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悼!著名哲学家让-吕克·南希逝世

据法国媒体世界新闻报道,哲学家让-吕克·南希(Jean-Luc Nancy,1940-2021)于2021年8月23日周一晚上去世,享年81岁。正在为南希拍摄纪录片的导演 Simone Fluhr说:“上周三我给他打电话,他刚刚完成了两篇文章的最后润色……”斯特拉斯堡本地的新闻网站也发布了此一消息。南希,1940年7月26日出生于法国波尔多附近的Caudéran,1962年巴黎索邦大学哲学系毕业, 1987年获得国家博士学位,答辩主持人有德里达,利奥塔,格兰内尔等。1988年开始任斯特拉斯堡大学哲学系教授。他接续了德里达的解构思想,以共通体的非功效、基督教的自身解构、世界的意义与身体的触感,扩展了解构的论域。代表作有《无用的共通体》《素描的愉悦》《不可能的正义》等。泼先生特转发一篇旧文,以示纪念。正如南希在文章里所说,悼词是一种弥补,纪念也是。他所指出德里达和布朗肖所强调的,死亡所浮现的无尽的呢喃、复调的声音,我们正在倾听,并将努力试着进入那超乎赞美甚至超乎死亡的慷慨之中。

慷慨,超乎赞美

让-吕克·南希
译者:白轻
1
到了超越赞美,超越悼词的时候了——德里达要求我们这么多。悼词或祝福(bénédiction),它们在希腊语和拉丁语里是同一个意思(这要感谢语言学的些许意外):即说出某个人身上必须被承认的德性、品格、独一无二的品质。悼词是一种债的偿还,一种应得之物的弥补,而我们已经并且应该总是有欠于他,因为他一直并且永远是:思想者,朋友,主人,客人,守护者,过客,言说者,写作者,生者,在场。
就这样把所有返回他的东西——所有从他那里到来并且源于其力量,穿透、冲洗、唤醒并扰乱我们,诚然是(在苏格拉底的意义上)激怒我们,必须完全公正地加以承认的东西——归还于他,我们表达了我们对他的感激:我们把他的恩典——在这个词的所有意义上——还给了他。但当我们这么做的时候,我们开始发觉某种在悼词,诚然是在一切赞美中缺失的东西,某种赞美不禁地缺失了的东西:一种能力,即瓦解偿还和重新占有的这种经济(当我感谢你的时候,我把你已经给予的东西还给了你,同时我也在赞美的行动中为我自己占有了它)。我们因此明白,我们必须超越赞美,而我们明白这点,再一次,是因为他。
再一次,是他让我们意识到这种超越偿还的必要性,一种紧迫的必要性。但我们必须给予他的这种感谢自此就像一种最后的归还,或一种最后的遣送,在回到他的同时从他身上穿了过去,感谢被给予他,却永远不可能被还给他——给他,雅克·德里达。
因为问题是要知道赞美的偿还回到了谁,回到了什么。回到什么样的主体,回到什么样独一无二的存在,回到什么样的名字,回到什么样超越名字的不可命名者。他会比任何人更好地说出它,诚然,他会以许多的方式说:感谢的赠礼——它的感激,它的恩典(被说出的恩典就好像那被赠予的或富有魔力的东西)——既不来自任何人,也不回到任何人。
2
这个逻辑不仅支配着感激,也支配着礼物、天赋、信仰、思想、祈祷、慷慨。它是没有任何出发点或抵达点的一切形式的遣送、地址或目的地的的一般逻辑——遣送之物就这样无法回到自身,或者因此,无法以任何的形式返回。
慷慨是最好的例子。这个词在有关德里达的致敬、庆祝和悼词中被一再地提及。没有什么能比其慷慨——还有其时间,其关怀,其言词,其人格——的证词的看似无尽的累积更加公正的了。但德里达自己无论如何的确强烈地提防这个词的使用。我更有资格在这里这么说,因为他曾对我传达这样的批评和警告:“由慷慨而来的赠予,或因为一个人能够赠予(他所拥有的东西)而采取的赠予,不再是赠予。”(《触感》[Le Toucher],第36页。当然,有必要重读并分析整个的段落。)他最终渴望抛弃“慷慨”一词,因为它指定了一种分配本己之物的专有权力——并且,这种权力,说到底,是为了让拥有者(propriétaire)安心。
超越赞美因此将意味着超越这种把属于德里达的慷慨归还给他的偿还——超越其本有之品质的这种偿还。慷慨,即便它是“雅克·德里达”实际地本有的,即便它以一种不可否认的方式要求无所保留的承认,但它不能并且不得被“承认”。或者(这是同一回事),“雅克·德里达”不得以这样一种直接的、统一的方式被人承认。
他的慷慨不是“他的行为”,“他的姿态”,如果他不首先是他身上的另一种慷慨的姿态或结果的话,正是这贯穿了他的慷慨让他得以可能:这不来自任何地方,不来自任何人的慷慨把他选择、挑选、指定并保留为我们所赞美的那个“慷慨”的存在。
3
布朗肖想象“最后作家”的死亡,并写道,在这死亡的时刻浮现的不是沉默,而是作家用一种独一的声音发出的“无尽的喃呢”,“游离的言语”。雅克·德里达的声音,慷慨的声音,将这样一种喃呢聚到自身之中——使之发声,使之成句,使之回荡。这喃呢是一个时代的喃呢,也是一个世界的喃呢:这喃呢存有一种慷慨,那慷慨先于任何的先祖或天赋,先于任何的起源或谱系:那是被等待的喃呢的慷慨,喃呢就这样让一个声音得以可能。“J. D.”(雅克·德里达的首字母缩写)是一个时代的签名。
那不是唯一的声音,总有并且必须总有不止一个的声音(再一次,是德里达自己告诉了我们这点)。至少,德勒兹的声音,还有拉康的声音,构成了十分不同的发声法并采取了完全别样的语调。终有一天,我们将不得不破解他们的多音,他们的不和的复调,正如我们同样不得不破解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和巴塔耶的复调。
因此,德里达的慷慨必须让我们坚决地、无条件地超越“他”,因为他的慷慨正是以这样的方式慷慨着,并且首先是带着这样的礼物而慷慨:它所给予的东西高出并超越了一切可以确认、可以居有的“德里达讯息”。它不是一份私人的财产,而是一份共同的财产,是处在一切“我”之过度当中的无意识或超意识:它是一个反复思考自身之封闭和不可预见之敞开的时代的模糊不清的喃呢,它是一个慷慨地献出期待和颤栗的无眠时代的无声的窸窣。
“超乎赞美”:当我们觉得自己无力说出某人的优点或美德时,我们就不时地使用这个表述。但事实上,句子的这一翻转清楚地揭示了关键之所在:任何赞美都无法被授予一个主体,一个名字或一张面孔,如果它不让这个主体无限地超出自身,进入其自身之出生的赠礼和宽厚,进入其必然性的偶然性。
赞美的真理恰恰位于这里,在这里,它脱离了自身的慷慨,脱离了一种总受自满威胁的情绪化的、夸张的、做作的慷慨。祝福的真理就是,它言说一种善,而这种善无限地超越了接受祝福的人和给予祝福的人。
今天,我们明白了这个真理,感谢我们对之献上这一赞美的那个人——德里达要求我们这么多。

南希与德里达的合影

已出版的让-吕克·南希中文著作有:

《变异的思想》(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
《解构的共通体》(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文学的绝对》(合著,译林出版社,2012年)
《我有一点喜欢你》(新星出版社,2013年)
《不可能的正义》(三辉图书+新星出版社,2013年)
《天与地》(三辉图书+新星出版社,2013年)
《肖像画的凝视》(漓江出版社,2015年)
《文字的凭据》(合著,漓江出版社,2016年)
《素描的愉悦》(河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
《无用的共通体》(河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

来源:泼先生PULSASIR

(0)

相关推荐

  • 【哲学教育专题】哲学本性与大学使命

    哲学本性与大学使命 文/夏年喜 学哲学有什么用?讲授哲学课的教师最害怕学生问这样的问题,事实上这也是哲学教师经常被问到的问题.不仅国内如此,国外也如此,不仅现在如此,过去也如此,并且这种状况还将持续下 ...

  • 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

    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Karl Theodor Jaspers,1883年2月23日-1969年2月26日),男,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神学家.精神病学家.雅斯贝尔斯主要在探讨内在自我的现象学描述, ...

  • 罗曼·罗兰与罗素——大学读书笔记之一

    现在他终于可以抬起头来,注意周围的世界了. --<罗素传:孤独的精神> 1 在<学习>一章里,我曾提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八音盒"节目播放的古典音乐小品对我的 ...

  • 让-吕克·南希|太过人性的病毒

    太过人性的病毒 文|让-吕克·南希 译|张瀚文 如常言所说,自1945年以来欧洲一直在出口战争.分崩离析后,欧洲除了通过它的老殖民地.盟友阵线以及与世界上新的多极势力的利益竞争扩散分裂,无能为力.在这 ...

  • 蓝江小译|让-吕克·南希:《身份》5-11章

      身份 让-吕克·南希 译者:蓝江 5.绝对 两个公理 身份及依赖于自我,也依赖于脉络.更准确地说:它自己就是自己的脉络. 身份需要一个名称. 身份在于其脉络,因为唯有当于它自己保持一致时,它才能给 ...

  • 历史上的今天 | 著名哲学家福柯逝世

    1984年6月25日米歇尔·福柯逝世.福柯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思想家."后结构主义"代表人物,他的行文风格讲究修辞,饱含激情,在精神病学.临床医学等在内的人文科学诸领域进行了广 ...

  • 著名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路易丝·格吕克

    露易丝·格吕克,美国当代著名女诗人.1943年出生于纽约,成长于长岛.曾就读于萨拉·劳伦斯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现执教于耶鲁大学. 主要作品有诗集<初生儿>(1968),<沼泽上的房屋 ...

  • 【学者】塔吉克斯坦著名历史学家阿布杜萨托尔逝世!

    2019年1月9日,(杜尚别,夏冉)塔吉克斯坦著名历史学家阿布杜萨托尔.穆哈托尔夫,自去年6月21日中风以来身体状况不佳,在2019年1月12日于杜尚别逝世,享年81岁! 阿布杜萨托尔.穆哈托尔夫,1 ...

  • 著名哲学家李泽厚逝世 享年91周岁

    李泽厚 资料图 来源:北京晚报.文汇读书周报.新京报等 编辑:德勤 据李泽厚的学生赵士林消息,哲学家李泽厚在美国科罗拉多时间今晨七时逝世,享年91周岁. 李泽厚生于1930年,湖南宁乡人,在1954年 ...

  • 著名哲学家李泽厚逝世,享年91岁,推荐他晚年一部作品《哲学纲要》

    据李泽厚的学生赵士林消息,当代著名哲学家李泽厚老师,在美国科罗拉多时间今晨七时逝世,享年91周岁.李泽厚生于1930年,是湖南宁乡人,在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 ...

  • 著名哲学家李泽厚逝世,享年91周岁

    据李泽厚的学生赵士林消息,哲学家李泽厚在美国科罗拉多时间今晨七时逝世,享年91周岁. 李泽厚 李泽厚生于1930年,湖南宁乡人,在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学热& ...

  • 【赋作】吕克俭:华园赋

    春堤遥以横亘,夕野旷而葳蕤.树色明以秀茂,波光彻而流离.北枕烟村之云合,平郊疏淡:西通武湖之镜泊,曲水萦回.龙坪地灵,更添园林之胜景:烈华人杰,尽显意趣之幽奇. 予观夫旖旎华园,宜乎游赏.春晓莺啼,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