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诗苑】张治国‖何谓灵感?什么是诗的感情?“我”怎么提笔写话?

何谓灵感?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陆游这种情景在中外文学史上是屡见不鲜的。
矛盾在一九三二年的一天,偶然从报上看到了这样一条消息:浙东蚕茧丰收,蚕农却相继破产。他透过这则偶然发现的消息,洞察了它后面所隐藏着的社会必然——帝国主义经济的疯狂入侵,反动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造成了中国农民的破产。于是,他写了著名的短篇小说《春蚕》。
可以说,几乎每一位作家的每一部作品,其艺术构思都始于带有一定神秘色彩的突然的刺激。
文字史上的无数事实,雄辩地说明:灵感,客观存在着。它存在于一切艺术创造的活动之中。
我们古代没有“灵感”这个词。它于“五四”时期被介绍到中国。开始,接照英语的音译称为“烟土坡里纯”。在英语里,它指的是一种“灵气”;在希腊语中,也指的是“神的灵气”。所以,后来就译成汉语“灵感”一词,这完全符合其“通神”的原义。
美学家认为,所谓灵感,就是在文艺、科研活动中,由于有关事物的启发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是作家、艺术家、诗人对某种艺术构思长期琢磨、苦思冥想而不得其解时,由于某种事物的启示,突然顿开茅塞而捕住的富有创造性构思;是对作品的构思突然颖悟时所显现出的一种思维高度集中、情绪高度兴奋的心理状态。古今中外的许多文字家,都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有过亲身的确实体验……
每一位优秀的作家、艺术家和诗人,只要认真地回忆一下自己作品构思的经过,都会发现,自己也过“如梦初醒”、灵感骤至的时候,即对某一百思不得其解的构思突然颖悟的时候。这种现象,都从一个角度说明了,作家诗人在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这些素材往往是杂乱无章的,然而,由于某种偶然事物的触发,这些潜在于心的对于现实生活的印象、体验、意识等,会骤然间有机联结在一起,发生质的飞跃,升华为全新的艺术构思。
这种状况,在诗人身上则尤其常见……可以说,不受“踏破铁”之苦,就不会“得来全不费功夫”;不历“山重水复”之险,就不会“柳暗花明”,绝处逢生;不是“众里寻他千百度”,就不会获得灵感。然,灵感的产生是需要媒介的。在“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过程中,总有一个“灯火阑珊”作为媒介,才得以“蓦然回首”,发现“那人却在”。这种媒介,也就是一种外界新信息的触发。
综上所述,灵感并不是“神力凭附”、“神的诏示”和“上帝的意志”,也不是“超人的天才们”头脑中所固有的。它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诗人的大脑物质运动的结果……
我们还谈“梦中得诗”这一现象。灵感有时竟然在万籁俱寂的夜晚,悄悄地潜入诗人的梦中。
梦中竟能得诗,奇怪吗?乍一看,感到不可思议,但仔细想来,并不是不可理解。虽然心理学家还s不能作出十分科学的解释,但我们认为,它仍然是长期积累和潜心思考的结果,其关键在于白天的苦思冥想、深刻追求。可以肯定,那诗句近则于诗人白天的“苦思、淘炼”,远则取之于诗人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感情储存……

什么是诗的感情?

感情就是人们对外界刺激的比较强烈的心理反应,是人的内容世界里无限微妙、纷繁的情绪和情感的总和,是人类的复杂的心理现象。文学作品在反映波澜壮阔的生活的同时,也在反映着人的错综复杂、丰富多彩的不断变化着的思想和感情。而作为文学形式中一种体裁的诗歌,它是以抒发真实的、强烈的、带有普遍性的情感为主要特征的;它的旗帜上闪烁着两个醒目的大字:感情。
在任何诗篇中,没有感情,也就没有感人的形象。那些缺乏感情的形象,如同泥塑的美人、绢制纸扎的鲜花,尽管光彩艳丽,但终究没有生命。诗的生命,活泼泼地跃动在闪烁着思想光芒的激情之中。在这里,诗的思想与诗的热烈感情是那样难解难分地融合在一起。作者的思想就蕴含在他的喜怒哀惧爱恶欲的各种感情之中。唐代诗人白居易讲的“诗者,根情、苗言”,贺敬之讲的诗的题材只有一个“情”字,都是在力图说明这个道理。
是的,诗中有情,才能沁人心脾,以情感人。
诗言志。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往往就是诗人自己。如果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仅是个人的私情,没有普遍的社会意义,或者是狭隘的、庸俗的、消极的,甚至是反动的思想感情,那么,诗的意义也就无从谈起了。
请千万记住上面这句话!!!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真正优秀的诗人,应该是他所处的人民群众和先进阶级的代言人,应该抒写人民和时代的呼声。常见的写景叙事的诗,如写一次旅游,写一次活动,写一个名胜古迹,写一个小景,写一个小事,如果就事论事,缺乏激情,提炼不够,感慨不深,就会写出拙笔闲诗……
我们认为诗中须有“我”。有“我”的发现、“我”的感受、“我”的追求和理想,并且能够通过鲜明的独创性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作者对生活独特而睿智的思考。例如陆游《示儿》一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作为遗嘱,因人而别,其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但爱国诗人陆游这一遗嘱,却自成高格。诗人在临终前这一“规定情景”中所产生的这一独特的感受,是一生中所追求的驱逐金人、收复失地,以实现九州大同思想合乎逻辑的发展,是诗人“镜里流年两鬓残,寸心自许尚如丹”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言为心声。没有陆游的气质、品格和思想感情,定然写不出《示儿》这样光辉的诗篇。因此,诗的千差万别的意境,定然包含着诗人自己的思想感情;诗中的千姿百态的形象,只有通过“我”的主观感受,才能被组织、贯穿起来。
有的诗,我们虽然从字面上看不到“我”,但通览全篇之后,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依然跃然纸上。倒如杜甫诗巜春望》。
通过诗不难看到,诗是“我”写的,诗中不能无“我”,而且是活生生的、独具个性的“这一个”。
任何一首优秀的诗作,从选择题材到艺术表现,都不能离开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审美评价,不能不反映出诗人的理想、追求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不能不体现着诗人的创作个性。如果读者看了“我”写的诗,未能从中认识“我”,这只能是“我”的悲哀;读者看了“我”写的诗,却未能从“我”联想到自己,联想到“我们”,这只能是“我”的失败。因此诗中必有“我在”,是形成诗人艺术风格的根本因素之一,是避免公式化、概念化的必由之路。

“我”怎么提笔写话?

在诗歌创作上,我们提倡谱写金声玉振的“光明颂”、响遏行云的“进行曲”和雄浑有力的“大路歌”,也主张谱写一些优美健康的“小夜曲”;我们欢迎洋洋洒洒、宏篇巨制的政治抒情诗,也不排斥玲珑剔透的优秀风景诗和爱情诗:
如杜甫写过:
朱门酒少臭,路有冻死骨。
也写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海涅写过:
舌锋象匕首,象剑刀;
不再是柔和的笛箫,
不再是田园的情调——
你是祖国的喇叭,
是大炮,是重炮,
吹奏,轰动,震撼,厮杀!
也写过:
不要对我说你爱我!
只要沉默和亲嘴,
只要微笑,如果明天
我给你看那凋谢的蔷薇。
类似的例子俯拾皆是:郭沫若写过《女神》,不是也写过《瓶》吗?闻一多写过《死水》,不是也写过《红豆》吗?
大江东去,浩浩荡荡,能抒人民之志;小桥流水,潺潺作响,也能言人民之情。这是因为,无论是大江,还是小溪,都能映射出太阳的光辉……

作者简介

张治国,出生于成都,随后迁回自贡至今。务过农、做过工,经过商,从过政。从小爱好诗歌,时有纸刋发表。近年来参加网络写作参赛,获得土茅赛杯一、二等奖和其他赛大奖。现在多参与诗群写作和管理,其中在滨城诗社副社长、群管,受到诗友和同仁的好评。另还自办五个诗社,吸收一千五百多位诗友,参与绝律词写作,出过多期诗刋。

56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