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秦强而赵弱;赵王:我怕他个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这么一段记载: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这一段介绍的是公元前283年,赵王初次召见蔺相如,问他和氏璧的事怎么处理比较好,结果蔺相如表现得不卑不亢、有礼有节,获得了赵王的赞赏。同时我们也从蔺相如的话里可以看出当时秦国强而赵国弱,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秦国如此强大,那么直接把和氏璧送给他不就行了,犯得着为了一块玉去得罪秦国么?
蔺相如完璧归赵
我们经过分析这一段历史以后发现,其实当时秦国没那么强,赵国也没那么弱,赵国完全没必要畏惧秦国!根据资料考证,文中开头那一段里头的赵王是赵惠文王(赵武灵王的儿子);里头的秦王则是秦昭襄王(由赵武灵王力排众议所立)。赵国自从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的改革以后,东灭中山,北灭娄烦和林胡,国土面积增加了几千里,其军事实力毫不逊于秦国,而自从秦武王举鼎而亡以后,秦国陷入内乱,实力急剧下降。此时的赵武灵王则趁机插手秦国内政扶立了秦昭襄王嬴稷,对此,在战国那个靠实力说话的年代,秦国人对于赵武灵王的野蛮介入也是无何奈何。
赵武灵王
虽然秦昭襄王上位以后,秦国迅速结束了内乱,借着商鞅变法的红利和攻灭巴蜀的余威,依旧笑傲群雄,而赵国却在此时经历了国内政治动荡,赵武灵王遭遇沙丘之变被活活饿死。好在继位的赵惠文王也不是无能之辈,他文用蔺相如、平原君,武用廉颇、赵奢,虽然没有像秦国那样频频对外扩张,但是赵国上下同心、君臣和睦,对于守成绝对是绰绰有余!
廉颇负荆向蔺相如请罪
公元前270年,秦国进攻赵国的阏于,赵惠文王派赵奢前往营救。赵奢先是示弱于秦军,结果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将秦军杀得大败,斩首数万而回,并由此打破了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公元前262年,秦国进攻韩国的野王,切断了上党郡与韩国本土的联系,韩国本来想割让上党给秦国,结果上党郡守冯亭不听韩王指令,反而将上党献给赵国,赵国则欣然接受。这个信息也告诉我们,赵国如果没有这个实力,敢从秦国嘴里虎口夺食么?
阏于之战,赵国大胜
赵国接受上党以后,引发了秦赵长平之战,秦国不断进攻赵国,可是在老将廉颇的顽强坚守下,秦国举步维艰,进退两难,这一对峙就是整整三年!当然后来秦国使出了反间计,使得赵国临时换将,用“纸上谈兵”的赵括换下了廉颇,但是最终秦国也只是落得个惨胜——自己阵亡二十几万,而赵国则阵亡四十几万。
长平之战,秦国惨胜
如此大规模的“长平之战”,赵国尚且不怵秦国,所以《史记》中记载的“秦强而赵弱”,也许秦国很强是事实,但是赵国其实一点也不弱,这也是赵王表现如此有底气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