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父亲讲那过去的故事(五)(下)

文图  原创

听父亲讲那过去的故事(五)

——爱好文学(下)

(续前)父亲在邯郸水泥厂工作期间,还填过一些游览附近景点、颂扬生产热潮的词,如《绝句 大坝》:“远看东西一石墙,近看大坝连太行。人民自有回天力,腰斩滏水锁龙王。”;《秋游 登鼓山》:“登上鼓山观市容,依山傍水一山城。高楼大厦平地起,烟囱高耸数不清。山间处处井架立,千年陶都属彭城。名胜古迹几多处,更喜一派繁荣景。”;

《七律 一九七六年元旦颂歌》:“满怀豪情庆元旦,水泥工人斗志坚。三九严寒何所惧,突破百万喜讯传。胸怀朝阳干革命,戒骄戒躁永向前。奋战首季开门红,力争明年多增产!”;《七律 大战跃峰渠》:“北风呼啸雪花飞,巍巍太行披银盔。山区人民学大寨,群英跃峰显神威。万炮齐轰山河震,千车运走砂石堆。人定胜天创奇迹,水利史上建丰碑。”等等。

我是父亲的独生女儿,父亲当然也有一些诗词是专门写给我的。比如《七律 劝女篇》:“三百里外女悲叹,爸爸有苦更难言。千难万险何所惧,相依为命渡难关。不遭磨难怎成佛,真金不怕烈火炼。敢上书山下学海,誓为'四化'做贡献。”这首诗写于1980年7月,看日子正是我升初三时,应该是我自感中考压力大,加之常年与父亲聚少离多,在信中向父亲吐露消极情绪后父亲写给我的。

我7岁时母亲因病去世,自此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父亲独自带着我艰难度日。为了生存,父亲不得不抛家舍业外出工作,只留下十来岁的我一个人在老家辗转于亲朋之间求学。想那时父女遥遥两地、孤苦伶仃,该是怎样的凄凉孤单,我发出父亲诗中所说的“悲叹”也是再正常不过了,父亲在劝我、安慰我的同时,自己又该承受着何等的悲苦与无奈啊!

984年高考,我虽然只考取了一所中专学校,但当时包分配,只要考上学就意味着农转非、有工作、成为国家干部,可以说一步三层楼,这对于我们农村孩子来说也算是鲤鱼跳龙门了。1985年1月5日,在石家庄上学的我迎来自己的十八岁生日。为了庆祝我的十八岁成年礼,父亲填了一首《水调歌头 小敏生日》:“一十八年前,风云多变幻。(我出生于文化大革命刚开始的1967年)一颗瑰丽新星,诞生在人间。可叹文化革命,十年浩劫真惨,生母归九泉。父女独相依,贫苦十几年。下学海,上书山,勤登攀。一步更高一层,天梯在眼前。刻苦读书学习,一举考取中专,实现吾心愿。愿女再努力,为国多贡献。”

这些诗词父亲都抄写在一个塑料皮本子上,大约有几十首。后来本子拆散了,封皮也不知所踪,所幸有那么十几页随我一路辗转保存下来,至今仍完好地珍藏在书柜里。40多年后再看这些已经泛黄褪色的文字,虽然诗词的平仄声韵并不那么严谨,但其鲜明的时代特色、满腔的爱国情怀和真挚的慈父情怀,依然能让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也许在别人眼里这些并没有什么用处,但于我却是宝贵财富,因为它不仅凝聚了父亲的心血、倾注了父亲的情感,更是一个时代的记录、一段历史的缩影。

定居秦皇岛后,父亲结束了生活的颠沛流离,过上了安定平稳的日子,尤其是我毕业后也分配到了父亲身边,自此父女团圆,开启幸福人生。父亲常说,如今的生活跟以前比,简直是天上地下,教育我知足常乐、知恩图报,一定要好好为国家工作、为社会做贡献。父亲虽然在十年动乱中受到了很多不公正的待遇,以至于失去正式工作,到最后连退休待遇都没有享受,但他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丝毫不减,这从他日常的一些言谈和诗作中可以得到印证。父亲六十岁那年的重阳节,曾填过一首《采桑子 重阳节》:“坎坷人生六十年,九九重阳,又逢重阳。港城新貌百花香。改革开放政策好,安居乐业,胜似天堂。高呼万岁共产党!”

因为母亲去世得早,我从不敢当面问父亲关于母亲的事,父亲与母亲的故事我都是从别人那里断断续续听到的:父母是大学同学,父亲学中文、母亲学俄语。当年父亲下放回老家时,父母尚未结婚,母亲为了爱情,毅然决然放弃城市生活和大好前途,独自一人辗转数日,追随父亲的脚步去到对于她来说一无所知的父亲的家乡。父母亲过了十年虽然贫穷但恩爱和睦的日子,直到1974年因病去世。

我的父亲母亲

父亲虽然很少跟我讲起母亲,但从父亲怀念母亲的诗词中,可以看出父母亲有着怎样深厚的感情基础,母亲的英年早逝是父亲一辈子刻骨铭心的痛。2002年中秋之夜,父亲夜梦母亲,学着苏轼填了一首《江城子 夜梦佳妻》:“二十八年实难忘,常思念,痛断肠。千里孤坟,独留在故乡。即便路遇难相识,六十四,两鬓霜。秋夜幽梦又回乡,老屋内,补衣裳。执手相见,无语泪千行。女儿书山探宝归,只可惜,隔阴阳。”

我遗传了父亲基因,从小就对文学情有独钟,虽然没从事与之有直接关联的工作,但这些年笔耕不辍,先后在各级报刊发表文章20多万字。看见女儿承继了自己的爱好,一篇篇文字变成铅字,父亲一定是欣慰而骄傲的,他曾经把刊有我作品和照片的杂志带回老家给乡亲们看就是例证。所以我前些年每每有文字发表,都把原版给父亲一份,现在我写这个《听父亲讲那过去的故事》系列,也是为了纪念父亲。

虽然父亲已经永远地离开我了,但能这样一边回忆一边写也蛮好,就像父亲一直都在我身边一样。我一定争取把这个系列多些几篇,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心中那份不灭的记忆、永恒的爱好。

(0)

相关推荐

  • 往后余生,放下执念,善待自己

    都不是,只是她心中的执念一直翻不过篇,遇见爱情的女人,都是瞎了眼啊! 01 林有有是<三十而已>中人人喊打的小三,她从第一天看到许幻山就爱上了这个男人. 林有有觉得,许幻山不吃晚饭是因为顾 ...

  • 真实得让人发麻,这片说的就是你和我

    三胎政策一出台就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话题. 正当大伙如火如荼地讨论时,单身的你却默默地离开了讨论区. 单身,从来都不被大众所重视,直到它的出现-- <独自生活的人们> 本作的导演洪成恩是一名 ...

  • 七律选评(一)|《当代诗词百首点评》(亲情、友情、爱情卷)

    七律选评(一) 星 汉 己巳除夕医院侍母 四十年来多别离,膝前能侍几汤匙. 偎床寒夜难成梦,闯室卑辞久问医. 破屋忙炊催起日,油灯督读纺棉时. 惊闻爆竹满街巷,知是人生一岁移. 杨逸明点评:除夕之夜在 ...

  • 戏比天大,《定军山》折射文化传承的瓶颈与突围

    1905年,无论是对中国电影界,还是对中国戏剧界,都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因为由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在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并在前门大观楼放映,影片内容是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拿 ...

  • 【诗人风采】——叶崇辉诗选

    叶崇辉简介        叶崇辉,男.1987.9.7日生.号:原野秋实.现为陕西省楹联协会会员,咸阳市楹联协会会员华夏诗词研究会副研究员.曾多次获得多省市诗词征联大奖赛一二等奖.作品多见于<中 ...

  • 伍六七片段大串联,出现大量相关信息,当年真相浮出水面

    导语:<伍六七之玄武国篇>第九集,出现了大量的暗示,其信息量可以称之为庞大,其中包含了阿七当年的故事.梅花十三.青凤.白衣女.梅花一家等多条线索. 大家好,这里是云漫菌,欢迎来到动漫江湖. ...

  • 听父亲讲那过去的故事(五)(上)

    文  原创  图  部分来自网络 听父亲讲那过去的故事(五) --爱好文学(上) 可能是儿时经常听书.看戏的缘故,父亲从小就对文学很感兴趣.但父亲上得学不多,那年代温饱尚且不保,农村孩子别说文学方面的 ...

  • 听父亲讲那过去的故事(四)求学

    文  原创  图  部分来自网络 听父亲讲那过去的故事(四) --求学 家乡解放时,父亲已经八九岁,穷人家的孩子能上学堂了,父亲也开始了他的求学生涯.按现在孩子的入学年纪,父亲已是超龄了,但在当时,他 ...

  • 听父亲讲那过去的故事(六) ——父亲与酒

    文  原创  图  来自网络 听父亲讲那过去的故事(六) --父亲与酒 自打我记事起,父亲的餐桌上就没有少过酒.父亲爱喝酒,却极少喝醉,倒不是父亲酒量有多大,而是父亲自控力特强,喝到一定程度,就是别人 ...

  • 【五十专刊--林艳梅】听爸爸讲那过去的故事

    听爸爸讲那过去的故事 福清市实验小学五年十班 林艳梅 指导老师:何华云 天色渐晚,微风里夹杂着阵阵花香,鸟儿在枝叶上歌唱.远处,天边的云层中洒满了红霞.我望着爸爸的膝盖上一个眼镜般大小的伤疤,好奇地问 ...

  • 【五十专刊--陈雨薇】听奶奶讲那过去的故事

    听奶奶讲那过去的故事 福清市实验小学  五年十班  陈雨薇 指导老师:何华云 天黑黑的,月亮躲进了云层,天空上是闪烁的繁星,微风拂过,鸟儿睡去,只剩两三只知了还趴在枝头小声叫着. "奶奶,你 ...

  • 【五十专刊--吴恒松】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福清市实验小学五年十班    吴恒松 指导老师:何华云 在柔和寂静的夜晚,我搬了一张凳子放在阳台,把妈妈请出来,让她给我分享一下自己的童年.月亮照着我们,妈妈打开了话匣.她神情喜 ...

  • 红军故事20两河篇8:听父亲讲红军故事:帮红军开门

    故事发生在一九三四年农历十月间,当时许多红军从湖南道县经灌阳县文市过聂家路经我们隔壁山村.由于当时国民党的谣言,村里的人害怕,基本都往山上躲. 我父亲叫廖钟源,光绪31(1905)年生,当时29岁,他 ...

  • 【随笔】听父亲讲“红杆杆绿叶叶”的故事

    听父亲讲"红杆杆绿叶叶"的故事 乾州蕞娃 父亲,是一个标准的关中农民,一辈子舍不得吃,也舍不得穿,围绕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辛苦劳作,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一家生计上,虽然没有一些轰 ...

  •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之十五——王三儿家的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之十五 月白风轻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之十五--王三儿家的 梁北西地村有个王三儿,王三儿媳妇人称王三儿家的,据说她当年在梁南十家大山里做过土匪,为情事遭暗算瞎了双眼,不得已远嫁梁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