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那些你来了也未必知道的事

字数:2400,大约阅读时间:5分钟

一、关于鼓浪屿人口

1993年,厦门市政府出台《厦门市城市人口管理暂行规定》,按“只准出、不准进”原则严控鼓浪屿人口。

10年之后,2003年,厦门实施行政区划调整,原鼓浪屿区并入思明区,转而成立厦门市政府的派出机构“鼓浪屿—万石山景区管理委员会”和思明区的派出机构“鼓浪屿街道办”,从此,鼓浪屿成为一个旅游景区和居民社区。所谓“二元管理体制”即由此而来。

2004年10月《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出炉,计划将鼓浪屿常住人控制在1.2-1.5万人。

2008年,厦门市第一批经济适用房购买租用申请中占厦门市1%人口的鼓浪屿,申请者却占厦门的10%以上。

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鼓浪屿上常住户籍居民6800人,空挂户7100人,外来人口7300人,几乎是1:1:1。

60岁以上老人占鼓浪屿常住户籍人口的20%以上,是一个严重老龄化的社区。

2008年,在鼓浪屿启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之后,为了增加原住民数量,只要原来迁出的人员把户口回迁鼓浪屿,一年都能领到几千块的补贴。

二、关于鼓浪屿工厂、学校、医院迁移

1994年起至2000年,厦门市政府将鼓浪屿上的造船厂、灯泡厂、玻璃厂和三塑厂陆续搬迁。1995年起又就地处理或搬离区属工厂10家。

2008年8月,鼓浪屿上的厦门二中高中部迁往厦门五缘湾,带走近1500名学生,留在鼓浪屿的初中部只7个班级,每年级仅2个班,鼓浪屿生源仅半个班。

2009年12月,厦门演艺职业学院迁往翔安区。同月,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学校迁往五缘湾。2010年国庆前,福州大学工艺美院教学主体迁往集美区。

1997年起,厦门第二医院部分搬迁至海沧区;2006年5月,二院总部告别鼓浪屿,迁往集美区;此后,岛上医疗事务由厦门第一医院鼓浪屿分部负责。

工厂、学校、医院的迁移搬离,几乎掏空鼓浪屿的民生文教资源,为的是让鼓浪屿一步步从“居民岛”转向“旅游岛”。

三、关于老别墅修缮和申遗等

从2002年3月起,鼓浪屿实行“休眠期”政策,冻结了老建筑的修缮,也迫使部分原住民外迁。直到2006年5月,菽庄花园主人林尔嘉的“林氏府”一部分在台风中倒塌,“休眠期”才宣告终结。

2007年5月起,为了鼓励游客上岛过夜,鼓浪屿景区开始实行轮渡票价优惠新规:每年4月1日——10月31日,每天的21—22点,乘坐厦鼓轮渡半价优惠;从22点至零点,一律免费过渡。

所以,2007年是鼓浪屿的分水岭,经常有人问什么时候的鼓浪屿是最好的鼓浪屿,2007年之前的鼓浪屿都是最好的鼓浪屿,那时的鼓浪屿是“中国最美城区”绝对实至名归;2007年之后,随着游客的日渐增多,鼓浪屿一步步沦陷为“旅游岛”而变得越来越不美好。

2008年11月,鼓浪屿正式启动“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

2017年7月8日,鼓浪屿正式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2项世界遗产项目,前后历时10年,鼓浪屿申遗得以功成。

四、关于无车岛

其实,鼓浪屿曾经有过“车”。

大约是1883年(清光绪年间),有人拉了几匹马上鼓浪屿从事马车营运。可惜鼓浪屿实在太小,又街窄路陡,所以几乎没人雇佣马车,没坚持多久就倒闭了。

之后到了1940年,当时鼓浪屿已经是公共租界,岛上洋人、富人很多,为了方便他们出行,负责管理鼓浪屿的工部局曾经发出20辆人力黄包车的营业执照。结果呢,也是因为街窄路陡的缘故,危险性太大导致坐的人寥寥无几,没过多久就自动停业了。

又到1996年,鼓浪屿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车——电瓶车,这一年,“永顺观光车有限公司”成立,公司配置了12辆电瓶车,开启鼓浪屿以车代步的先河,并延续至今。

之后电瓶车业务不断扩张,到了2007年,鼓浪屿电瓶车数量达到62辆,别看只有区区62辆,对于只有1.87平方公里的鼓浪屿来说,已经是车满为患了。

所以,2007年年底,鼓浪屿开始对电瓶车进行“交通整治”,规划鼓浪屿电瓶车只能保留25辆。

如今,鼓浪屿除了用于商业运营的电瓶车之外,也有少量公务、治安、医院的电瓶车在路上跑。

机动车方面,有几辆环卫用的运垃圾车。当然,鼓浪屿最多的“车”是人力板车,数量应该在几百辆。

五、一次离谱的“蜜月岛”规划

鼓浪屿曾有过一次十分离谱的“蜜月岛”规划。

2008年,一家文化创意企业在鼓浪屿相关机构的委托下,策划了一份《关于鼓浪屿建设“中国首个世界级蜜月岛”规划调研和专项策划方案》。

当时方案提出方和鼓浪屿相关机构似乎对方案颇为得意,大张旗鼓地在报纸上整版宣传,并且喊来一位副国级领导站台呼吁,可谓声势浩大,大有立刻上马实施的意味。

《方案》的“创意”构想是:

一个母品牌(即中国首个世界级蜜月岛);

两类遗产(即建筑与音乐);

两种发展路径(即专业化路径——以“音乐之岛“、“钢琴之岛”、“艺术之岛”为代表的路径和以“蜜月之岛”、“度假之岛”、“高端商务之岛”为代表的大众化路径);

三件镇岛之石;

四个蜜月地标码头;

五座主题公园;

六条名人路;

七种商业休闲设施;

八处新旅游亮点;

十座度假酒店和蜜月旅馆等十大要件。

《方案》要达到的目标是:

打造中国首个世界级蜜月之岛;

修缮与创意鼓浪屿建筑;

大力发展夜间旅游经济,在岛上亮化工程的基础上增加夜间旅游项目;

激活音乐艺术资源;

创名人名岛文化新品牌;

规划与运作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等6大方面。

具体实施方面,《方案》这样规划:

建设一批中高端的星级度假旅馆,以吸引情侣、刚结婚的新人、三口之家的家庭旅游、带薪年假的金领阶层,以及欧美国家每年带薪度假的人群等;

建造中高端蜜月旅馆、中华信物博物馆、情人酒吧、情侣小道、许愿池、心海园、爱情林等功能设施;

将原来的旧别墅,改造成不同风格、不同定位的山林蜜月别墅;

将原观海园度假村、鼓浪屿别墅酒店、华能宾馆及一些旧别墅等改造成蜜月别墅;

筹划婚纱街、婚纱摄影联合服务中心等设施。

实施这份《方案》,将“让游客不自觉地延长在鼓浪屿的逗留时间,来厦门三天中最少有一天一夜是在鼓浪屿度过的”。

照此规划,几乎要把鼓浪屿做一次完全的颠覆,所以这份“蜜月岛”规划一经公布,立即引来一片反对声,在各方的极力声讨下最后狼狈收场。当时要是这份《方案》付诸实施,世界文化遗产估计也没鼓浪屿什么事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