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青花瓷》,素胚勾勒,牡丹绽放,仕女嫣然,檀香冉冉……只需一眼,就仿佛看到了千年历史的芬芳。
青花瓷(blue and white porcelain),简称“青花”,寥寥数笔,蜿蜒飘逸,美不可言。如同唐诗宋词,吟诵千载;如同传统女子,内敛、素雅、洗尽铅华而经久不衰;又如同那一抹中国红,早已经浸润在中国人血液里,化成清雅俊朗之迷人风骨。翻阅青花瓷的历史,它从远古走来,历经唐,宋,元,明,清,几百年里历经岁月沧桑的洗礼,独占光华。有诗赞曰:“色流香,青胎素描慢拂弦。慢拂弦,岁月浮华,一梦千年。可参造化天地妙,无极由来太极添。太极添,业火凝练,玲珑惊艳。”不知道,是谁赋予它这么美丽优雅的名字,清寂淡远,高贵而不自知。宣德、永乐是明代青花瓷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这两朝青花瓷典雅秀丽,色泽浓艳幽深,呈色如宝石蓝般鲜艳。此期所用青料,以苏勃泥青为主,多见“铁锈斑痕”。宣德青花数量大、品种多、影响广,故有“青花首推宣德”之说。
众所周知,香炉是一种与祭祀活动有关的器物,祭祀活动是古代先民最重要的礼仪活动,远古时期的仰韶文化、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等,不少器物就是用于祭祀的礼器。古时候的人,就常以焚香木熏居室以除臭秽,所以古人读书弹琴,喜欢先焚一炉香,可以净杂念而使精神集中。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香炉的形制、釉色及功用,随着当时经济、文化、审美情趣的变化而演绎发展。香炉本来只供焚香用,后来被爱好古物的人收藏,成了人们玩赏的古董和艺术品了。
此款香炉形制为筒形,材质陶瓷,刻青花花卉纹。胎质细腻坚实,釉面清润,直腹渐底微收,圈足,底部及口沿下内壁无釉,炉壁上下均饰青花双旋纹,外壁通绘缠枝花卉纹,线条流畅,花卉枝叶茂密灵动,青花发色浓艳,造型清秀典雅,胎质细腻,釉质白净匀亮,更衬托青花发色之艳丽,绘饰笔法一丝不苟,此香炉器型秀巧,精致典雅,为明早期青花瓷精品之作,观赏收藏俱佳。此款青花所用青料为“苏泥勃青”【《陶说》:明宣德用苏泥勃青】,烧成后在青花部分出现黑疵斑点,与浓艳的青色相映成趣。宣德青花瓷,以其胎釉精细、色泽浓艳、造型多样和图案线条流畅、纹饰优美生动而著称,被认为是明代的素花瓷器之冠。宣德青花的图案装饰,继承、融合元青花的画风并渐趋典雅、秀丽,又因其胎质细腻釉层滋润釉色晶莹纹饰多彩而闻名于世。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
这款香炉的配色,算得上现在流行的高级灰。颜色纯度都不激烈,哀而不伤,如果说这样的白底是“寂然不动”,那这样的青花就是“感而遂通”。寂然不动:本体尚未动(不是完全放空);感而遂通:外物所感,唯有心不动才能相通。中国文化中往往讲究拿捏分寸:几,将动未动之间。那这款宣德香炉的颜色就是处于将动未动之间,符合中国美学史中典型的审美体验态度。
其实,很多器物,解读造型往往很难,例如我们会想,这个小香炉为什么不高一点,为什么不低一点,这种尺寸如何能达到如此的恰到好处?小编觉得,可以理解为,小香炉的尺寸角度从视觉经验上,给人感觉不张扬也不无聊,太过则有器物感的刻意痕迹,不足则流露出制造的漫不经心。这种感性的东西没有唯一的数据标准,只有用在东方文明中的经验才能体悟得到。
这款明宣德瓷香炉器型较小,属于五根手指能轻松撑起的平衡范围,在这点上,也足以体现东方审美的拿捏感、分寸感。
如程颢言:执事须是敬,又不可矜持太过。
这,就是典型的中国美——没有规则,只有拿捏。
最后,
愿你,如青花瓷眼带笑意,历经沧桑而经久不衰,洗尽铅华而素雅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