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节到了,南北咸甜党争霸赛究竟谁赢了?

海豚健康
你的身心健康私人管家

粽子节来了,

南北吃货争斗又要开场,

咸甜党又要开始互相鄙视、争正统了。

那么,

究竟谁才是正统的粽子?

一般说来,

南方人爱吃甜,

北方人爱吃咸,

(因为相对于南方,北方气候干燥,容易出汗多,需要补充更多的盐分)

比如南方人爱吃甜的豆腐脑,

而北方人居然在豆腐脑里放盐巴……

作为南方人的我

但在粽子这个问题上则刚好相反,

北方人坚定地捍卫甜粽子,

而南方人则偏爱咸粽子。

(啊~那我该是个假的南方人,暴露了我这是……)

好吧~

虽然,咸粽子也能凑合着吃……

那么,

从历史上看,

粽子究竟是甜的呢?

还是咸的?

诶诶诶~别争了!

(虽然我对咸粽子表示很崩溃,但还是要实事求是啊)

你们都不“正宗”造吗?

为毛呢?

想一想,

粽子节是为了纪念什么?

你们肯定不假思索:屈原。

NO!

亲,这真的只是个传说啊!

你居然还信了……

小伙伴们,

在《离骚》之前就有粽子了哟。

粽子在春秋时代就已经出现,

在当时被称为“角黍”,

是用黍米(小米)做的。

所以,

在粽子坚定的传统主义者看来,

一切胆敢用糯米取代小米的做法都是破坏粽子纯洁性的修正主义。

还有,

老祖宗包粽子用的是菰(gū)叶,

而现在用箬(ruò)叶和芦苇叶子裹粽子,

更是修正主义者。

到了晋代,

吃粽子才成为全民习俗,

而且那个时候咸粽子和甜粽子都有了哟!

So~有嘛好争的。

而“火腿粽子”,

则是到清朝才出现的。

真正完成从“角黍”到“粽子”的转化过程,

大约是在明清时代。

这一阶段的粽子内容有了本质性的变化

——糯米取代了原本的黍米,

并一直沿用至今。

而辅料的内容则一直在不断翻新。

甜者如枣泥、豆沙、莲蓉、蜜饯、果仁,

譬如宋代就有苏东坡的“时于粽里见杨梅”这样的创意搭配;

咸者如鲜肉、火腿、蛋黄、菌菇,

甚至椒盐、豆腐、酸菜,可谓无奇不有。

其实,

在古人看来,

粽子不光是吃的,

用叶子包裹谷物,

还代表阴阳相裹,

往深的说,

这叫和谐统一。

所以,

在天朝,

你一口咬下去、嚼完吃进去的

不仅是美味的粽子,

还有古老的世界观。

是不是很腻害的样子。

因此,

关于粽子的甜党和咸党之争,

其实乃是地域或个人口味的差异,

不要那么地纠结啦!

不爱吃甜(咸)粽子的,咱就无视它。

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

我们就发扬肚皮大的光荣传统,

大方地原谅那些

胆敢在你面前吃甜or咸粽子的小伙伴们吧!

哦对了,

按照传统,

我们还得再说说粽子健康的怎么吃?

1

粽子属于主食,

不是零食。

吃了粽子,

最好少吃或不吃其他淀粉类食物。

2

粽子一定要趁热食用。

吃粽子时搭配大量的焯煮蔬菜,

这样不仅可以加大食物的体积,

让人及时获得饱腹感,

还能保证膳食纤维的供应。

3

消化不良者应慎食粽子。

儿童和老年人吃粽子,

请小口小口吃,

还需细嚼慢咽。

4

糖尿病人宜选择迷你粽子,

最好选择含粗粮、豆类的品种,

同时应少食,

避免餐后血糖升高。

最后,

祝大家粽子节快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