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闽美文:悲伤的 阿里郎
话说朱熹公元1189~1190年(南宋)在担任漳州知州事任上,对于漳州"俗未知礼"的教化,的确颇费心思。民间旧俗至今流传有"竹格子"与"文公衫"两个典故。
先说"竹格子",朱文公莅政漳州后,倡导百姓居家大门,吊挂一个竹格子为屏。这样家庭妇女在屋里,能利用内暗外明的日照光线和亮度差别,从屋内透过竹格子看到门外路面行人,而行人却看不见屋里的妇女闺秀……避免引起外人春潮澎湃,干出"潘金莲与西门庆"艳遇缘起的勾当。这个风俗在石码、海澄的老街道,或农村的老房子中,至今仍保留着。有时还可在竹格子上看到用朱红漆笔描图或用红纸贴字,上面写有"桃红又见一年春"或"格外春风"等字联。当年,就有一些"放荡过"的公子秀才对此不满不服,写有一首反诗曰"娇儿索乳袒酥胸,人面桃花掩映红。十二湘帘深护惜,如何格外有春风。"
如今,竹格子"文公格"作为于漳州旧俗早已被渐渐的"改革开放",现在走在厦门漳州或小石码新路老街上,或偶尔回旧乡村一游,尚若看见挂有"布帘子"的门道,那你可别探头窥望,这不是保守的"文公格"替代物,而是红灯明照暗娼招嫖的门庭,虽然生意可能暗淡,但你一窥探,却招徕屋外门内的妹子,以为另一个"金咀齿"大头仔又来了……嘿嘿。这可是与朱文公倡导挂"竹格子"相护惜妇女春光的原意完全相反,人的行为往往和传统风俗忤逆,恰以"反潮流"而制作乐趣!
朱文公理教治理漳州,除了''文公格'',还有另一个发明是''盖头纱帕'',现在应美其名称''蒙娜丽莎''。民间俗称''文公斗(兜)''或''文公衫'',类似伊斯兰国家的黑丝纱服饰,不同的文公兜只是用于头部掩饰,以免妇女春光流露,引起野男心猿意马。民国《漳州新志》对此有表述''吾邑旧俗,凡妇女出行,须穿浅蓝色阔衫,头蒙一杂色(或花格)布帕,使人不得见其面,盖朱文公治漳州时的遗制。''实际上,康熙五十四年出版的《漳州府志》已经有记载,清代漳州文痞黄子寅《竹枝词》云''花卉千般错绣文,盖头纱帕白罗裙。海滨邹鲁今犹在,不见巫山一片云。'',现在时代已经变了,许多闽南妇女姑娘,渐渐的接受西洋美学理念''把最美的地方展示出来''。诚然,美女的一频一笑都可能勾魄,无论保守的包裹或者大胆坦胸。而一般的,既视感又不好的,蒙上"蒙娜丽莎'',或者只扭动穿比基尼的蛇腰,走在闽南老街,也吸引不来回头率!
哎,这似乎是一个阴盛阳衰的时代,你看看,在韩国''性文化公园'',美国美女终于找到她的梦中阿里郎,男人心里难受呀!这么坚挺的东西,只是石头的歌!
作者风采
郑亚水,笔名梧闽,自号"山石码'',毕业于厦门大学政治学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漳州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龙海文学》名誉主编。
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
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该论文已经被清华大学收归《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
2010年度荣获中国散文学会颁授“中国当代散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