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躺地1小时,妈妈冷眼旁观,得知真相的百万网友纷纷为“冷血妈妈”点赞!
昨天中午,朋友一家在餐厅吃饭,隔壁桌是一家人,有一个三四岁的男孩和一对夫妻,还有一对老人,应该是男孩的爷爷奶奶。
因为朋友夫妻俩不喝酒,于是点了果汁。小男孩看到后,便让妈妈也帮他点一杯,可是妈妈说:“你今天已经喝了一杯奶茶和一瓶可乐了,不能够再喝了!”
小男孩不断哀求妈妈,可是妈妈始终不同意,于是男孩便大哭起来,撒泼不止。看到孩子哭了,两位老人便不断的劝孩子妈妈,替孩子说话,“给他点一杯吧,也没多少钱。”
孩子的妈妈一开始很坚持,但是也架不住孩子哭声和老人的劝说,不情愿地给孩子点了一杯果汁……
聊到这里,Professor不禁想到了之前看到的一则点赞过百万的视频。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视频中妈妈的做法获得了众多网友的点赞。
视频中,妈妈带着孩子外出,可是孩子一个劲儿吵着要玩具,妈妈知道家里已经有很多玩具了,便拒绝了孩子的请求,可是孩子不依不挠,最后开始撒泼打滚起来。
面对孩子的撒泼打滚,妈妈就在一边看着,不说话,也不动手,就安静陪在孩子身边,等着孩子完成他的“表演”。
这对母子僵持了整整一个小时,最后以妈妈的胜利而告终。孩子乖乖的跟妈妈回了家,也不再吵着要买玩具了。
生活中,爸爸妈妈们难免会遇到孩子撒泼耍赖的情况,有时候人越多孩子闹得越凶。
也许有些家长觉得孩子没什么太过分的要求,满足就是了。但是凡事可一不可再,如果不及时“悬崖勒马”,难保孩子以后不会“恃宠而骄”,仗着撒泼来“威胁”爸爸妈妈。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孩子时不时的撒泼行为呢?咱们往下看……
壹
注意孩子的情绪,防患于未然
以文章开头餐厅里的男孩为例,小男孩之所以闹脾气,或许并不仅仅是因为一杯果汁。
据朋友说,这一家人刚进来的时候,孩子是被爸爸抱着的,孩子精神不是很足,趴在爸爸的肩膀上随时能够睡着的样子;而当时餐厅的音乐声音有些大,明显能够感觉到孩子进来餐厅有些不适应。
孩子父母的注意力都放在了两位老人身上,并没有注意到孩子的情绪,用餐的时候也是把孩子单独放在板凳上,并没有对孩子的不适应进行安抚。
孩子之所以会“撒泼打滚”,很多时候是孩子情绪不稳定的表现,例如走路多了有些累、孩子没有睡好、有些无聊等等,这些坏情绪才是孩子无理取闹的诱因。
所以,父母出门带着孩子玩耍的时候,要确保孩子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时刻关注孩子饿不饿、有没有过度兴奋等。
调节好孩子的情绪,可以有效避免孩子情绪失控,肆意撒野。
贰
善用奖惩制度,强化孩子好的表现
有些家长很注意在平时强化孩子好的表现,他们会设计一种奖惩表格,最上面一行是日期,左侧列出孩子的各种行为,右侧则是对孩子行为表现的评价。
每天父母都会将孩子好的表现列举出来,例如饭前洗手、对人礼貌等等,对于这些好的表现会在表格的右边贴上笑脸;相反,如果孩子有不良的表现,同样也会记录在左侧,在右侧则是一个哭泣的表情。
这些笑脸能够很好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会让孩子在有好的表现时有成倍的成就感。
这种方法其实可以套用在生活中各方面。比如,当孩子外出表现乖巧的时候,可以给孩子贴一个笑脸的标签;当孩子外出回来有吵闹或者发脾气的时候,就给孩子贴一个哭脸。
要让孩子明白,克制了自己的情绪会得到奖励,强化孩子的良好表现,避免出现情绪失控。
叁
坚持原则,绝对不要屈服
电影《流浪的孩子》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名叫曾可以的小学生从小在溺爱中长大,父母对他可谓是百般呵护,平时不管孩子有什么需求,父母都尽全力去满足,即使是明知道一些违反原则的事情,父母依然会向孩子妥协。
而父母的退让,并没有换来曾可以的满足,反而让他在得知母亲怀二胎后,愤然离家出走。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可是爱的方式需要加上束缚,父母必须要坚持自己的原则,特别是孩子以哭闹为要挟的行为。
当孩子撒泼打滚时,父母要坚持自己的原则,拒绝孩子的无理请求,如果让孩子养成撒泼打滚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所有的教育手段都可能付诸东流。
肆
尽快离开“战场”,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当孩子开始无理取闹时,很多家长也会想到要把孩子尽快带走,离开“战场”,一方面可以教育孩子,另一方面也担心公共场合影响到其他人。
可是,父母带走孩子的方式一定要合理,千万不要一味的生拉硬拽。
父母应该双手牢牢的抱着孩子,将孩子抱到相对私人的地方,例如母婴室等,如果孩子实在闹腾的厉害,父母要在一边等孩子冷静之后再带孩子离开。
另外,带孩子离开“战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安静下来。
伍
延时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感受到爱
无论父母以何种方式结束与孩子的“战争“,父母一定要陪在孩子身边,这个时候的孩子是最缺乏安全感的,你的离开可能让他的心灵受到伤害。
父母可以看着孩子的双眼说:“孩子,你想要的并不是不能给你买,但是你不能用这样的方式来得到你想要的,妈妈知道你很不开心,很难过,但是妈妈希望你能够知道,撒泼打滚不会得到任何你想要的,反而会让结果变糟。”
一味地坚持原则,可能会让孩子感受不到温暖和爱,父母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补偿孩子,即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也会让孩子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