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痴
爱读书的人大都喜欢藏书,虽然很多时候并不是有意为之,只是因为读书人都有的通病——看到心仪的好书就会心痒难搔,必购之而后快,如此时间一久,书籍的数量自然可观。至于毕生费尽心力搜罗,藏书卓然成为诸家之冠的书痴,自古以来更是数不胜数。
明代金华有个虞参政,一生收集了数万卷图书,为了防止失火和他人借书,他专门在家中园子的池塘中间建了一座小楼藏书,要进入小楼,须划小船前往。楼门的两侧贴有一副对联:“楼不延客,书不借人。”除了虞家子弟,亲戚朋友都被禁止入楼。而且楼里禁用灯火,看书只能在白天,到了晚上楼门就会被锁起来,防火防借措施非常严密。
虞参政死后,他的子孙不肖,没多久就把家业败光了,见有机可乘,著名学者胡应麟向虞家子孙开出了一个不容拒绝的高价,要买虞家的藏书。虞家子孙很高兴地答应了。然而,当虞家把所有藏书搬上几艘大船,送到胡家时,胡应麟却一改前态,称自己家穷,付不起这么高的价格,让虞家把书运回去。大失所望的虞家子孙急于套现,只得托请中间人进行斡旋,表示愿意减价卖出,最后胡应麟以最初出价十分之一的价格买下了虞家的藏书。他的藏书楼“二酉山房”,也以藏书四万余卷而扬名天下。
明人吴应箕也是一个藏书痴,他曾自述,有一次在市场上看到几本笺刻精好、印工完美的旧书,爱不释手,却又苦于囊中无钱购买,遂与书商洽谈,暂且赊欠着书款,到有了钱,书款和利息一并奉还。书商被他的诚意打动,答应了他的请求。吴应箕把书拿回家后,四处找人借钱,最后在同乡那里借到了钱,还清了书款。不过,他的行为也招来了庸夫俗子的非议,无法理解的其他同乡问他:“买书有什么用呢?家里又因此少了一亩上好的水田。”
吴应箕却认为:“弃产营书,是我辈常事。余尝语朋友中一二有力者,谓君辈自不须弃产,但于他所用者,损彼就此足矣。若余欲营书,虽欲不弃产,得乎?”说自己变卖家产买书,乃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他还劝诫家境富裕的朋友,只需在吃喝玩乐方面少花一些钱,用于买书就足够了,不像他自己,要想买书而不变卖家产,就无法做到。所以,吴应箕在书斋里贴了一副自撰的对联:“产为丛书荡,堂非宝绘名。”表现出一种为书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的慷慨任气的人生态度。
古语曰:“丈夫拥有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意为坐在积书万卷、环列如城的书斋内,胸中的襟情和气魄,就像是坐拥百座城池的帝王。这种精神激励,对历代的读书人和藏书家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他们历尽艰辛四处访书、抄书、购书的动力所在。(青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