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占据清朝半壁江山,且饮马长江,为何最后还是败了?

提起吴三桂,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便是“汉奸”。当年如果不是他打开山海关放清军入关,中原也不会被满清占据,汉人更不会因此遭受百年的奴役。尽管吴三桂后来起兵反清,也无非是受康熙削藩的逼迫,不得已而为之。而吴三桂在起兵后,虽然在短时间攻占了南方大部分省份,且饮马长江,但最终还是失败了。那吴三桂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吴三桂

吴三桂反清的信念并不坚定。

作为清朝的降将,吴三桂一开始并没有想过反叛。他打开山海关放入了清军,之后又跟随清军四处镇压农民军和南明军队,还缢死了南明永历帝,所以在汉族人民心中,他“汉奸”的名声是洗不掉了。在清军入关之初,为了拉拢吴三桂等明朝降将,允许他们列土封王。吴三桂最大的愿望,便是在云南做个土霸王,在他死后,子孙世袭罔替,继续统治云南。

康熙剧照

但年轻气盛的康熙却不肯给他这个机会,上任伊始,便拿出了“削藩”的政策。当然,康熙也知道吴三桂这块骨头难啃,所以便先拿尚可喜和耿精忠开刀。吴三桂看那两个老家伙都被康熙削了,心中便有些忐忑。为了测试康熙的态度,吴三桂便上书朝廷,请求削藩。对于吴三桂,康熙看得很清楚,知道此人天生反骨,即使不削藩,他日后也要反,所以便同意了吴三桂申请削藩的请求。

三藩之乱

吴三桂只是假意试探,没有康熙竟然直接扯掉了遮羞布,此举让他恼羞成怒。为了巩固自己的既得利益,吴三桂索性起兵反清。当时清军入关没多久,很多人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尽管吴三桂做了很多让人无法原谅的事,但若真能带领他们将满清赶出中原,他们也是可以接受的。所以吴三桂起兵没多久,便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

清军

起义军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了贵州全省、湖南衡州,四川、两广、陕西等地的叛将和藩王也是闻风而动。西北的准噶尔、内蒙的察哈尔汗、东北的沙俄,都对清朝虎视眈眈。康熙十七年,吴三桂大将马宝亲率五万大军南下,攻占兵家必争之地永兴,两战两胜,大败清军。清军损兵折将,退入广东。

吴三桂与清朝势力分布图

在这种大好的局势下,吴三桂没有跨过长江北上,也没有命人攻占江浙一带,切断清朝的赋税重地,而是与清政府进行谈判,希望能划江而治。但康熙并没有答应吴三桂的要求,而是利用经济和后勤上的优势,打算拖垮吴三桂。吴三桂错失了最好的进攻机会,之后形势逆转,他的大周军因起兵多年,军事上不堪重负,而导致人心涣散。

吴三桂势力巅峰时期

反清联盟内部的分裂

在中国史料记载中,由吴三桂牵头的这次叛乱被称为“三藩之乱”。既然是三藩,除了吴三桂之外,还有其他藩王参与其中。但这些藩王却各怀鬼胎,反清的信念也不坚定。比如占据台湾和东南沿海的郑经,为了与耿精忠抢夺福建的地盘,屡次在清军与耿精忠开战时背后偷袭耿精忠,耿精忠腹背受敌,便投降了清朝。而孙延龄、尚之信、王辅臣等人则首鼠两端,一旦形势不利,便立刻投降。盟友都是这样的人,吴三桂反清又岂能成功?

清军

没有合适的继承人。

在吴三桂决定起兵反清后,康熙皇帝便为了杀鸡儆猴,杀死了吴三桂在京城的儿子吴应熊和孙子吴世琳。吴三桂去世前夕,授意心腹大臣将他的孙子吴世璠接来衡州继位。但吴世璠当时只有十五六岁,在威望上根本不足以让吴三桂手下的骄兵悍将臣服。所以后期的大周军,基本上是将领们各自为政。吴世璠无法统筹全局,康熙又对吴三桂军中的将领分化拉拢,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投降清军。最终,轰轰烈烈的“三藩之乱”终于被平定。而吴世璠的首级,也被人带到北京。

参考资料:《清史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