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武:人才创新动机中的自我与社会统一说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创新包括创新动机、创新能力、创新过程、创新产品四个要素。这四个要素构成了创新的整个过程。创新动机是人们创造新事物的欲求和展望。作为创新的第一个要素,它不仅影响个人创新能力的发展,而且也直接影响个人是否从事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从人类对创新动机的研究来看,人类的创造虽说源远流长,但从理论上对创新动机进行研究却是近代的课题。况且,最早研究创新动机的不是教育家,也不是创造学家,而是心理学家和哲学家。
一、升华说
弗洛伊德是最早研究创造动机的心理学家,曾对艺术天才进行研究,认为艺术家的创造动机实质上是性心理的升华,艺术家用艺术来表达自己的幻想,以满足其早年未曾满足的愿望。弗洛伊德指出:“很多人成功地把他们性本能力量的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引向他们的专业活动。性本能特别适于作出这类贡献,因为性本能具有升华能力。”(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论美文选》,知识出版社1987年版,第54页)弗洛伊德最早从性升华的角度出发,来解释文艺创作的原动力问题,把艺术创作动机看作是性的升华,这显然是偏颇的。弗洛伊德的合理之处在于,青少年如果能够把力比多的能力转移到科学与艺术等比较高尚的领域,是完全可以做出成就的,而这对于青少年的成才具有较大的启发意义。
二、自我实现说
自我实现说肇始于亚里士多德,定形于马斯洛。亚里士多德认为,自我实现就是在为城邦谋利益中实现个人的价值。马斯洛则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自我需要也就是“什么样的角色就应该干什么样的事”,使人的潜在能力得到实现,“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马斯洛等:《人的潜能和价值》,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168页)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说,强调了创造动机的主观性及其内在动力,虽然揭示了需要的层次性,但相对来说,又忽视了创造动机赖以产生的社会性。
三、过度补偿说
A·阿德勒认为,人类创造动机的内部动力是来自于人追求优越的动机,人总是试图从低劣地位上升到优越地位,从自卑到优越和完美,从失败到成功,这是人类基本的活动动力。他认为自卑能激起积极进取的欲望,以达到较高的水平,从而克服自卑并改变低劣地位,这种心理过程就是补偿作用。过度补偿说看到了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一方面,但未能说明为什么自卑者和失败者可能走向成功,但也可能继续自卑,继续失败的另一方面。实际上,可能有很多人因为自卑而缺乏自信,不知不觉地造成人才的自我埋没。
四、偿还说
费尔巴恩认为,人内心里互相矛盾的动机使人遭受严重的心理冲突,为解决心理冲突,满足超我的理想,通过艺术创造,可以升华或压抑攻击和毁坏的冲动。这种偿还作用是艺术创造的基本原则,也是艺术创造的动力。费尔巴恩把偿还作用看作是创造动机的动力,这显然没有注意到心理冲突可能导致的多种后果,也就是说,有了心理冲突,未必能产生超我与升华,也就未必有偿还作用。
五、自我与社会统一说
上述四种创造动机说虽各有某些道理,其中有的理由充分些,有的不够充分,但总的来说,是不够完善的。笔者认为,只有从自我与社会的角度出发,才能说明创造动机的实质所在。
自我统一说的基本内涵旨在强调自我实现与满足社会需要的统一,也就是说,创新动机的产生一方面导源于个体内部自我实现的要求;一方面要受到社会需要的影响和制约。这是因为,任何个人的自我实现都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实践,去孤立的开发自己的潜能,抑或去创造某项新的事物;相反,只有把个人的创新动机与社会需要和谐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价值。
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说,人才开发也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与时代、社会息息相关。信息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并向我们提出了挑战。大学生是富有朝气、活力和创造精神的青年群体,更应该强化创新动机,把创新看作是个人生命拓变的自觉要求,当作自己积极进取与永不衰竭的前进动力,又是为祖国繁荣富强而成才的必由之路。
责任编辑 孙圆圆
主持人近两年出版著作
薛永武
《审美与人才开发》
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版
薛永武
《中西文论与美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薛永武
《文化产业人才资源开发》(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薛永武
《让孩子走向成功和卓越》
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年版
各大书店和网上均有销售,欢迎广大订阅用户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