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毒栓对宫颈癌小鼠抑瘤作用的研究及HR-HPV感染的中药用药规律探讨
目的1.通过建立宫颈癌荷瘤小鼠模型,观察中药清毒栓的抑瘤效果;2.探讨中药清毒栓对宫颈癌荷瘤小鼠外周血清INF-γ、TGF-β1及IL-10水平的影响,分析清毒栓的抑瘤机制;3.通过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深入挖掘中药治疗宫颈HR-HPV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实验研究1.建立宫颈癌荷瘤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低剂量中药组及高剂量中药组,中药清毒栓连续灌胃处理28天,每周的第3、7天,分别测量并记录各组小鼠的体重和瘤体大小。第28天,摘取肿瘤组织,测量瘤体重量,计算中药组的抑瘤率。2.第28天,取各组小鼠的肿瘤组织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中药清毒栓对肿瘤细胞增殖及细胞凋亡的影响。3.第28天,抽取各组小鼠外周血,并离心得到外周血清,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中INF-γ、TGF-β1及IL-10的水平。文献研究检索200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公开发表在中国知网、万方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关于中药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相关文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及挖掘,初步得到治疗宫颈HR-HPV感染的中药用药规律、核心组合及备选新方。结果1.与宫颈癌模型对照组相比,低剂量药物组和高剂量药物组小鼠肿瘤体积均显著减小,瘤重也显著降低,且高剂量组下调更为显著(与低剂量组相比,p<0.01)。低剂量药物组小鼠整个实验周期内,体重无显著差异。从第7d开始,与宫颈癌模型对照组和低剂量药物组相比,高剂量药物组小鼠体重显著增加(p<0.05)。2.与宫颈癌模型对照组相比,低剂量药物组和高剂量药物组小鼠外周血血清INF-γ含量均有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剂量药物组中血清INF-γ含量显著高于低剂量药物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与宫颈癌模型对照组相比,低剂量药物组和高剂量药物组小鼠外周血血中Treg细胞相关细胞因子TGF-β1和IL-10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且高剂量药物组中TGF-β1和IL-10含量显著低于低剂量药物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3.HE染色结果:宫颈癌对照组小鼠肿瘤组织中肿瘤细胞排列较紊乱,细胞大小不均,核大浆少并可见有丝分裂。低剂量药物处理之后,小鼠肿瘤组织结构不清且区域性坏死,间质明显水肿,炎性细胞浸润;高剂量药物处理之后,小鼠肿瘤组织结构不清且大面积区域性坏死,呈细胞水肿及核浓缩,深浅不同,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4.中药内服治疗宫颈HR-HPV感染的用药规律分析:符合纳入标准的共59首处方,115味中药,使用频次前十位的依次是:
白术、薏苡仁、黄芪、黄柏、白花蛇舌草、甘草、党参、土茯苓、苍术、茯苓;
药性使用频次按寒、温、平、凉依次递减,其中寒性药物占主导作用。五味中频次较前的是甘、苦、辛。药物归经统计中,使用频次前三位的依次是脾、肝、胃,得到核心组合共12个,推演出新处方6首。
5.中药外用治疗宫颈HR-HPV感染药规律分析:符合纳入标准的共46首处方,85味中药,使用频次在10次及以上依次是
黄柏、冰片、苦参、紫草、莪术。药性使用频次按寒、温、平、凉依次递减,其中寒性药物占主导作用。五味中频次较前的是甘、苦、辛。药物归经使用频次前三位的依次是脾、肝、胃。得到核心组合共10个,推演出新处方5首。
结论1.中药清毒栓灌胃处理可以显著降低宫颈癌荷瘤小鼠肿瘤体积和重量,中药清毒栓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2.清毒栓可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肿瘤细胞增殖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从而起到治疗作用,且浓度越高,疗效越显著。3.清毒栓能够上调INF-γ水平,降低TGF-β1和IL-10含量,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可能逆转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待进一步实验验证。4.治疗宫颈HR-HPV感染的口服中药主要以扶正补虚联合清热解毒、清热利湿类药物为主,体现了扶正与祛邪相结合的治疗思路;治疗宫颈HR-HPV感染的外用药物主要以清热解毒凉血药物为主,使用频次较高的药依次是黄柏、冰片、苦参、紫草、莪术,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