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武:父母的言传身教与人才开发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人才开发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每一个方面,既需要个人能动的自律性开发,又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他律性开发,无论中断哪个环节,都会给人才开发造成重大的损失。其中,从人才开发的诸多要素来看,家庭无疑是人才他律性开发的重要因素,也是人才培养性开发的第一个重要环节。
对于家庭在人才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曾经论及优生优育的问题。亚里士多德甚至还从家庭遗传的角度阐释了优生优育的问题,他指出:“优种递传优种;世泽之家的后裔常常见到有良好的品德。”(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51页。)可见,古希腊人已经认识到了家庭教育对于人才开发的重要性。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对于孩子的培养来说,家庭是养育生命的摇篮,也是人才开发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家庭主要成员来说,特别是对于夫妻双方的人才开发问题,家庭也是非常重要的特殊环节,夫妻不但要承担着开发子女的责任和义务,也彼此之间承担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开发的责任和义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成功的男人背后总会有个贤惠的妻子,而成功的女人背后也会有一个心胸宽广的男人。在人才开发的过程中,家庭不但要考虑孩子的优生问题,也要考虑孩子的优育问题;家庭不但为孩子提供了第一个生活和学习的场所,而且也是孩子乃至家庭所有成员的避风港;父母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才开发的坚实后盾。
在家庭的人才开发中,父母承担着教育子女的艰巨重任。这种教育不是一般的知识教育,而主要是对孩子进行做人教育和生活教育。父母固然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绝不仅仅是第一任老师,而是孩子人生的引路者,是孩子生涯的最初设计者,是掌控家庭教育的方向盘,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榜样,也是孩子成才的参谋和助手。
美国心理学家史坦堡提出了家庭教育的四个原则:一是父母的言传身教;二是父母要制订规则,按照规则来约束孩子;三是帮助孩子培养独立性;四是确立并实施教养子女的目标。在上述四个原则中,史坦堡特别重视父母的言传身教,他认为,孩子并不只是基因的产物,父母会对子女产生重大影响。实际上,父母的言传身教之所以能够给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就在于父母的一言一行已经构成了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父母说什么,怎样说,做什么,怎样做,孩子都看在眼里,潜移默化地积淀在心中,慢慢地转化为自己的言行榜样或标准。这一点还可以从爱情学的角度予以证明,如果父母都很优秀,儿子在选择女朋友时,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参照母亲的优点来选择;女儿在选择男朋友时,则会自觉不自觉地参照父亲的优点来选择。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而这正是言说者从小就属于特定的民族,并生活在特定的地域所造成的;至于民族的风情习俗,则更多地体现了民族的承传。这一切,都离不开家庭、父母的熏陶和影响。
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作为父母,应该怎样对孩子言传身教?这是每个家庭,每一个父母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就总体而言,父母的言传身教应该遵循真善美的原则,率先垂范,为孩子点亮人生道路上的理想之光。
言传身教中的求真。求真,向善,爱美,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永恒主题。言传身教中的求真,就是要求父母无论在工作岗位还是在家里,都要为孩子树立一个热爱学习的榜样,这种学习可以结合工作实践进行,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父母通过学习,在增长知识的基础上,更多地认识了世界,探究了真理,这一方面为孩子树立了爱学习的榜样,同时也能够在思想和理论上指导孩子发现认识真理的方法,平时也能够及时回答孩子的各种求知性的询问,即使暂时不能回答孩子的提问,也可以与孩子一起交流和探讨,或者自己再通过学习明白以后,再去回答,决不能回避孩子的提问,更不能因为孩子的提问而训斥孩子。为人父母,应该充分认识到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一定会遇到很多困惑甚至苦恼,我们在要求老师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也应该要求父母为孩子的成长引路导航。孩子要认识世界,首先要认识自己的父母;而父母要引导孩子认识世界,自己首先就要学会求真,并以实际行动引导孩子积极地认识世界。
言传身教中的向善。认识世界既是人类求真的目的,也是人类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的手段和必要途径。为人父母,在言传身教中的向善,重在引导孩子学会做人,因此也是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的最重要的前提。比如说,在尊老爱幼方面,父母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父母怎样对待老人,怎样对待子女,怎样对待左邻又舍,怎样对待同事,怎样对待上级,怎样对待陌生人等,其中就有善恶问题,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直接影响孩子的做人处事。首先,父母在家庭内部,有责任在家庭中创造一种最有利于教育子女的优化氛围,父母应相互尊重,相亲相爱,对老人体贴关怀;对孩子的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和自尊心,不能摆家长架子。其次,在家庭以外,父母要率先做好人,勤奋工作,乐于助人,有正义感和责任感,带头遵纪守法,与同事、朋友友好相处。可以设想,孩子如果成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那么就比较容易形成优良的品质与和谐的个性。但是,遗憾的是有些家长却并非如此,而是以错误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比如在2006年10月15日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中,主持人谈到一个幼儿园的女孩因为一个男孩拿了她的玩具,她就马上给这个男孩脸上一巴掌。老师问她为什么打人,她说妈妈说的,谁欺负她就揍谁。我们不妨思考一下,如此长期以往,这个女孩的个性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怎么与同学和伙伴们和谐相处呢?
言传身教中的爱美。托马斯·阿奎那在《神学大全》中有段名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是人类的天性,作为父母,有一个自己爱美的问题,也有一个如何引导孩子爱美的问题。在这方面,为人父母,应该适当学点美学,应该注重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如同孔子所说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对于外在美而言,不是引导孩子在穿衣带帽和美容方面去赶时髦,而是引导孩子追求简朴的美、青春活泼的美、朝气蓬勃的美、积极向上的美;对于内在美而言,则应该引导孩子在学会做人的基础上,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坚韧的意志,塑造和谐完美的个性,拥有文明的人文素养,等等。言传身教中的爱美,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要引导孩子欣赏人才的美,进而追求人才的美。人才的本质特征在于创造性和进步性的和谐统一,更多地具有和体现社会价值,所以人们更多地表现为对人才的尊敬、钦佩和赞扬,而体现出对人才的审美的超个人功利性。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人才以创造性和进步性为本质特征的实践活动,既体现了认识世界的真,又体现了改造世界的善,既以一般的社会美为基础,又是对一般社会美的超越,既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互相渗透,又是社会功利性和审美性的辩证统一。由于人才美具有普适性和层次性,前者体现了特定时代、特定民族审美的共同性,后者体现了特定时代、特定民族对人才美审美聚焦的走向,即对人才的审美观照由初级人才→中级人才→高级人才的层次递进而相应增加美感的程度。历史业已证明,那些德才兼备而又为社会发展进步作出较大贡献的杰出人才,将会流芳千古,永远得到人们的尊敬、爱戴和赞美!倘若父母引导孩子以追求人才的美为最高的价值取向,那么,孩子的前进就会有方向,有榜样,决不可能去追求极端的外在美,更不会走向犯罪的道路(参见《光明日报》2005年6月7日拙文《从审美文化看人才美学》)。
然而,在对美的追求中,有些年轻人的做法很值得反思。为了追求美,有人不惜做几十次手术,不惜花上几十万元,这不能不发人深省。有个女大学生甚至曾想让当农民的父亲卖掉一只肾,为她整容,觉醒后才放弃了这一荒唐的做法。这种过分地爱美实际上是审美价值的扭曲,是把追求人体美所特有的外在美视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人才美的追求。作为父母,就不能对此熟视无睹或束手无策,更不能放纵和错误引导。事实证明,这种错误的审美观已经严重影响了人才开发的和谐发展,有时甚至会把年轻人引向歧途。
责任编辑:高雪
好 书 推 荐
简 介
薛永武《审美与人才开发》一书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人才强国战略出版工程出版物,由中组部归属的国家级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出版。
该书是人才美学的代表作。作者运用了哲学、社会学、人才学、美学、文化学、教育学、现代仿生学、脑科学、思维科学、价值论哲学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于青少年的成长与成才、对于家庭和各类学校教育,提供审美的视角和方法,通过审美全面激发人们的想象力、感悟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人才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全面开发;对于国家人才战略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而言,拙著对于全社会克服金钱和权力对人性的异化,引领人生超越平庸,走出人生迷途,促进全社会的人才开发,对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