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3杜甫五古《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读记

杜甫五古《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读记

(小河西)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攲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宝应元年(762)十一月,杜甫从射洪沿涪江向南,目的地是通泉县。在距通泉县约十五里处,有一驿站叫通泉驿,山水极佳。杜甫感其景色写下此诗。通泉县唐属梓州。【《元和郡县图志》卷33:“(梓州)通泉县,紧。西北至州一百四十里。…隋开皇三年改为通泉县,十八年改属梓州。通泉山,在县南二里。山前有石虾蟆,高七八尺。涪江水,经县东三里。”《太平寰宇记》卷82:“(梓州)通泉山在县西北二十里。东临涪江。绝壁二百余丈,水从山顶涌出,下注于涪江。绝壁涌泉,郡古城在此。”】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亭午:中午。《游精思观…》(唐-孟浩然):“出谷未停午,到家日已曛。”

蚊蚋(ruì):蚊子。《北芒客舍》(晋-刘伶):“蚊蚋归丰草,枯叶散萧林。”《荆门行》(唐-王建):“南中三月蚊蚋生,黄昏不闻人语声。”

凫(fú)鸭:水鸭。《广韵》:“凫,水鸭也。”《李陵录别》(魏晋):“双凫相背飞,相远日已长。”

登顿:上下;行止。《过始宁墅》(南朝宋-谢灵运):“山行穷登顿,水涉尽洄沿。”李周翰注:“登顿,谓上下也。”(泂沿:逆流上与顺流下。)《入昌松东界山行》(唐-高适):“鸟道几登顿,马蹄无暂闲。”

曾阴:同“层阴”。层:重迭或重复。阴:阴云或阴影。《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梁-江淹):“落日长沙渚,曾阴万里生。”

欹(qī)倾:歪斜;形容道路崎岖。《连昌宫词》(唐-元稹):“舞榭欹倾基尚在,文窗窈窕纱犹緑。”《省试三杰佐汉孰优论》(宋-王禹偁):“鼎去一足,则有欹倾之虞。”

大意:沿溪前行,衣裳沾雾而自湿,直到中午,雾气才开始消散。因为冬暖,仍有不少蚊虫;远离行人,野鸭乱哄哄一片。一会儿上坡一会儿下坡,阴影接连生出。一会儿前倾一会儿后仰,终于走上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绮丽:华美艳丽;形容辞藻华丽。《善哉行》(魏-曹丕):“感心动耳,绮丽难忘。”《公宴》(汉-刘桢):“投翰长叹息,绮丽不可忘。”

滋漫:同“滋蔓”。滋生蔓延。《齐民要术-种蒜》(北魏-贾思勰):“此物繁息,一种永生,蔓延滋漫。”《晋书-刑法志》:“自元康以来,事故荐臻,法禁滋漫。”参阅:《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杜甫):“异花开绝域,滋蔓匝清池。”

大意:通泉驿楼近傍枯柳;通泉城郭几缕轻烟。极目远望涪江两岸,何等秀美又是何等壮观!远处的山色一片寂静,夕阳下的江上霞光灿烂。

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孔父:孔子。典“孔父伤时”。《论语-子罕》:“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史记-孔子世家》卷47:“鲁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叔孙氏车子锄商获兽,以为不祥。仲尼视之,曰:'麟也。’取之。曰:'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颜渊死,孔子曰:'天丧予!’及西狩见麟,曰:'吾道穷矣!’”《公羊传》哀公十四年:“西狩见麟,孔子曰:'吾道穷矣!’”《孔子家语》卷4:“孔子曰:麟之至,为明王也。出非其时而害,吾是矣伤焉。”

王粲:字仲宣。“建安七子”之一。自少有才名。因长安局势混乱,南下依附荆州牧刘表,但未受刘表重用。《七哀诗》(汉-王粲):“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gòu)患。复弃中国去,远身适荆蛮。”

大意:哀伤时世,愧对先师孔子,去国离家,身同前贤王粲。俺的一生辛苦四处飘零,想到这些经历令人长叹。

诗意串述:这首诗首6句写山行。在浓雾中沿溪前行。蚊子横飞,凫鸭乱叫。山忽高忽低,山峰阴影时断时连。路崎岖不平(忽高忽低且忽左忽右),坐在车上的杜甫左摇右晃前俯后仰一直到“高岸”。雾浓衣湿不爽,蚊叮鸭叫更不爽。道路崎岖上下颠簸左摇右晃尤其不爽。山行的感觉不爽。接着6句写“高岸”所见。近处驿楼旁有高大的古柳,远处县城里有袅袅轻烟。极目远望,涪江两岸色彩绚丽山水壮观。远处山色寂静,江上晚霞灿烂。所见皆绮丽壮观之美景。末4句感叹。高岸虽有绮丽壮观的美景,但一路上感觉并不爽。杜甫由此想到自己四处艰难漂泊的经历。孔子曾感到“吾道穷矣”,很惭愧,俺何尝不是“吾道穷”!王粲曾因朝廷乱象而“去国”,俺和他有啥不同?身处乱世,未遇明主,或四处漂泊,或去国离家,不敢与圣人相比,却与王粲一样。想到此,岂有心情欣赏眼前美景,只有不停地长吁短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