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隐球菌病例---多例
肺 隐 球 菌 病
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c)是由隐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肺真菌病。新型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是人隐球菌的主要致病原。
传播途径主要为吸入空气中的隐球菌孢子;创伤性皮肤接种;吃入带有孢子的食物。新型隐球菌或隐球菌孢子常存在于鸟粪、鼠粪、土壤、空气、水果、蔬菜中,一般不寄生人体。鸽粪是重要的传染源。CNS、肺和皮肤为易感部位。
近年来我科通过介入手段联合ROSE确诊数例肺隐球菌病。
CASE 1
66岁女患,“反复咳嗽、咳痰伴喘累1年,再发加重3天”。
气管镜检查
CASE 2
58岁女患,“头晕伴视物模1周。”
CASE 3
48岁女患,“咳嗽、咳痰伴头痛、上腹部不适1天”。
气管镜检查
CASE 4
39岁女患,“干咳1月。”
CASE 5
21岁男患,“咳嗽、咳痰伴咽痛1周。”
气管镜检查
宿主的免疫功能状态决定隐球菌感染的相关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
往往仅有影像学异常,很少出现症状,常有自愈倾向。
临床表现
无特异性,较隐匿,多为亚急性、慢性起病,大部分通过影像首诊发现。
症状和体征:
1.无症状者:见于免疫机制健全者,组织学上表现为肉芽肿病变;
2.重症患者:显著气急和低氧血症,并常伴有基础疾病和免疫抑制状态;影像学显示弥散性病变;组织学仅见少数炎症细胞,但可见有大量病原菌。
病灶周围可见晕征或空洞形成,部分空洞呈“鬼脸征”表现,是因为病灶后期出现干性坏死后形成空洞,小厚壁空洞成倒品字形分布呈“骷髅骨征或鬼面征”。多见于免疫力低下患者,如HIV阳性患者。
多发结节形态一致, 多聚集在一起,后期可融合, 形成“蘑菇兄弟征”。
4. 间质性肺炎型,表现磨玻璃样改变和微小结节性损害,临床较罕见,艾滋病病人多见。
肺隐球菌病免疫学检测——荚膜多糖抗原检测
·免疫功能正常肺隐球菌病病人的血清荚膜多糖抗原的阳性率并不高,故检测结果阴性并不能作为排除隐球菌病诊断的依据;
·隐球菌细胞壁中含有的1,3-β-D葡聚糖少,且其外面包裹厚荚膜,很难将1,3-β-D葡聚糖释放到血液中,所以G实验阳性率低;
·隐球菌抗原测定在诊断孤立性肺隐球菌病中存在敏感性不足;·在非HIV的单纯肺隐球菌感染患者中,仅有56%的患者血清隐球菌抗原LA结果为阳性;
·有关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LA的研究证据较少,可作为诊断的补充手段。
肺隐球菌的诊断依据
肺隐球菌病的治疗——免疫健全者
美国胸科学会
Limper AL, et al. on behalf of the American ThoracicSociety Fungal Working Group.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11,183,96-128
小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