竞争力,所有的一切,包括善良都不值得一提。
3.狼性教育会让家长与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自私
现在的很多家长对孩子充满了危机意识,很多时候,他们为了抢占良好的社会资源,会变得越来越自私,只要是能够让孩子得到的,他们甚至会抛下社会道德去得到。对孩子的教育也经常秉持着“有利就做,无利则漠视”的观念。
这会让孩子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利益,而对于其他的社会活动,甚至是公益活动,孩子则会表现的冷漠。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中,就会跟随着家长变得越来越自私。这种在狼性教育下成长出来的自私的孩子,对未来的社会只有害没有利。
狼性教育并不是适合所有家庭,适合所有孩子。当大家看到日本,韩国这样的国家在狼性教育上取得成功时,并不是所有的家庭用了它都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即使狼性教育已经传入中国很多年了,但是在狼性教育下,能够成才的孩子屈指可数。
这不也说明着我们需要重新开始审视我们所遵从的狼性教育,它到底有没有从根本上让孩子受益,还是说它留给孩子的伤痛与阴影更多?每位家长是不是更应该根据自己的家庭环境与孩子的特性去制定属于自己的教育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