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时期帝王世系图(春秋战国)

西周王朝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武王伐纣,至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共11代12王。

在西周王朝由初创走向巩固的过程中,周公旦居功至伟。成王幼龄即位,其叔父周公旦毅然决然地承担起巩固新政权的重任,首先讨灭了叛乱的“三监”和纣王之子武庚(“三监”是武王之弟管叔、蔡叔和霍叔,封在原商朝王畿之地以监视武庚举动),后挥师东征,接连击败了淮夷、徐、奄及蒲姑等殷商盟友,至此,西周王朝在全国的统治才得到了完整的实现。王朝巩固后,周公旦将其子伯禽分封到曲阜,建立鲁国;封召公姬奭shì到蓟地,建立燕国;封弟弟康叔到殷商故墟,建立卫国。对未参加叛乱的殷商遗民,则采取怀柔政策,将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分封到商丘,建立宋国,继续治理原商王朝遗留下来的老百姓。这样,西周王朝的全新政治秩序基本建立起来了。

西周王朝的发展是与其对周边“夷狄”地区的拓展与经营密不可分的。东方的统称作“夷”,如居住在山东和淮河流域的莱夷、淮夷;南方的称作“蛮”,如分布在川蜀和汉水流域的“群蛮”和“百濮”;西方的称作“戎”,如居住今甘陕和内蒙一带的犬戎、鬼方;北方的则为“狄”,主要有肃慎、东胡及山戎等,居住在今山西和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

周王朝在建立之初,与众夷狄关系尚且缓和,周王以各少数民族贡纳方物或新任天子继位时前来朝觐的方式维系着中央王朝对地方民族势力的统属体制。如南方荆楚需贡纳祭祀时筛酒的苞茅(盛产于荆山一带的茅草,用于滤去酒中的渣滓),肃慎则交纳一定的弓箭和弩。

成王后,周王朝逐渐加强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营和控制。康王西伐鬼方,仅一次战斗就斩杀了将近五千之众,俘获更是高达一万三千人。昭王则数次南征荆楚,虽斩获颇丰,铸器铭功,维护了天下共主的权威和王朝的秩序,但却薨于汉水,南巡不归。此处的荆楚并不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芈姓楚国,而是楚蛮,因为此时的芈姓楚国仅仅是方圆五十余里的荒僻小国。而穆王更是将周王朝的开疆拓土推向了顶峰,征讨犬戎,俘获五个犬戎之王,并迫使他们西迁至今甘肃平凉以东,穆王的巡游远征乃穷兵黩武之策,不仅激化了中央王朝与各少数民族间的关系,而且致使朝政松弛,周王朝开始由盛转衰,难怪有人对周穆王的评价是“不恤国事,不乐臣妾,肆意远游”。

自穆王之孙懿王开始,周王朝国势日益衰微,王权不振,诸侯已有不来朝觐者,楚君熊渠更是肆无忌惮,竟然敢僭越封自己的三个儿子为王。而周王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亦逐渐丧失,戎狄交侵,暴虐中原,天子军队屡遭败绩,此种困窘局面的形成,与统治者自身有莫大关系。他们骄奢淫逸,不顾先王制定的律令肆意妄为,其中厉王为杜绝百姓议论他的过失竟擅行杀戮,致使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路上遇见只是相互递眼色而已),终遭受了国人群起围攻,自己客死异地的报应。而周幽王更是摒弃嫡长子继承制,废黜申后及其所生太子宜臼,另立宠妃褒姒之子伯服为储君,此举直接招致太子宜臼的母家申侯,联合缯侯和屡为边患的犬戎攻破镐京,杀幽王及太子伯服,而褒姒则被当做战利品被犬戎虏走。公元前770年,被拥立为王的宜臼在晋、秦、郑等国诸侯的支持下迁都成周。平王东迁,标志着东周时代的开启。

东周的历史,前期是诸侯争霸,后期是大国兼并及走向统一。东迁后的诸王已丧失了对各地诸侯的实际号令权,诸侯国君已不再向周天子纳贡、朝觐和述职,“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社会政治秩序被彻底打破。东周初期,王室所拥有的土地,虽然东不到荥阳,西不过潼关,但尚有六百多平方里。然或是赏赐诸侯,或是被武力侵吞,至春秋后期,周王室只得局促在成周附近百余平方里的地方。如周襄王为奖励晋文公重耳率勤王之师平定其弟姬带的叛乱,赐予晋国河内阳樊之地,即今河南省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区域。

春秋时期的周天子仍是诸侯认可的天下共主,那些势力强大的诸侯国常高举尊王攘夷、尊崇周室的旗号行争霸之实,而霸主地位的确定也往往需得到周天子的认可。如公元前651年的齐桓公葵丘会盟,周襄王遣使参加,盟约亦规定诸侯不得在分封卿大夫采邑后不向周王报告;而晋文公重耳的践土会盟,襄王更是亲自赴会,赐命晋文公为“候伯”,即诸侯之长。但到了大国兼并的战国时代,周天子的威望已消耗殆尽,尤其是战国诸雄们纷纷僭越称王后,更变得可有可无了。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相互承认对方为王,是为“徐州相王”。公元前325年更出现“五国相王”活动,即韩、赵、魏、燕、中山五国相互承认对方为王。如此战国诸雄们已同周王平起平坐,周王室的覆灭即将到来。公元前256年,周赧王薨逝,秦昭襄王迁九鼎,占王畿,灭东周。

不窋
公刘
庆节
皇仆
差弗
毁隃
公非
高圉
亚圉
公叔祖类
周太王
泰伯 仲雍 王季
周文王 虢仲 虢叔
伯邑考 (1)周武王 周公旦
(2)周成王 叔虞
唐国
(3)周康王
(4)周昭王
(5)周穆王
(6)周共王 (8)周孝王
(7)周懿王
(9)周夷王
(10)周厉王
(11)周宣王
828-782 BC
郑桓公
郑国
(12)周幽王
781-771 BC
周携王 长父
杨国
伯服 (13)周平王
771-720 BC
太子泄父 王子狐
(14)周桓王
719-697 BC
(15)周庄王
696-682 BC
王子克
(16)周僖王
681-677 BC
王子颓
(17)周惠王
676-652 BC
王叔文公
王叔国
(18)周襄王
652-619 BC
甘昭公
甘国
(19)周顷王
618-613 BC
(20)周匡王
612-607 BC
(21)周定王
606-586 BC
刘康公
刘国
王子捷 王孙满
(22)周简王
585-572 BC
(23)周灵王
571-545 BC
儋季
儋氏
太子晋 (24)周景王
544-520 BC
王子佞夫
太子寿 王子朝 (25)周悼王
520
(26)周敬王
519-477 BC
(27)周元王
476-469 BC
(28)周贞定王
468-441 BC
(29)周哀王
441 BC
(30)周思王
441 BC
(31)周考王
440-426 BC
西周桓公
西周国
(32)周威烈王
425-402 BC
西周威公
(33)周安王
402-376 BC
西周惠公 东周惠公
东周国
(34)周烈王
375-369 BC
(35)周显王
368-321 BC
西周武公
(36)周慎靓王
320-315 BC
(37)周赧王
314-256 BC

周朝时期主要诸侯国及源出图

据《史记》记载,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建立周朝,分封姬姓宗室子弟和功臣,还有神农氏、黄帝、尧、禹、纣等后裔为诸侯,以奉其先祖的祭祀。其中以姬姓子孙的封国最多,有53个(《荀子·儒效》谓“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些诸侯国的封国面积大小不一,国君的爵位也有高低。但都必须服从周王室,按期纳贡,征召随同作战。周武王分封诸侯国的目的是为了让这些诸侯国拱卫周王室,以保证周王朝的安全。

西周时期的诸侯国较多,但到了西周后期周厉王统治时,由于周厉王的残暴,发生“国人暴动”,自此周王室对诸侯的控制力开始减弱。之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不仅招来杀身之祸,还使周朝的国都不得不东迁,公元前770年西周结束,东周开始。整个东周的历史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以公元前403年赵、韩、魏三国瓜分晋国为这两个时期的分界线。之前为春秋时期,这年之后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这段时间为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周王室已渐渐失去往日的权威,诸侯国开始强盛起来,周天子只拥有形式上的至高无尚的权力,而实际上则依附那些强大的诸侯国。这些诸侯为了利益,不断发生战争,争做霸主,先后有五个诸侯称霸,史家称之为“春秋五霸”(一种说法“五霸”是指齐恒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此说见之于《白虎通·号篇》;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ǚ)、越王勾践。此说见之于王褒的《四子讲德文》)。

春秋时期不断发生战争和兼并,使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少,到了到战国时期时,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诸侯国的实力最强,这七个国家被史家称作“战国七雄”。

周武王姬发分封诸侯国到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中国这八百多年间,诸侯国兴衰交替不断,为了对这段历史有个大致了解,选择大家较为熟悉的几个主要诸侯国制成《周朝主要诸侯国》及部分诸侯国的《源出》图四张(仅供参考)。

一、《周朝主要诸侯国》图:主要说明这几个诸侯国从分封到灭亡的存续时间以及分封的时期。另:齐国的历史分为两部分,前期称为“姜齐”,开国之君是姜太公,周武王所封。公元前391年,田和放逐齐康公于海岛,自立为齐君。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天子列名为诸侯。公元前379年齐康公死,齐国姜氏为田氏取代,史称“田氏代齐”,也就是田齐。田和的始祖是陈完,即陈国陈厉公的儿子。陈完因陈国内部纷争,投奔齐国,改姓“田”。

图一

二、《公孙姓根源》图:黄帝姓“公孙”,故此图以公孙姓根源为题。追本溯源可知夏朝、楚国、越国、陈国、杞国、蓟、祝,包括司马迁,其始祖是黄帝。颛顼则为夏朝、楚国、陈国、越国、杞国以及司马迁的先祖。再细分,重黎、鬻熊为楚国的祖先;重黎、羲和、程伯休甫是司马迁的祖先;舜是陈国(包括“田齐”)的祖先;越国、杞国则都是夏朝的后裔。(箭头表示两者之间为父子关系;虚线加箭头则表示中间尚有几重传承关系。)

图二

三、《姬姓根源》图:弃,也就是我们说的“后稷”,弃是他的名,后稷则是他的官职。他是周朝的始祖,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曾在尧、舜时代当农官,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此图是姬姓周朝的溯源图。弃传承到古公亶父时,亶父生三子即长子吴太伯、次子雍仲、三子季历。亶父认为季历的儿子姬昌(即周文王)贤能,欲传位于姬昌。吴太伯和雍仲为成全父亲的意愿,离家去了荆蛮之地,文身断发,以示谦让季历的决心。吴太伯在荆蛮以自己的行为引得众多百姓的归附,自号“句吴”。吴太伯无子,死后由弟弟雍仲继位。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封雍仲后裔周章为吴国王,以国为姓,以祀吴太伯。另封周章的弟弟虞仲于“虞”,称为“虞仲”,以祀雍仲。(箭头表示两者之间为父子关系;虚线加箭头则表示中间尚有几重传承关系。)

图三

四、《舜时期大臣根源》图:舜时期有大臣22位,除了禹、皋陶、契、弃和益,其余人的传承记载不详。(虚线加箭头表示中间尚有几重传承关系。)

图四

《春秋戰國》

春秋战国时代

战国时期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频繁的战争,在此大国兼并时代,各个国家凭借君主的雄才大略和政策的得当交替称雄,但有的迅速归于沉寂,有的则持续强盛。

魏国是战国群雄中最先强盛起来的国家。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推行“尽地力之教”(深耕勤锄,杂种五谷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食有劳而禄有功”,使国力迅速增强而傲视群雄,“南胜荆楚于连堤,东胜齐于长城”,并西夺秦河西之地。但魏国统治中心地处四战之地,强盛时可多路出击,但却极易腹背受敌而首尾不相顾。

公元前356年,韩、卫、鲁、宋四国君主朝见魏惠王,魏国国力已至巅峰。公元前344年,魏惠王又在今开封以南的逢泽召集会盟,其乘夏车,称夏王,诸侯皆从,威名行于天下。但此时的魏国已处于三晋联盟瓦解,结怨秦齐的不利局面,马陵一战,主帅庞涓自杀,魏国元气大伤。而秦国亦俘获魏将龙贾,斩首八万,尽夺河西之地,魏国已失去雄霸天下的资本。

楚国是战国时疆域最广的国家,本可成就万世功业,但富国强兵的吴起变法在楚悼王去世后已随风飘逝,即“楚不用吴起而削乱”。但凭借西拓巴渝的成功,楚国仍是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的雄国,然而可悲的是这个庞然大物的掌舵者是稍显昏聩,妄自尊大的楚怀王熊槐。楚怀王遭数次蒙骗,先是受秦相张仪的割让六百里商淤之地的蛊惑,断绝齐楚联盟。当时张仪回秦国后,假借伤势三月未登朝,怀王听闻后竟认为张仪此故是因为楚与齐断交的不彻底,所以派勇士持节到齐国大骂齐宣王,此举着实有些匪夷所思。后事情败露,楚怀王大举伐秦,结果遭到秦、魏、韩三国连横的迎头痛击,楚国北疆全线告急,秦轻取汉中,拔除了楚在秦国腹地的钉子。后来怀王又轻信秦昭襄王之约,到武关会盟,结果却被扣押,最终客死他乡。楚国已没落,可与秦国争雄天下的仅剩齐、赵两国。

齐国经齐威王治理后经久处于上升势头。齐威王以选贤任能、虚怀纳谏著称,受过髡kūn刑(剃发之刑)且相貌丑陋的淳于髡、平民出身的邹忌和受膑刑的孙膑均是威王的“国宝”。齐国联合魏、韩,西伐秦而破函谷关,南攻楚而杀楚将唐昧,齐国渐成遏制秦国的决定力量。但齐国在吞并宋国后却招致了五国的联合讨伐,地处大国夹缝的宋国乃中原膏腴之地,因通衢南北、繁华丰饶素来被大国垂涎。齐国的妄动,直接招致了长久觊觎宋国的赵、魏的不满,而燕国更与齐国有着国灭家亡般的仇怨(公元前314年,齐国破破燕都蓟城,燕几乎亡国)。如此,五国合纵攻齐的局面形成,结果齐军败,燕军更是在五年内攻克七十余城。此役过后,齐国一蹶不振,两强相争格局开始。

赵国是战国后期唯一可以同秦国相抗衡的国家,当然这要归功于严厉推行了“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其改易胡服,习骑射,灭中山,败楼烦和林胡诸部,拓境至今内蒙古河套地区。而继位的赵惠文王亦堪称贤明之君,委命的乐毅、蔺相如、廉颇和赵奢等均是当世名臣良将。赵国之盛,“抑强齐四十年,而秦不能得所欲”。

公元前262年,秦、赵因争夺上党郡而引爆长平之战,这场持续三年的血战是对国家实力的严重考验,不仅“赵无以食”,秦国也“国虚民饥”。结果赵军精锐被围,秦昭襄王听闻,亲往河内,赐民爵一级,征发十五岁以上男子开赴前线以断赵军粮道,被困46日后,数十万赵军在主帅赵括身死后投降,然尽遭坑杀。此后东方诸国只得以合纵苟延残喘,再也无力应对秦军的凌厉攻势了。长平血战后的几个月,一个婴儿在赵国邯郸出生了,他就是未来的秦始皇,就是那个摧古拉朽扫灭六国的千古一帝。

秦始皇嬴政自出生起,秦国就已处于独霸状态,可以说其诞生在了一个没有对手的时代。与嬴政同时代的其他战国君主多是碌碌无为之辈,齐王建执掌国政四十余载,受秦国远交近攻所惑,不助五国攻秦;赵王迁听信谗言,杀害救国柱石李牧,废弃司马尚,终致国亡被俘;楚幽王受舅父李园擅权限制而无所作为;魏景缗王,面对秦军接连攻取魏二十余城而无能为力;韩王安面对危如累卵的局势,更是只知献地求和……。自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仅用时十载就逐渐扫除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周代诸侯国楚国的始封君是熊绎,芈姓,熊氏,因先祖侍奉之功,被周成王分封到南蛮,居丹阳,赐子爵爵位,享地五十里。据载,周爵共五等,而享地分三等,其中公、侯为百里,伯七十里,子、男只有五十里。因地处草莽之地,故熊绎常常筚路蓝缕,跋涉山林以事天子。

自第六位君主熊渠开始,楚国趁周室衰微之际不断开疆拓土,楚厉王时向濮人之地进军,武王时灭权国,渡汉水伐随,文王灭申、息,成王灭弦、黄、英、燮,楚国势力已渗透至江淮腹地,具备了北上观中原之政的绝对实力。据说楚国八百载时间灭六十余国,益地五千里,正是凭借持续吞并诸国的能力,楚武王熊通才敢僭越称王。当时其不满自己爵低(仅是子爵),遂向周桓王讨要高级爵位,然遭拒。楚君称王,发生在公元前704年,这可比秦、齐等国君主称王早了三百多年,由此可知楚国之盛。

楚庄王时,楚国终于在中原缔造霸业。公元前606年,庄王进攻伊洛一带的陆浑之戎,兵至成周附近,“观兵于周疆”。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前去慰劳,庄王却趁机询问周王室所藏九鼎的重量,称霸之心昭然若揭。当然这是以强盛国力为后盾的,当时庄王以孙叔敖为令尹,兴修水利,使农工商贾各守其业。公元前597年,楚围郑,郑求援于晋,晋楚在邲地交战。结果晋军败,“争渡,船中人指甚众”(晋军争相登船逃命,恐楚军迫近,砍杀后面攀爬船舷者的手指,因人数众多,所以被斩断而掉到船舱里的手指甚众)。后来楚又围困宋国九个月,晋国未发一卒,中原诸国见晋国胆怯,纷纷调转船头,庄王终于饮马黄河,称霸中原。

然公元前575年,晋楚为争夺郑国又在鄢陵大打出手,楚败,庄王之子共王亦损一目,可知晋国仍是当时实力雄厚的军事强国。如此在晋楚两强相互忌惮,谁也不敢轻启战端的情况下,致力于消除战争的弭兵会盟诞生。公元前546年,晋楚与秦、齐等十二国诸侯会盟,约定晋楚同为霸主,除秦、齐外,所有小国都要向晋楚双方同时纳贡。此举标志着春秋时期中原地区的大战基本结束。

其实楚国在春秋中晚期的最强劲对手当属长江下游地区的吴国。晋景公为实现联吴制楚之策,派遣与楚国有灭族之仇的巫臣出使吴国,教授吴国车战用兵之法,吴国渐成楚国大患,楚昭王后,“无岁不有吴师”。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在伍子胥的协助下,亲率三万军溯淮水西进,在柏举破楚军主力,又在清发水攻击半渡之敌,以致楚军溃散,虽炊熟而不得食。当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楚都郢失陷,伍子胥掘开楚平王坟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灭族之仇。后楚昭王虽重新立国,但为避开吴军锋芒,将都城北迁至鄀(今湖北宜城县东南),仍称郢。吴国在公元前473年被越王勾践伐灭,楚国终除肘腋之患。

进入战国时代后,楚国本来可以凭借广袤的疆域成为战国群雄之霸主,并且铸就一统的,但最终却昙花一现,迅速归于沉寂。

楚悼王时,为改变国贫兵弱的状况,任命吴起为令尹,主持变法。吴起根据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太众”的弊端,首先取消了贵族和官僚们的特权,封君子孙若无功劳,三代以后就要收回爵位和俸禄,即“三世而收爵禄”,并大规模削减百官薪俸。其次,“损不急之枝官”和“塞私门之请”,也就是精简政府机构和禁止官员间的私下请托。而节省出的经费和薪俸则用于供养“选练之士”,以强化军力。仅短短数载,楚国即南平百越,北却三晋,西伐秦,诸侯皆患楚之强。但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崩逝后,吴起被心存怨恨的官僚贵族们联合杀害,变法成果亦付诸东流。但吴起在临死之际卧伏王尸,而那些已陷入癫狂的贵族们却继续射杀,乱箭射中吴起的同时亦射中了王尸,继位的肃王遂以损害王尸罪收捕作乱贵族七十余家,并施以三族之刑。终战国之世,楚国虽是南方大国,却始终不在当时的兼并纷争中占主导地位。

怀王初期,楚国凭借数代的累积,仍是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的雄国。当时为应对秦、魏、韩三国连横,北部边界全线告急的形势,怀王与齐国结盟。公元前313年,秦相张仪南下游说,以割让六百里商淤之地为诱饵,使怀王与齐断绝关系,结果被张仪的“臣有奉邑六里,愿以献大王左右”所愚弄。怀王怒,大举伐秦,秦齐共攻楚,斩首八万,杀楚军统帅屈匄,取丹阳、汉中之地,从此秦国的关中和巴蜀连成一片。怀王不服,再次袭秦,至蓝田再败。后秦昭襄王趁武关会盟之际,扣押楚怀王,以索要黔中郡等地。楚国君臣拒绝要挟,另立怀王之子熊横为君。楚国的大国地位瓦解,逐渐走向沉沦。

公元前224年,秦将王翦率重兵攻楚,败项燕,入楚都寿春,俘楚王负刍,楚亡。

召公奭
1燕侯克 召伯父辛
召国
太子癸 2燕侯旨 伯宪 伯龢
3燕侯舞
6~9?燕伯圣 4燕侯宪
一说即伯宪
5燕侯和
一说即伯和
10燕惠侯
?-前865-前827
11燕釐侯
?-前827-前791
12燕顷侯
?-前791-前767
13燕哀侯
?-前767-前765
14燕郑侯
?-前765-前729
15燕穆侯
?-前729-前711
16燕宣侯
?-前711-前698
17燕桓侯
?-前698-前691
18燕庄公
?-前691-前658
19燕襄公
?-前658-前618
20燕桓公
?-前618-前602
21燕宣公
?-前602-前587
22燕昭公
?-前587-前574
23燕武公
?-前574-前555
24燕文公
?-前555-前549
25燕懿公
?-前549-前545
26燕惠公
?-前545-前536
27燕悼公
?-前535-前529
28燕共公
?-前529-前524
29燕平公
?-前524-前505
30燕简公
?-前505-前493
31燕孝公
?-前493-前455
32燕成公
?-前455-前439
33燕闵公
?-前439-前415
34燕简公
?-前415-前370
35燕桓公
?-前370-前362
36燕文公
37燕易王
?-前333-前321
38燕王哙
?-前321-前316-前314
子之
?-前316-前314
39燕昭王
?-前312-前279
40燕惠王
?-前279-前272
41燕武成王
?-前272-前258
42燕孝王
?-前258-前255
43燕王喜
?-前255-前222
太子丹
?-前226

(襄公以下至懿公亲子关系不详)
(惠公以下至后桓公亲子关系不详)

燕昭王(春秋战国时燕国第39任君主,燕王哙之子,造就了燕国盛世,前312-279年在位34年,终年57岁)

春秋战国时齐国君主世系图,姜姓齐国20代32君,田氏齐国7代8君

周朝齐国的始封君是姜子牙,其因克商之功,被分封到东夷强国蒲姑旧居的营丘,以震慑东夷。因是在未开垦的草荒和盐碱之地建国,齐太公遂奉行“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的政策,因地制宜的发展鱼盐业和纺织手工业,由此人民多附,齐为大国。

春秋齐国君主中最出名的当属春秋首霸齐桓公。桓公本是齐僖公的庶子,因其哥哥齐襄公在位时朝政昏聩,纲纪松弛而引发宗室内斗,襄公被其堂兄弟公孙无知弑杀,后君位空缺,使得避居莒国的公子小白入主临淄,是为齐桓公。而襄助桓公成就霸业的首位功臣当属管仲。其在桓公支持下大规模整顿内政,主要措施有三:一是“相地而衰征”,就是根据田地好坏和产量多寡征收田税。二是“叁其国而伍其鄙”,所谓“叁其国”即将国人居住区分区管理,其中的士农工商“四民”各有定所,不得杂处,亦不得随便迁徙或者变更职业;而“伍其鄙”是指将控制的“野”划分成五个“属”,建立严密的行政管理体制,规定三十家为一邑,十邑为卒,十卒为乡,三乡为县,十县就是一属。三是加强军队建设,设三军,每军一万之众,分别由国君和上卿国、高二氏统领,利用农闲时间进行军事训练,此举直接提高了齐军战力。

但晚年的齐桓公是悲催的,据说遭禁锢病饿而亡,随后五公子争立,闹得齐国乌烟瘴气。桓公更是横尸在床六十七日,蛆出于户,齐国霸业瞬间土崩瓦解。

春秋时期,随着诸侯国的兴起,诸侯国内卿大夫的势力亦发展壮大,如此某些诸侯国君逐渐失去了对国家的主导权,形成了“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的现象,如鲁国三桓、晋国六卿。而齐国则是田氏代齐。

田氏代齐还要追溯到田完,田完是陈厉公之子(陈国统治区域为豫东周口一带),妫guī姓,田氏,因为避祸而寄居齐国,时为齐桓公时期。田完四世孙田桓子侍奉齐庄公,甚得宠。而田桓子之子田乞时,施恩德于百姓,借给百姓贷粮时用五进制的新制,还贷时却用四进制的旧制,也就是大斗借出,小斗回收,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好治宫室,厚赋重刑的齐景公,田乞借公事施私恩,故“齐之民归之如流水”。

公元前489年,田乞联合鲍牧等大夫弑杀齐君晏孺子,另立与自己要好的吕阳生为君,开田氏专擅齐政的先河。后来鲍牧因与齐悼公吕阳生有嫌隙,弑杀悼公,悼公之子吕壬即位,是为简公,承袭父亲田乞之位的田常与kàn阚止位列左右相,共掌朝政。而简公苦于左右相争斗,出奔外逃,却被田氏之徒捕获,田常恐惧悼公复立后诛杀自己,遂杀悼公,立平公。至此,田常独揽大权,专擅朝政,且田氏屡次承继相位,国君已犹如傀儡,齐国即将变天了。

公元前391年,田常的曾孙田和将姜氏齐国的末君康公放逐到海中孤岛,食邑仅一城。公元前386年,田和位列诸侯,田氏齐国诞生。下面简述田氏齐国在战国时代的发展脉络。

在魏国经李悝变法逐渐强盛的阶段,虚怀纳谏、励志图强的齐威王凭借马陵之战威震诸侯。马陵之战,魏国的随军太子申被俘,主帅庞涓自杀,元气大伤的魏惠王为避免三面夹击,只得向齐国屈节求和。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到齐国徐州(今山东藤县东南)朝见齐威王,两者互相承认王号,此即齐、魏的“徐州相王”。战国初期魏国的强盛景象一去不复返,而齐国则在大国兼并的时代站稳了脚跟,逐渐与秦、赵形成了三强鼎立的军事格局。

公元前306年,秦昭襄王即位。因其母亲宣太后是楚国人,自己亦娶了楚国女子为后,故秦、楚关系得到改善并结盟,然这使魏、韩承受巨大压力,他们选择向齐国靠拢。公元前301年,齐、魏、韩三国大举伐楚,杀楚将唐昧;公元前298年,三国再度联合攻秦,破函谷关。此时齐国在大国政治中的地位愈显重要,乃东方诸国中能与秦抗衡的一个军事强国。

然齐国在公元前286年攻灭宋国后,却招致秦、赵、魏、韩、燕五国合纵抗齐的形成。宋国地处南北要冲,是中原富庶繁华之地,素有“与其得百里于燕,不如得十里于宋”之说。身兼赵、燕两国相印的乐毅率五国联军败齐军,克临淄,齐缗王仓皇出奔,随后乐毅又单独率燕军五年内破齐国七十余城,仅剩即墨和莒。公元前279年,即墨守将田单以火牛阵大破燕军大营,杀燕军主将骑劫,并乘胜收回七十余城,经此鏖战,齐虽复国,但已一蹶不振。

后秦国实行远交近攻策略,拉拢齐国君臣宾客,使齐王建不修攻战之备,不助五国攻秦,故而在秦国日夜攻打三晋和燕、楚之际,齐国竟然四十余年不闻兵戈之声。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率军自燕国南下,入临淄,齐王建出降,秦国铸就一统。

东周列国国君主世系表:周、晋、楚、齐、秦

东周国君世系

周平王,幽王子,在位51年。

周桓王,平王孙,在位23年。

周庄王,桓王子,在位15年。

周僖王,庄王子,在位5年。

周惠王,僖王子,在位25年。

周襄王,惠王子,在位33年。

周顷王,襄王子,在位6年。

周定王,顷王子,在位21年。

周简王,定王子,在位14年。

周灵王,简王子,在位27年。

周景王,灵王子,在位20年。

周敬王,景王子,在位42年。

周元王,敬王子,在位7年。

周贞定王,元王子,在位28年。

周哀王,贞定王子,在位3月。

周思王,哀王弟,在位5月。

周考王,思王弟,在位15年。

周威烈王,考王子,在位24年。

周安王,威烈王子,在位26年。

周烈王,安王子,在位10年。

周显王,烈王弟,在位48年。

周慎靓王,显王子,在位6年。

周赧王,慎靓王子,在位59年。被秦昭襄王灭掉。

晋国国君世系

晋文侯,晋穆侯子,在位35年。

晋昭侯,晋文侯子,在位7年。被大臣潘父及曲沃桓叔谋杀。

晋孝侯,晋昭侯子,在位15年。被曲沃庄伯谋杀。

晋鄂侯,晋孝侯子,在位6年。

晋哀侯,晋鄂侯子,在位9年。被曲沃武公生擒。

晋小子侯,晋哀侯子,在位4年。被曲沃武公诱杀。

晋侯缗,晋哀侯弟,在位28年。被曲沃武公灭掉,晋国实现统一。

晋武公,前为曲沃武公,在位时间共39年。

晋献公,晋武公子,在位26年。

晋奚齐,晋献公子,在位1个月。被里克杀死。

晋姬卓,晋献公子,在位1个月。被里克杀死。

晋惠公,晋献公子,在位14年。被秦穆公拥立。被秦军败于韩原。

晋怀公,晋惠公子,在位1个月。被秦穆公杀死。

晋文公,晋献公子,在位9年。被秦穆公拥立。败楚军于城濮。

晋襄公,晋文公子,在位7年。

晋灵公,晋襄公子,在位14年。被赵穿杀死。

晋成公,晋襄公弟,在位7年。

晋景公,晋成公子,在位19年。

晋厉公,晋景公子,在位8年。被栾书、中行偃杀死。

晋悼公,晋襄公重孙,在位15年。

晋平公,晋悼公子,在位26年。

晋昭公,晋平公子,在位6年。

晋顷公,晋昭公子,在位14年。

晋定公,晋顷公子,在位37年。

晋出公,晋定公子,在位17年。被智、赵、韩、魏四卿驱逐。

晋哀公,晋昭公重孙,在位18年。

晋幽公,晋哀公子,在位18年。被盗贼杀死。

晋烈公,晋幽公子,在位27年。

晋孝公,晋烈公子,在位17年。

晋静公,晋孝公子,在位2年。被赵、韩、魏三国废黜。

楚国国君世系

楚武王,在位51年。

楚文王,武王子,在位12年。

楚庄敖,文王长子,在位3年。被成王谋杀。

楚成王,文王次子,在位46年。被穆王谋杀。

楚穆王,成王子,在位12年。

楚庄王,穆王子,在位23年。

楚共王,庄王子,在位31年。

楚康王,共王长子,在位15年。

楚郏敖,康王子,在位4年。被灵王谋杀。

楚灵王,共王次子,在位12年。被废黜自杀。

楚平王,共王幼子,在位13年。

楚昭王,平王子,在位27年。

楚惠王,昭王子,在位57年。

楚简王,惠王子,在位24年。

楚声王,简王子,在位6年。被盗贼杀死。

楚悼王,声王子,在位21年。

楚肃王,悼王长子,在位11年。

楚宣王,悼王次子,在位30年。

楚威王,宣王子,在位11年。

楚怀王,威王子,在位30年。

楚顷襄王,怀王子,在位36年。

楚考烈王,顷襄王子,在位25年。

楚幽王,考烈王子,在位10年。

楚哀王,幽王母弟,在位2月。被负刍谋杀。

楚负刍,哀王庶兄,在位5年。被秦将王翦俘虏。

齐国国君世系

【姜氏时期】

僖公,庄公子,在位33年。

襄公,釐公子,在位12年。被公孙无知谋杀。

桓公,襄公弟,在位43年。

废公,桓公长子,在位3月。

孝公,桓公三子,在位10年。

昭公,桓公四子,在位19年。

懿公,桓公五子,在位4年。被丙戎、庸职谋杀。

惠公 元,桓公次子,在位10年。

顷公,惠公子,在位17年。

灵公,顷公子,在位28年。

庄公,灵公子,在位6年。被崔杼谋杀。

景公,庄公弟,在位58年。

晏孺子,景公子,在位1年。

悼公,景公子,在位4年。被鲍牧谋杀。

简公,悼公子,在位4年。被田常谋杀。

平公,简公弟,在位25年。

宣公,平公子,在位51年。

康公,宣公子,在位19年。被田常曾孙田和所并。

【田氏时期】

太公,在位2年。

废公,太公长子,在位9年。

桓公,太公次子,在位6年。

威王,桓公子,在位37年。

宣王,威王子,在位19年。

湣王,宣王子,在位17年。

襄王,湣王子,在位19年。

田建,襄王子,在位44年。被秦王王贲俘虏。

秦国国君世系

秦襄公,在位12年。

秦文公,襄公子,在位50年。

秦宁公,文公孙,在位12年。

秦出子,宁公幼子,在位6年。被大臣废杀。

秦武公,宁公长子,在位20年。

秦德公,宁公次子,在位2年。

秦宣公,德公长子,在位12年。

秦成公,德公次子,在位4年。

秦穆公,德公幼子,在位39年。

秦康公,穆公子,在位12年。

秦共公,康公子,在位5年。

秦桓公,共公子,在位27年。

秦景公,桓公子,在位40年。

秦哀公,景公子,在位36年。

秦前惠公,哀公孙,在位10年。

秦悼公,前惠公子,在位14年。

秦厉共公,悼公子,在位34年。

秦躁公,厉共公长子,在位14年。

秦怀公,厉共公次子,在位4年。被大臣谋杀。

秦灵公,怀公孙,在位13年。

秦简公,怀公子,在位16年。

秦后惠公,简公子,在位13年。

秦出子,后惠公子,在位2年。被大臣谋杀。

秦献公,灵公子,在位24年。

秦孝公,献公子,在位24年。

秦惠文王,孝公子,在位27年。

秦悼武王,惠文王长子,在位4年。因举鼎而死。

秦昭襄王,惠文王次子,在位56年。

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列传

春秋战国典故汇集

春秋战国大事件列表

春秋战国年表及战国七雄年表

春秋战国时期的41个经典典故

西周、东周历代王

春秋、战国诸侯简表 战国主要诸侯国历代王

春秋诸侯简表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

春秋时期其他诸侯国国名

鄫国、吕国、虞国、州国、莱国、萧国、舒国、谭国、郧国、芮国、沈国、庸国、权国、谢国、巴国、蜀国、息国、郤国、祝国、鄣国、聂国、巩国、叶国、项国、江国、葛国、戴国、宿国、炎国、鄅国、毕国、申国、邓国、唐国、刘国、黄国、厉国(后改为随国)、淳于国、钟吾国、鄀国、肥国、鼓国、鄟国、蓐国、耿国、苏国、冀国、诸国、共国、井国、缙国、杨国、毛国、邘国、皖国、邿国、郜国、弦国、郕国、梁国、向国、凡国、谷国、赖国、牟国、柏国、焦国、罗国、蓼国、绞国、茅国、巢国、雍国、顿国、黎国、费国、郇国、胙国、夔国、郐国、应国、鄾国、任国、邳国、胡国、代国、彭国、苴国、鱼国、轸国、扈国、荀国、桐国、极国、贾国、祭国、道国、微国、丰国、六国、瑕国、观国、岐国、箕国、莘国、逼阳国、小邾国、祝其国、倪国、滥国、遂国、卢国、须句国、颛臾国、大庭国、根牟国、甲父国、翨阳国、有穷国

战国诸侯简表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战国时期包括二周灭亡前和二周之后秦灭六国完成之前。二周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一说公元前453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灭掉智氏,以三家分晋的结果为标志,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战国主要诸侯国历代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