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人生哲理(2954)
转载摘录 妮子 雷瑊君及新浪微博
勤奋的含义是今天的热血,而不是明天的决心,后天的保证。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不愿意做的事情也总能找得出借口。强烈的信仰会赢取坚强的人,然后又使他们更坚强。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将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岸边的奇花异草,是拘留不住奔腾向前的江水的。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拚搏,才是充实的生活。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那边的风光。
竹根---即使被埋在地下无人得见,也决然不会停止探索而力争冒出新笋。只有脚踏实地的人,大地才乐意留下他的脚印。只有收获,才能检验耕耘的意义;只有贡献,方可衡量人生的价值。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志在峰巅的攀登者,不会陶醉在沿途的某个脚印之中。智者的梦再美,也不如愚人实干的脚印。种子牢记着雨滴献身的叮嘱,增强了冒尖的勇气。
最动荡的美往往蕴于静水流深。这是自然馈赠的厚礼,唯有单纯明净的心才能发现。有人说过: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人内心缺少什么,那么只需要看他在炫耀什么。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人自卑什么,那么只需要看他在掩饰什么。
陶渊明辞弃归隐,住在一个宁静的村庄,因此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独立人格。周敦颐拒绝官场腐败,才有了“出淤泥而不染”的洁身自好。王冕淡泊名利,留下了“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佳话。当一个人能透过纷呈的世相,探知到内在的本源时,那种真正大彻大悟的心境,便是静水流深。
历经千山万水,三毛说:“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大钢琴家霍洛维茨说:“我用了一生的努力,才明白朴素原来最有力量。”顾城说:“我需要最狂的风和最静的海。”“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的悲剧就在于——我们以为道理浅显,所以从未真正去践行。最深刻的道理就如同静水流深,看上去没什么大不了,但正是大智所在。
习惯从哪里来?无非就是某件事我们做多了,想多了,成为自然。某种习惯一旦固定下来,就会逐步发展为某种生命模式,成为一个人的性格。性格就是习惯的积累,然后发展成人格,发展成生命品质。我们现在的许多性格,其实是和生活习惯密不可分的。
圈子不同,不必强融。三国时,魏国的管宁和华歆是同窗好友,但性格却不同。管宁对富贵荣华看得很淡泊,一心钻研学问,华歆却羡慕权势,不愿读书。有一次,一个大官坐着车子路过,车子装饰十分豪华,管宁照旧读书。而华歆赶紧丢下书本出去看,回来后对管宁夸个不停。正全神贯注看书的管宁却越听越反感,他一把拔出身上的刀,把两人同坐的席子割成两半,使两人分开坐,表示从此同华歆断绝朋友关系。
《论语》中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志不同不相为友。“圈子不同,那便没有必要相融。不需要的酒局就不要去了,不必参加的聚会也停了吧。格格不入,非要参与,只能彼此尴尬。更何况一个人的圈子质量到底如何,不是因为他到底参与了多少应酬,归根结底,是他自身有多少能力。《围炉夜话》里讲:”滥交朋友,不如读书。“属于自己的实力,远远比熟人之间的“关系”靠谱得多。你若盛开,蝴蝶自来,最好的人脉,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
你做得再对,也有人说你不对。你做得再好,也有人说你不好。天底下,没有不被评说的事,也没有不被议论的人。众口难调,何必活在别人的嘴里?人心各异,何必按照别人的心意去活?《乌合之众》里有这样一句话:“群体中的个人,不过是众多沙粒的一颗,可以被风吹到无论什么地方。”不合群,不是性格孤僻,而是灵魂上的独立。独处,是一个人最好的修行。人生曼妙的风景,不是外人的肯定,而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