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3篇  红山文化无底筒形陶器初步研究


图1
20世纪70年代以来,辽宁西部和内蒙古赤峰地区相继发现了一系列属于红山文化的大型墓葬和祭祀遗存,在这些遗址中,有一类器物特别引人注目。那就是筒形陶器。这类陶器明显区别于生活中的实用器具,既不是炊煮器,又不能做盛器,更不是建筑或引排水的陶筒,而是一种单纯的祭祀器物。所以,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开始对这类器物展开研究,从出土情况、演化分期以及功能用途等多方面进行探讨,提出许多新的见解。本文根据筒形陶器的出土情况,对这类器物的功能进行分析,以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红山文化晚期的社会情况。
  一、筒形陶器的考古发现
20世纪30年代,日本东亚考古学会在发掘赤峰红山后遗址时,出土了筒形陶器,但当时没有从陶器群中辩析出来,误认为是筒形罐。1973年在辽宁阜新胡头沟发掘红山文化墓葬时,发现了排列有序的11个彩陶筒形器。它们都叠压在石砌圆圈外侧东部,成一排直立放置,筒口皆残,残口都覆盖l~3层薄石板,有的器内放河卵石一、二块。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喀左东山嘴红山文化建筑群址的方形基址内,发现了数量众多的泥 质红陶筒形器。同年,在辽宁凌源县三官甸子城子山遗址第二探方的碎石带,发现了彩陶筒形器的碎片及口沿。l983~1985年在辽宁省凌源、建平县交界的牛河梁2号积石冢发现彩陶筒形器的碎片。1号积石冢内外墙之间,发现大量红陶筒形器碎片。在东西向的石墙内侧,发现一排红陶筒形器。在3号幂内石圈和中石圈里散布着大量的红陶筒形器碎片。
1986~1996年在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第2地点经多年连续发掘,在4号积石冢南部叠压有一片人工铺砌的碎石层面。其间分布有多座形制特殊的彩陶筒形器墓。这批墓葬的形制、结构基本相同,中心部位是圆角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室,环绕墓穴摆放一圈彩陶筒形器。筒形器相互紧贴,排列密集。清理时,筒口皆残,除少量筒底立置于原位外,其余多破碎倾散,碎片呈环状分布,清晰可辨。这些墓葬均南北向排列,东西成行,筒形器相互紧贴,排列密集。筒形器圈相切或相交,里外铺垫一层厚约0.15~0.25米的碎石层面,形成一个整体。这批墓位于4号冢南半部,其所在的层位叠压在4号冢方形和圆形主体积石冢建筑之下,当属于该冢年代较早的一批墓葬。
1988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牛河梁发掘清理了一处筒形器遗存,在2米×8米的范围内放置80-100件筒形器。
1998、1999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牛河梁第5地点进行了发掘,在中层遗存中有一层碎石块堆积,石块之间散布有少量筒形器残片。在上层遗存中有3个积石冢建筑单元,在直径19米的圆形冢体边框密集排列筒形器。在破坏较严重的方形冢体内有大量的泥质筒形器残片。
2001年7月敖汉旗博物馆对四家子镇草帽山红山文化积石冢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石墙的外侧及部分封土的外表见成排的无底筒形器。一部分有彩绘。这些筒形器摆放于地表,多已风化,有的内壁上刻有“米”字形符号。
根据考古发掘情况,无底陶筒形器主要存在于红山文化晚期,出现在墓葬或祭祀遗址中,还未见在同时期聚落遗存中出土的报告。依据出土的位置,

(0)

相关推荐

  • 【讲座回顾】郭大顺: “华山玫瑰燕山龙”——“礼尚往来”与文化认同

    红山文化是迄今所见中国东北地区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最为发达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作为依托"礼出红山--红山文化精品文物展"而推出的红山文化的发掘与研究系列讲座的第一场. 我们为观众带来& ...

  • 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的陶器

    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就发明了陶器,为了研究那些时代的遗存,考古学界发现一种分布于一定的范围.延续了一定的时间并具有共同特征的考古遗存时,往往就把它称为一种"文化"(所谓文化是广义 ...

  • 第八百二十五篇  红山文化无底筒形陶器初步研究

    X 图1 图2 赤峰市博物馆藏彩绘猪首罐. 上世纪70年代以来,辽宁西部和内蒙古赤峰地区相继发现了一系列属于 红山文化的大型墓葬和祭祀遗存,在这些遗址中,有一类器物特别引人注目,那就是筒形陶器.这类陶 ...

  • 从工痕欣赏馆藏「红山文化斜口筒形玉器」

    斜口筒形玉器是红山文化玉器中典型的器物之一,因其形状如马的蹄子,因此而得名.扁圆筒状,一端作平口,一端为斜口,平口两侧各有一小孔,斜口外敞,制作此器先采用管钻法,再用绳线类带动解玉砂绕玉芯切割一周相当 ...

  • 第五百九十九篇  红山文化处于有祀无戎自然和平时代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博物馆副研究员邵国田日前透露,以定居农业生活为基础的红山文化居民,形成了"有祀无戎"的和平社会. 邵国田介绍说,祭祀是红山文化居民社会生活中的头等大事,社会崇拜女 ...

  • 第1263篇  红山文化为啥有大墓无居址?

    X 核心提示 ●对于在我省朝阳市牛河梁发现的红山文化遗址群,学界曾这样比喻--它是中国的"金字塔".我省著名考古专家郭大顺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他本人认同这一说法. ●屹立于非洲 ...

  • 第四百二十五篇  红山文化源头之一兴隆洼文化遗址

    兴隆洼遗址文化(见图1.2)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洼村.兴隆洼文化以大型聚落建筑.最早使用玉器.居室墓出现以及独特的陶器等为特征.它是中国北方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距今约8000年 ...

  • 第五百二十六篇  红山文化玉质的颜色

    X 对于收藏者来说,玉器的颜色是最容易区分的,红山文化玉器的颜色与其仿品的颜色更是有着明显的差别. 我们知道,在自然界中,岫岩玉以绿色为普遍,往往还杂有红.黄.白.青.蓝.紫色和墨绿.淡黄.乳白色.它 ...

  • 第五百二十九篇  红山文化玉器的包浆

    X 包浆,说到底就是古玩表面形成的一层自然氧化膜.它像一层无形的有机玻璃,完整无缺地覆盖在古玩表面,光润.圆滑.反光不触目.若能看懂包浆,对鉴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玉器的包浆,特别的润和,其光泽与和田籽 ...

  • 第五百三十一篇  红山文化玉器的玉皮

    X 关于玉器的沁色,难就难在沁色和玉皮的区别.可以这样认为,沁色和玉皮,都是玉的表面物质,是玉的本身材质在特定的温度.湿度和含氧量的情况下,通过物理和化学的综合作用,发生物理化学反应的产物.其区别仅仅 ...

  • 第五百三十二篇  红山文化玉器的绺裂

    X 在红山文化玉器表面,我们时常见到绺裂.轻微者,裂隙较浅,层叠分布.严重者,起层脱落,造成破损. 绺裂生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在埋进墓穴时,就可能因为摔过而产生裂纹.有的可能出土时不小心被摔出裂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