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交替天渐凉,小心肠胃得“感冒”!
留言有礼
上期文章留言中奖用户:忘羡、莫羡、Qq。
另外,恭喜中医药答题活动一等奖的五位用户:王广芳、马遇春、潘财政、潘宇帅、李鑫炎。同时,我们也为邀请人数最多的三位用户准备了一份额外的小礼品:张立华、王艳、彭杨。
本次答题活动也让小九也感受到了大家的热情,但由于参加的人数确实太多了,我们的奖品会分成几批寄出,有的用户收到的会晚一点,请大家一定耐心等待!
临近开学,让家长们开心的是“神兽”们终于要归笼了,但同时也会为疫情期间开学后的防护问题担心,你有什么#开学防护的小妙招#能跟广大的学生家长们分享一下吗,文章底部留言告诉我们吧!我们会从留言中抽取3名幸运用户,赠送精美礼品一份。
夏秋交替之际,天气虽然逐渐凉爽起来,但是暑气还没有完全消解,这个时候最适合约上三五好友吹着清爽的秋风撸串喝酒聊天了~
但如果不注意,贪凉受凉,生活习惯也不规律的话,胃肠型感冒就很可能会找上门来!
胃肠型感冒是感冒的一种,在医学上又称“呕吐性上感”, 大多数患者发病急,通常先出现胃胀、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随后才出现感冒的症状。患者通常会误认为自己得的是胃肠炎,自行服用治疗胃肠炎的药物,这往往会加重病情,延误治疗。
胃肠型感冒和胃肠炎是有明显的区别的:
胃肠炎患者发病前大多食用了不卫生的食物。症状表现上,恶心、呕吐较为剧烈,呕吐物常有刺激性气味,但一般没有发热症状。一般是大肠杆菌和沙门杆菌等细菌引起的。
胃肠型感冒患者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毒感染及饮食的过敏反应。致病微生物在喉部侵入发炎后,即会顺着唾液被吞入胃肠中引起胃肠不适症状,随后才出现发热、头痛、身体乏力等感冒症状。
当我们出现胃肠不适症状,应先去医院得到明确诊断,排除胃肠炎可能性。
胃肠型感冒没有特效的针对病原体的治疗方法,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患者一般会有数次呕吐及腹泻,情况严重会导致机体脱水,此时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及电解质。
1、以休息为主
确诊胃肠型感冒的患者应以休息为主。一方面要尽量减少体力消耗,卧床休息,使机体修复、增强抗病力。另一方面要确保胃肠道得到充分的休息,避免刺激、油腻、难消化的食物。
2、补充水分
多喝温开水,注意保暖。当患者体温减退,大量出汗以及呕吐腹泻后,可给喝淡盐水。
3、饮食调理
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建议以半流质食物为主,如稀粥、米汤等,避免对胃肠道再次的刺激和负担。
4、对症治疗
多次呕吐、腹泻持续2-3天仍未情况减轻,应及时到医院治疗。出现脱水症状需进行静脉补液,如因禁食禁水后仍有反复呕吐,需进行护胃、止吐。
腹泻严重者可服用止泻药物。出现发热,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需进行退热、物理降温等对症支持治疗。
5、药物治疗
由于存在个体差异,目前尚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的用药,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考虑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中医理论认为,消化系统功能属脾胃功能,脾胃同居中焦,湿浊中焦时,必然影响脾胃升清降浊的功能。
那给大家推荐两个治疗胃肠型感冒的药方,以备不时之需:
【组成】桂枝(去皮)、芍药、生姜、大枣(切)各 9g,甘草(炙)6g;
芍药
【方解】用桂枝为君药,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又用芍药为臣,益阴敛营。
桂、芍相合,一治卫强,一治营弱,合则调和营卫,是相须为用。
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解肌,又能暖胃止呕。大枣甘平,既能益气补中,又能滋脾生津。
姜、枣相合,还可以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和营卫,所以并为佐药。
炙甘草之用有二:一为佐药,益气和中,合桂枝以解肌,合芍药以益阴;一为使药,调和诸药。
所以本方虽只有五味药,但配伍严谨,散中有补,正如柯琴在《伤寒论附翼》中赞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功效】解表、发汗,以温通为主、偏于治寒。所以如果胃肠型感冒偏寒的话可以选择桂枝汤。
【组成】广藿香16g 紫苏叶16g 香薷16g 木香36g 檀香36g 厚朴(姜制)48g 枳壳(炒)48g 陈皮48g 桔梗48g 甘草48g 茯苓48g 木瓜48g 白扁豆(炒)16g 山楂(炒)48g 六神曲(炒)192g 麦芽(炒)192g 稻芽(炒)192g;
紫苏
【方解】藿香、苏叶、香薷祛暑解表散寒。
檀香、木香、陈皮、川朴、枳壳舒理中焦气滞,醒脾开胃,促进食欲。
茯苓、扁豆、木瓜祛暑利湿,健脾止泻。
神曲、麦芽、谷芽、山楂健胃消食、化滞除满。
朱砂安神,甘草和中调和百药。
【功效】祛暑除湿,和中消食。
用于夏伤暑湿,宿食停滞,寒热头痛,胸闷恶心,吐泻腹痛。
胃肠型感冒无针对性的疫苗可预防,但平常的个人预防并不难,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尽量避免接触感冒患者;
②避免受凉、淋雨、疲劳,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③多喝水,最好不要饮用冷藏的饮品;
④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选取蛋白质丰富的的食物;
⑤室内每天通风,保持房间内的新鲜空气,
⑥有季节交替、气候变化,应及时增减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