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性格特别好,为什么这一次却对外国领导人大发脾气?
众所周知,周恩来总理是一位性格特别好,非常温和、宽厚、谦逊的人,在人们的印象中,极少见到周总理疾言厉色地对人发火。
实际上,每个人都会有忍无可忍冲冠一怒的时候,周总理也不例外。比如他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就曾为了一件事,对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大发脾气,斥责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出尔反尔。
1950年10月,中国政府决定组织志愿军抗美援朝后,集结在东北地区的东北边防军开始了紧张秘密的出兵准备。
然而,毛主席、周总理也不得不考虑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这次出兵朝鲜,作战对象是当代装备高度现代化的美国军队及仆从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刚刚进入和平建设,空军和海军刚刚组建,装备较落后,数量非常少,在没有制空权和制海权的条件下进行现代化战争并赢得战争的胜利,困难相当大。
苏联既是中国的邻邦,也是当时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面旗帜,在朝鲜问题上,他们一直与中国一起同美国的侵略政策进行斗争。
为了在朝鲜战争中更好地与美军及其仆从军作战,中国政府决定寻求苏联的援助。
10月8日,周恩来乘飞机抵达莫斯科。
下了飞机后,周恩来得知斯大林此时正在黑海之滨克里米亚半岛上休假,他不顾旅途的疲劳,第二天上午便在苏联元帅布尔加宁的陪同下,乘专机飞往克里米亚。
在风景秀丽的黑海之滨,斯大林的一座别墅里,周恩来向斯大林通报了中国决定出兵抗美援朝的决定。
他还向斯大林谈到:新中国刚刚建立,工业生产还在恢复之中,战争的创伤还没来得及医治,财力不足,希望苏联能在武器弹药、运输工具等方面给予援助,特别请求苏联出动空军进驻中国东北及北京、天津、上海等沿海大城市。
总而言之,中国政府只需要苏联在武器装备上出些力量,在朝鲜的作战兵力则由中国自己完全负责。
周恩来同斯大林的会谈十分顺利,斯大林答应周恩来,可以先装备中国十几个师,并同意派空军的要求。
周恩来怀着出访成功的喜悦,第二天便乘机返回莫斯科。
不料,周恩来刚把这一消息报告给北京,便接到了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的电话。
莫洛托夫告诉周恩来:“现在,我们又不赞成你们出兵了,也不准备为你们提供装备了。”
周恩来听到此言,十分生气,他实在忍无可忍,当场发了脾气,对莫洛托夫说道:“刚刚决定的事情,没过几个小时,你们就变卦了!”
这时,中国十几万大军正整装待发。毛泽东听到这一报告,立即将已回到东北的高岗和彭德怀急速召回北京,重商出兵问题。
中共中央的领导们,在这一重大问题上,再次表现了战争年代那种知难而进不畏艰险的风格和坚定的立场及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在毛泽东的主持下,中共中央决定:即使没有苏联的援助,也坚决出兵援助朝鲜!
13日,毛泽东主席在发给周恩来的电报中说:毛泽东与高岗彭德怀及其他政治局同志商量结果,一致认为我军还是出动到朝鲜为有利。“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斯大林知道周恩来因自己临时变卦而大发脾气后,也表示理解,他虽然没有直接向周恩来道歉,最终还是说出了自己变卦的真实原因。
斯大林认为,中国的军队虽然在国内战争中胜利了,但装备那样的落后,能不能打败美军,他心里没有底。
他真正担心的是,一旦苏联出动了空军,必然会在中朝边境或中国沿海地区同美国空军进入交战。这样,就会将苏联卷进朝鲜战争之中。
更严重的是,一旦苏美交战,斯大林担心苏美之间的军事冲突会引发。
这位在领导苏联十月革命和反法西斯战争中以勇敢坚毅著称的军事家,在朝鲜问题上却产生了犹豫,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
周恩来接到电话后,没有纠结于苏联不出兵的事,只是向斯大林再次通报了中共中央坚决出兵朝鲜的决定。
斯大林听到了这个消息,深受感动,他从心眼里敬佩中国共产党,激动地说:“还是中国同志好啊!中国共产党是真正的国际主义者!”
后来,斯大林再次改变主意,决定向中国提供武器装备援助,这时,中国志愿军已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