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的说明书,太有才了,笑死我了!
原名:酒。
昵称:晕头转向口服液。
外号:走不稳。
主要治疗:办事,拉关系,无聊、兴奋,空虚,悲伤,愤怒。
适用人群:老少皆宜。
服用说明:二十四小时皆可服用,一日一次或多次、每次1-N瓶,看到害怕为1个疗程。
广告语:自从喝了这个晕头转向口服液,腰不酸了,腿不疼了,睡眠也好了,一觉睡到下午不是事儿,晕头转向口服液,大品牌,值得信赖。
副作用:哭、闹、叫、吹牛,折腾,都为正常反应。
酒这东西是:
一打下肚
眩晕6小时
胆量+300%
攻击速度-50%
力量+20%
敏捷度-40%
智力-50%
走直线能力-80%
记忆-80%
真心话+70%
大冒险+60%
马路无限变宽+100%
少喝酒,多吃菜,
路边野花不要采。
一天不喝三顿酒,
走起路来腿发抖。
喝酒前是狗熊,喝酒后是英雄。
酒前服人,不扶墙;
酒后,不服人,只扶墙。
酒啊,
装在瓶里像水,喝到肚里闹鬼,
说起话来走嘴,走起路来闪腿,
半夜起来找水,早上起来后悔,
中午端起酒杯还是很美!
喝酒会议纪要:
存在的问题:好喝酒
分析原因:酒好喝
总结经验:喝酒好
整改措施:酒喝好
努力方向:喝好酒
两人相亲。
女孩:“先生请问你从事何种职业?”
男土:“是研究和推广大众化的周边服务。”
女孩害羞地问:“能具体点吗?”
男土:“文学创作、专业培训、激情演讲、古近代发展史分析、市场洞察、酿造工艺和人类消费心理学研究合理化。”
女孩:“能不能通俗点?”
男士:“卖酒的!”
老公:“媳妇,晚上我晚点回家。”
媳妇:“怎么了?”
老公:“晚上我有测试任务。”
媳妇:“什么测试任务?”
老公:“测试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在大麦芽及水发酵的作用下对人体产生的作用。”
媳妇:“具体点!”
老公:“一种最新研究高科技液体在人体肝脏肾脏的对抗反应程度测试。”
媳妇:“说人话!!!”
老公:“喝酒去……”
媳妇:“滚!”
《雅趣说“酒”:有度助兴,无度生悲》
作者:王志轩
“酒”字的甲骨文写作
,它是由“氵”(读水)和“酉”组成的,“氵”是形旁,“酉”是声旁。《说文解字》:“古者仪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仪狄和杜康是夏代的两位人物,传说他们是酒的发明者。
在甲骨文中,“酒”字也常常写作
(酉)——这也是酒的最初字形。“酉”的本义从字形就可以看出来,它是一个小口、长颈、大腹的盛酒容器。《说文解字》:“八月黍成,可为酎酒”——八月黍米成熟,可以用来酿造滋味醇厚的美酒,“酉”字在“十二地支”里面代表秋季的八月,原因也来自这里。
杜康是我国文献记载中最早用粮食酿酒的人,他发明了“秫酒”,“秫”是高粱的一种,所以“秫酒”泛指高粱发酵而成的酒。用粮食酿酒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说明粮食在满足食用需要之后还有剩余,社会财富有了一定的积累。西晋名臣江统对酒的起源问题曾作此论述:“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有饭不尽”是发明酒的前提条件。
中国人在世界上最早学会了酿酒。根据考古发现,我国酿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9000年前——这远早于夏朝杜康生活的时代。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据统计,《说文解字》“酉”部收录的与酒有关的古代汉字有60个之多,古代酒文化的发达由此可见一斑。
酒作为人类发明的一种饮料,有提神、助兴的功能,本身没有善恶属性。但是,酒确实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助人成事,也可以坏事。所以,《说文解字》说:“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造也,吉凶所造也”。适量饮酒可能有益身心健康与人际关系和谐;如果酗酒无度,往往会乐极生悲。历史上,因为酗酒而出丑、败德、丧身、破家、亡国的例子数不胜数。
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酒属于殷商时期,殷商是一个弥漫着酒香的时代,但是到了王朝后期,整个社会已经处于糜烂的状态。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这就是“酒池肉林”成语的来历。《韩非子·说林》记载了另一个故事:商纣王通宵达旦地饮酒作乐,居然忘了日期,不知今夕是何年何月何日,纣王问身边的人,大家也都醉得糊里糊涂。纣王于是派人去问自己的叔父箕子,箕子对家人说:“国人酗酒都忘了日期,天下恐怕很危险了。举国皆醉,唯我独醒,那我就危险了。”于是箕子也借口酒醉,推说不知。《尚书·微子》记载了当时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的哀叹:“我们酗酒贪杯,败坏了德政,如今上上下下,没有不喜好为非作歹、作奸犯科的,这都是酒的祸害啊!”商朝灭亡后,周王朝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禁酒令”——《酒诰》,以此警戒后人。
加强自律,饮酒有度,这是中国文化中“修身”的重要内容与要求。孔子曾经这样形容自己:“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在外尽职尽责工作、在家尽到照顾亲人的义务,亲族的大事勤勉对待,如非必要不饮酒,我也不过如此吧!可见孔子对于控制饮酒是非常重视的,也是身体力行的。
中国是饮食文化大国,中国菜是世界三大菜系之一。俗话说“无酒不成席”,酒是宴会桌上的必备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节庆场合适量饮酒无可厚非。但是,如果饮酒过量,那就既伤害身体,又耽误事情。尤其是庸俗的酒文化影响下,一些人用它来“拉近”人际关系,办事要请“吃饭”,实际上是“喝酒”。醉翁之意不在酒,觥筹交错、酒酣耳热之际,宾主之间“勾肩搭背”,不该说的说了,不该做的做了。
优秀传统文化要求饮酒有度、有节,《礼记·曲礼》中说:“欲不可纵,乐不可极”,讲的就是这样的处世原则。在物质生活丰裕的时代,更应该加强自律与节制,这是历史与传统留下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