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识玻璃陨石其实很简单
天然玻璃陨石的断裂面较整齐、无应力裂纹,仿天然玻璃陨石断裂面则一般都会有贝壳状断口,在断口周围常伴随有应力裂纹。
玻璃陨石主要出现在北美、象牙海岸等地区。玻璃陨石在我国不多见,主要分布在蒙古、西藏、海南、广西、甘肃一带。陨石主要分为铁陨石和石陨石。玻璃陨石是石陨石一种,系石英质的陨石,在进入大气层后熔融,坠地后又快速冷凝,颜色多数为黑、墨绿、棕褐,还有稀有的绿、蓝、红等其他颜色。表层也具有拉长状气泡及大小不等的圆形气泡,有的似如月球表面的环形山状图案。中国古代曾称它为“雷公墨”。早在1000多年前,中国唐朝刘恂所著《岭表录异》一书中就有玻璃陨石的记载:“雷州骤雨后,人于野中得石如黳石,谓之雷公墨。和之铮然,光莹可爱。”据1844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描述,在澳大利亚获得一块钮扣状玻璃质石块,认为是黑曜岩(达尔文玻璃),以后在世界范围内发现这种类似玻璃质石块,并通称为“玻璃陨石”。玻璃陨石由于质地坚韧,可雕刻成手饰、胸饰,在珠宝市场上价格十分昂贵。
现在说说纹路,这是玻璃陨石鉴定的重 点,其实鉴定玻璃陨石不难,手上有标本的一对比就知道(雷公墨和捷克都是那么一回事)。首先天然陨石表面因为高温高速外加空气阻力会留下类如擦痕、沟壑、凹坑、麻点,流动条纹、条带,塑性半折断状等等特征,所以随机、连贯,也就是说,条纹深浅、粗细是很乱的(这句话是引用别人的,因为说得很详细),我再添加些,那些所谓的麻点其实就是陨石下坠中形成的气印,天然玻璃陨石的纹路非常自然,而且纹路很多时候是叠加的,而不是单一,就是流痕中有小气印,注意,我们说的气印不是气泡,它只存在玻璃陨石表面,玻璃陨石内部是没有气泡的,这也是鉴定真假陨石的标准之一,特别是用捷克陨石加工成的手排链,因为打磨光滑,没有表皮特征,很难和玻璃区分,就只有看内部有没有气泡了。
玻璃陨石是人类的“示踪物”。古人最早发现:它拥有与地上其它石头完全不同的外表;它具有超乎寻常的硬度;它能制成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利器;它是砥砺硬物的法宝;它可以用来治病;它在地上少得可怜。以上因素使它成为人类活动中的“珍贵之物”。
由于玻璃陨石在很多特征上与火山玻璃相似,故早期曾被称为黑曜岩。1900年F.E.Suess据其熔融的特征,由希腊语“τηχτοξ”(意谓“熔融”)将之转译命名为英语“Tektite”,并一直沿用至今。本世纪初,由于这种天然玻璃被认为是地外成因的,也曾被称为“Glasys Mete-orite”,“玻璃陨石”这一中文译名即源于此。
"玻璃陨石",也称为“雷公墨”,它是半透明的玻璃质体,有微弱磁性,颜色为墨绿色、绿色,淡绿色,棕色,褐色,深褐色,还有少见的朱砂色。比重为2.6至3.0左右。其形状五花八门,玻璃陨石是在高空、高温、高压和高速下形成的,所以它有明显的形成特证:内部高纯度无杂质,通体布满致密的小气泡,外部有融壳,融壳上有流纹,外部和融壳下有时会产生大的气印。
玻璃陨石与人造玻璃的区别:人造玻璃的比重很硬度相对小些,没有宝石的光泽,人造的熔壳.气印很容易辨认.根据已有的统计,天上掉下来一块陨石,只有4%的可能是玻璃陨石。此组玻璃陨石内部含有大量的稀有矿物质,密度低其表面呈墨色,中国古代称之为雷公墨。该组玻璃陨石品相较好,颜色深浅有细微不同,极其珍贵,收藏及研究价值都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