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

定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基本内容和要求:①性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②范围:公有制经济。③尺度:

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 ④结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意义和地位

(1)原因: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

直接原因。

(2)意义: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

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分配制度上的伟大变革。

(3)地位: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主体地位。

(4)形式: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的工资、奖金、津贴和集体经济家庭联产承包等分配形式

3.按要素分配

(1)生产要素包括:劳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资本(储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 息和分红、债券所得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等)、管理(管理者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获得的股份分红)、技术(技 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信息土地(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

(2)意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1)含义: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意义: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2.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新教材提法)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2)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 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3)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税收、社会保障制度、转移支付)

3.兼顾效率与公平

(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两者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两者分别强调不同

的方面,又存在着矛盾。(效率强调做大蛋糕、公平强调分好蛋糕。)

(2)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

又要促进公平。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

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一、国家财政

1.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1)财政的含义:国家的收入和支出。从本质上来说,财政是国家参与的社会分配。

(2)国家财政的作用: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物质保障。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如:义务 教育、社会保障、抗震救灾、帮助困难、下岗失业群众等。)

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如通过财政支持某些行业、某些地区的建设、财政投资基础设施等。)

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国家通过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国民经 济的平稳运行

2.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渠道及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1)取得财政收入的渠道:税收收入(最普遍的形式和最重要的来源)、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2)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财政收入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分配政策是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制度,既保证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3.财政支出的主要用途: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4.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风险可控前提下适度的财政赤字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二、征税和纳税

1.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2.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1)增值税: 征税对象:增值额。意义: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也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 税行为。

(2)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个人所得额。纳税人: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在我国境内无住所而又不居住或者居住不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和比率税率。意义: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原因:从税收的地位看,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最重要的来源;从税收的作用看,税收为国家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从我国税收的性质看,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 致的,我国税收的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看,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服务时,必须承 担义务。

(2)如何更好地依法纳税:

从国家方面讲,应该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加强税收征管,不断提高征税人员的素质。从

公民方面讲,应该增强纳税人意识,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4. 违反税法的行为:偷税(即逃税)、欠税、骗税(主要是骗取出口退税和税收优惠)、抗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