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纪(夏)九

周烈王五年、秦献公十四年、鲁共公六年【公元前371年】

魏伐楚,取鲁阳。【史记.魏世家】、【史记.六国年表】

赵与秦战高安,败之。【史记.赵世家】

赵与秦战高安,秦师败绩。【大事记.二】

约本年,韩严卒,张遣相韩。

缠子修墨氏之业,以教于世。儒有董无心者,其言修而谬,其行笃而庸。言谬则难通,行庸则无主。欲事缠子,缠子曰:“文言华世,不中利民,倾危缴绕之辞者,并不为墨子所修。劝善兼爱,则墨子重之。”【意林.一】

董子曰:“子信鬼神,何异以踵解结?终无益也。”缠子不能应。【意林.一】

儒家之徒董无心,墨家之役缠子,相见讲道。缠子称墨家佑鬼神,是引秦穆公有明德,上帝赐之十九年。董子难以尧、舜不赐年,桀、纣不夭死。尧、舜、桀、纣犹为尚远,且近难以秦穆公、晋文公。【论衡.福虚】

约本年,魏人张仪、东周人苏代生。

周烈王六年、秦献公十五年、鲁共公七年【公元前370年】

秦﹑魏攻韩,韩求救于齐。齐桓公召大臣而谋曰:“早救之孰与晚救之?”驺忌曰:“不若勿救。”段干朋曰:“不救,则韩且折而入于魏,不若救之。”田臣思曰:“过矣君之谋也!秦﹑魏攻韩﹑楚,赵必救之,是天以燕予齐也。”桓公曰:“善。”乃阴告韩使者而遣之。韩自以为得齐之救,因与秦﹑魏战。楚﹑赵闻之,果起兵而救之。齐因起兵袭燕国,取桑丘。【史记.田仲敬完世家】

赵伐齐,至甄。【史记.赵世家】、【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史记.六国年表】

魏败赵师于怀。【史记.赵世家】、【史记.六国年表】

魏武侯薨,不立太子,子罃与公中缓争立。【古本竹书纪年】、【今本竹书纪年】、【史记.魏世家】

魏武侯以桓公十九年卒。【史记.晋史记索隐】

楚肃王薨,无子,弟宣王良夫立。【史记.楚世家】

约本年,州侯相荆,景舍为大司马,重封宗室于蔡。

州侯相荆,贵而主断。荆王疑之,因问左右,左右对曰:“无有。”如出一口也。【韩非子.内储说下】

范戊曰:“君王有白玉三回而不戔,命为君王戔之,敢告於视日。”王乃出而见之。王曰:“范乘,吾焉有白玉三回而不戔哉?”范乘曰:“楚邦之中有飤田五顷,竽瑟衡於前。君王有楚,不听鼓钟之声,此其一违也。珪玉之君,百姓之主,宮妾以十百数。君王有楚,侯子三人,一人杜门而不出,此其二回违也。州徒之乐,而天下莫不御,先王之所以为目观也。君王隆其祭而不为其乐,此其违也。

先王为此,人谓之安邦,谓之利民。今君王尽去耳目之欲,人以君王为□以傲。民有不能也,鬼无不能也,民作而使口之。君王虽不长年,可也。戊行年七十矣,言然不敢怿身,君人者何安哉!桀、受、幽、厉,戮死於人手,先君灵王倝乾溪云尔,君人者何必安哉!【上博楚简.君人者何必安哉】

楚人有献鱼楚王者曰:“今日渔获,食之不尽,卖之不售,弃之又惜,故来献也。”左右曰:“鄙哉!辞也。”楚王曰:“子不知渔者仁人也。盖闻囷仓粟有余者,国有饿民;后宫多幽女者,下民多旷夫;余衍之蓄,聚于府库者,境内多贫困之民;皆失君人之道。故庖有肥鱼,厩有肥马,民有饿色,是以亡国之君,藏于府库,寡人闻之久矣,未能行也。渔者知之,其以比喻寡人也,且今行之。”于是乃遣使恤鳏寡而存孤独,出仓粟,发币帛而振不足,罢去后宫不御者,出以妻鳏夫。楚民欣欣大悦,邻国归之。故渔者一献余鱼,而楚国赖之,可谓仁智矣。【新序.杂事二】、【孔子家语.致思】

简公四十五年卒。【古本竹书纪年】、【史记.燕世家索隐】

注:简(釐)公薨,次桓成侯立。

成侯名载。【古本竹书纪年】、【史记.燕世家索隐】

郾侯载作左宫锯。【郾侯载戈】

郾侯载作夨萃锯。【郾侯载戈】

郾侯载作夨萃锇。【郾侯载戈】

郾侯载作右宫锇。【郾侯载戈】

郾侯载作右军锇。【郾侯载戈】

郾侯载作左军。【郾侯载矛】

郾侯载作戎戒,口生不自洹来,大口袛白熙。【郾侯载矛】

燕侯载畏天爱人,哉教卬口,袛敬口祀,祀,休以为齍城。民□□□,蕃□允浧。□□金壴,永以为民□。宔司口寝,与民无争。【燕侯载簋】

齐威王〈齐桓公〉来朝,是时诸侯莫朝,天下益贤齐王。【皇王大纪.71】

齐威王〈齐桓公〉尝为仁义矣,率天下诸侯而朝周。周贫且微,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战国策.赵策三】、【史记.鲁仲连列传】

齐桓公时,尊崇黄老,稷下先生著《黄帝四经》。

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故执道者,生法而弗敢犯也,法立而弗敢废也。故能自引以绳,然后见知天下而不惑矣。虚无形,其寂冥冥,万物之所从生。生有害,曰欲,曰不知足。生必动,动有害,曰不时,曰时而倍。动有事,事有害,曰逆,曰不称,不知所为用。事必有言,言有害,曰不信,曰不知畏人,曰自诬,曰虚夸,以不足为有余。

故同出冥冥,或以死,或以生;或以败,或以成。祸福同道,莫知其所从生。见知之道,唯虚无有;虚无有,秋毫成之,必有形名;形名立,则黑白之分已。故执道者之观于天下也,无执也,无处也,无为也,无私也。是故天下有事,无不自为形名声号矣。形名已立,声号已建,则无所逃迹匿正矣。

公者明,至明者有功。至正者静,至静者圣。无私者智,至智者为天下稽。称以权衡,参以天当,天下有事,必有考验。事如直木,多如仓粟。斗石已具,尺寸已陈,则无所逃其神。故曰:度量已具,则治而制之矣。绝而复属,亡而复存,孰知其神。死而复生,以祸为福,孰知其极。反索之无形,故知祸福之所从生。应化之道,平衡而止。轻重不称,是谓失道。

天地有恒常,万民有恒事,贵贱有恒位,畜臣有恒道,使民有恒度。天地之恒常,四时、晦明、生杀、柔刚。万民之恒事,男农、女工。贵贱之恒位,贤不肖不相放。畜臣之恒道,任能母过其所长。使民之恒度,去私而立公。变恒过度,以奇相御。正奇有位,而名形弗去。凡事无大小,物自为舍。逆顺死生,物自为名。名形已定,物自为正。

故唯执道者能上明于天之反,而中达君臣之半,密察于万物之所终始,而弗为主。故能至素至精,浩弥无形,然后可以为天下正。【黄帝四经.道法】

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孟子.滕文公上】

周烈王六年,林碧阳君之御人产二龙。【搜神记.六】

和罗王謵十六年卒,子说文王贺立。【鲜于氏奇氏谱牒】

孟子三岁,父激卒,母仉氏鞠之。【三迁志.大事年表】

周烈王七年、秦献公十六年、鲁共公八年【公元前369年】

昼晦。【古本竹书纪年】

日蚀。【史记.六国年表】

秦民大疫。【史记.六国年表】

韩共侯、赵成侯迁晋桓公于屯留。【古本竹书纪年】、【今本竹书纪年】、【史记.晋世家索隐】、【水经·浊漳水注】

约本年,韩若山弑共侯而自立,是为懿侯。

许异蹴哀侯而殪之,立以为郑君。韩氏之众无不听令者,则许异为之先也。是故哀侯为君,而许异终身相焉。而韩氏之尊许异也,欲其尊哀侯也。【战国策.韩策三】

韩氏之士数十万,皆戴哀侯以为君,而许异独取相焉。【战国策.韩策三】

赵成侯、韩懿侯伐魏葵。而惠成王伐赵,围浊泽。【古本竹书纪年】、【今本竹书纪年】、【水经.沁水注】

公孙颀谓韩懿侯曰:“魏乱,可取也。”懿侯乃与赵成侯合兵伐魏,战于浊泽,大破之,遂围魏。【史记.赵世家】、【史记.六国年表】

七月,公中缓如邯郸以作难。【古本竹书纪年】

初,武侯卒也,子罃与公中缓争为太子。公孙颀自宋入赵,自赵入韩,谓韩懿侯曰:“魏罃与公中缓争为太子,君亦闻之乎?今魏罃得王错,挟上党,固半国也。因而除之,破魏必矣,不可失也。”懿侯说,乃与赵成侯合军并兵以伐魏,战于浊泽,魏氏大败,魏君围。赵谓韩曰:“除魏君,立公中缓,割地而退,我且利。”韩曰:“不可。杀魏君,人必曰暴;割地而退,人必曰贪。不如两分之。魏分为两,不强於宋、卫,则我终无魏之患矣。”赵不听。韩不说,以其少卒夜去。惠王之所以身不死,国不分者,二家谋不和也。若从一家之谋,则魏必分矣。故曰“君终无適子,其国可破也”。【史记.魏世家】

韩尝以二十万之众辱于晋之城下,锐士死,中士伤,而晋不拔。【史记.楚世家】

赵攻郑,败之,以与韩。韩与长子。【史记.赵世家】

韩分郑地长子与赵。【大事记.二】

邺师败邯郸师于平阳。【古本竹书纪年】、【水经.浊漳水注】

魏败韩于马陵,败赵于怀。【史记.赵世家】、【史记.魏世家】、【史记.六国年表】

中山筑长城。【史记.赵世家】

周烈王崩,弟扁立,是为显王。【今本竹书纪年】、【史记.周本纪】

周显圣王扁。【汉书.古今人表】

显灵王。【帝王世纪】

居岁余,周烈王崩,诸侯皆吊,齐后往。周怒,赴于齐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东藩之臣田婴齐后至,则斮之。”威王〈桓公〉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卒为天下笑。【战国策.赵策三】、【史记.鲁仲连列传】

秦桃冬花。【史记.秦本纪】、【史记.秦始皇本纪】

曾西,周烈王壬子年卒,生三子:钦、铎、锡。【曾氏族谱】

曾西配左氏,生长子钦,副室诸葛氏,生子铎、锡。周烈王七年壬子年殁。【曾氏族谱】

约本年,宋人庄周、魏人尉缭生。

(0)

相关推荐

  • 菜学速递:《史记》秦史献疑拾误

    菜学速递:<史记>秦史献疑拾误 1.<秦本纪>出公自杀,当为他杀.因其死时,虚龄也不过五岁. 2.<秦本纪>"孝公元年,河山以东强国六."漏数的 ...

  • 战国纪(春)九

    周考哲王元年.鲁悼公二十八年[公元前440年] 周考哲王封弟揭于河南,续周公之官,是为西周桓公.王自号东周公.[世本].[史记.周本纪] 申徒狄谓周公曰:"贱人何可薄也!周之灵珪,出于土石: ...

  • 战国纪(夏)一(周威烈王二十三年、鲁穆公七年【公元前403年】)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鲁穆公七年[公元前403年] 有雷电击周之九鼎,鼎俱摇动.三晋之君,闻此私议曰:"九鼎乃三代传国之重器,今忽震动,周运其将终矣.吾等立国已久,未正名号,乘此王室衰微之际,各 ...

  • 战国纪(夏)二

    周安王三年.鲁穆公十一年[公元前399年] 楚归榆关于郑,三晋之师北归.[史记.六国年表] 大城此阝竝之岁,夏夷之月,癸亥之日.[葛陵楚简] 句邘公郑途穀大城此阝竝之岁.[葛陵楚简] 虢山崩,壅河.[ ...

  • 战国纪(夏)三

    周安王七年.鲁穆公十五年[公元前395年] 秦惠公伐诸繇.[史记.六国年表] 魏封公子缓.[古本竹书纪年].[今本竹书纪年].[史记·魏世家索隐] 北迳元城县故城西北,而至沙丘堰.<史记> ...

  • 战国纪(夏)五

    周安王十五年.鲁穆公二十三年[公元前387年] 约本年,商文(田文)卒,公叔座相魏. 文,钟子,博学强记,淹贯六经.当七雄纷争之时,魏召为相,不受,著书万言,所甘皆心性之理.[颛孙家谱] 吴起治西河之 ...

  • 战国纪(夏)六

    周安王十九年.秦献公二年.鲁穆公二十七年[公元前383年] 日蚀昼晦.[史记.六国年表] 秦献公城栎阳,自是秦乱平.谋东伐,欲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焉.[史记.秦本纪].[史记.六国年表] 秦城栎 ...

  • 战国纪(夏)七

    周安王二十三年.秦献公六年.鲁穆公三十一年[公元前379年] 秦初县蒲.蓝氏.善明氏.[史记.六国年表] 赵袭卫,不克.[史记.六国年表] 赵伐魏,取黄城.[大事记.二] 齐康公薨,绝无后,奉邑皆入田 ...

  • 战国纪(夏)八

    周烈王元年.秦献公十年.鲁共公二年[公元前375年] 日蚀.[史记.六国年表] 赵敬侯不修德行,而好纵欲,適身体之所安,耳目之所乐,冬日罼弋,夏浮淫,为长夜,数日不废御觞,不能饮者以筩灌其口,进退不肃 ...

  • 战国纪(夏)十

    周显王元年.秦献公十七年.鲁共公九年[公元前368年] 栎阳雨金,四月至八月.秦献公自以为得金瑞,故作畦畤栎阳而祀白帝.[史记.秦本纪].[史记.六国年表].[史记.封禅书] 齐田寿伐魏,围观,观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