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幽默感的魔法来撬动亲子关系
教养3岁的孩子,有时候就像是需要应对完全无法预测的天气,上一秒下着大雨,下一秒就艳阳高照。
孩子可能才和你吵着说“陪我玩!!”结果当你将手中的事情处理一个段落要陪他碗时,你就看到拿着平板的他和你说:“可以让我一个人静一静吗?”
孩子变来变去的心意,顶多只是让人感到有些无奈,孩子捉摸不定突然爆炸的情绪,则是让人崩溃不已。
很多妈妈都会自己备用很多调教孩子的技巧,比如说:“数到三”、“给选项”、“罚站”等等的方式,但是过没几多久,很多妈妈就开始头痛,孩子竟然发展出了不同的应对策略!
比如说有一次罚站的时候,竟然听到了孩子在唱着自己最喜欢的儿歌,小小的脚趾动呀动的,自己玩得可嗨了。
或是当我威胁他要拿走他的玩具时,他甚至开心地帮我选好了其中一个玩具,然后递给我。
最让人头痛的是,当我要让他从两个选项作出选择的时候,他会直接尖叫:“我都不要!”听到这句话的父母一定都会气到不行,不知道自己家里的小兔崽子到底是从哪里学来这样反驳方式。
一次我在网络上看到作家Andrea Fox的分享,她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不过她在孩子尖叫说“我都不要”的时候采取了一个很不一样的策略,不是打、不是骂,而是用幽默感打破孩子的模式。
有次Andrea天真地问她的孩子面包要用花生酱还是起司酱,孩子又开始尖叫“都不要!”,这时候Andrea的理智线几近断裂了,但是她突然念头一转,选择了不一样的方式。她假装手上拿着一个东西,然后递给她的孩子说:“好,这是你的’都不要‘。”
孩子突然被Andrea的这一步给整懵了,停止尖叫,然后从妈妈那里接过了那团空气,并且假装吃了起来。
Andrea看到孩子这样的反应,她也惊呆了,没想到这么有用!
而另外一个例子,是当孩子在家里又继续吵闹的时候,你毫无预警地突然躺在地板上,动也不动。这些无厘头的行动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好奇心,想说:“欸?发生什么事了?”
然后前来关心你的状况,这时候你可以夸张的表示:“哦,我被我的宝贝气到昏倒了。”然后趁机和孩子玩起来:“想想是哪个宝贝呀?我要惩罚他”然后抓着她瘙痒等等。
有时候也会出现家里面孩子和其他的孩子吵架的情况,这时候我们不总是当一个无聊的、懂事的“大人”,反而可以玩起“记者”的角色假装采访孩子。“新闻快播插播一条消息,在12月18日晚间发生了一个重大的事件,现在记者Push妈来为大家访问到了现场的朋友,请他和我们说说到底发生什么事情。”
这个时候孩子通常会因为妈妈夸张的表演笑了出来,或是他们会跟着妈妈的引导将自己的感觉或是事情的经过讲出来,我们可以趁这个时候再用“记者”的角色偷偷做出调节或是缓和,这样的效果多半都会比“大人出动调解”的方式好很多。
那为什么幽默感可以这么有效呢?Andrea总结出两个原因:
1.打破了惯性
过去,孩子尖叫带来的就是妈妈的吼叫“不要再叫了,停!”一直都是这样的模式。就算是孩子,他们也会知道做什么事情会带来什么后果或是影响。而妈妈这次突如其来的反应,让孩子没有办法再按照过去的模式继续哭闹下去。
2.孩子觉得好玩
对于孩子来说,妈妈是一个“常常叫自己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的人。所以,当妈妈也可以表现出幽默感,变得更好玩,孩子会更容易去接受妈妈所说的话。
当然,我们并不是搞笑艺人,也不用每天都努力的想段子来逗孩子开心,但是当我们能够在面对同一件事情,在同样的情绪又要上来的时候,可以停一下,想想还有什么角度可以看这件事情:
如果眼前的这个孩子不是自己的孩子,你会想要对这对母亲和孩子说什么?
如果你是孩子的同班同学,你会有什么感觉?
如果你就是这个在闹的孩子,你有什么想法?
把自己代入不同的角色,用更开放的态度来接受眼前的事情,不需要对于每一个眼前的事情都太过于较真,毕竟这不仅会带给孩子压力,更是跟自己过不去。
用更轻松地方式来看带这件事情,那些看似荒谬、有趣的想法就会升起来,完美地解决眼前的困境。
本文图片皆来源网络
编辑| Push妈
(本文为三明治妈妈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