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姓氏文化,解缆挥手?把根留住?

庚子冬月,万木萧索。对人与事开始“放下”的我,习惯在曙色朦胧时静读古文。

那日,从书柜随意抽取大而沉的专业书籍《中国姓氏寻根》翻阅,继而浮想联翩……

  

我由此想起,近日,一家网站,对我国公民姓氏认知程度做了调查,得出的一组数字触动很多读者——中国的姓氏已达到22000多个,常见的姓氏也有3000多个,其根脉源自河南的姓氏就有101个。有些姓氏集中的地方,已成为旅游景点,积极开发异彩纷呈的旅游文化活动。然而,在传统文化被日益淡化的当下,有七成网民不知道自己姓氏由来。八成网民的家庭,为子女起名不再按照祖先流传的“班辈表”。还有很多网民不知晓自己家族史。姓氏文化由此逐渐淡化,导致很多青年,既谈不上开口“数典”,更表现出“群体忘祖”。

 

倘若翻阅相关资料,不难看出——中国的姓氏文化,至今已绵延5000余年,不仅博大精深,而且源远流长。尤为奇特的是,由于中国姓氏是按照父系传承,也就是说,按照生物姓氏,即Y染色体姓氏从古传承至今。因此,该文化,对人们的健康状态、疾病诱因、文化现象、先民的迁徙史都具有可研究性。近年,随着旅游景区文化活动不断升温,随着以挖掘姓氏文化为主题的“寻根祭祖游”线路不断出现,“追寻先民的脚步,探访祖先的踪迹”开始受到游人高度关注。

 

此时,东方已现霞色。弯月,在西方渐渐垂落。西南,一颗残星隐约闪动。由此,我的思绪,飞向北京西南的大理,继而,飞向设专题、深入采访姓氏文化寻根之旅,可谓“天南地北苦寻根,八千里路云和月”……

 

记得那年,我受云南大理旅游部门邀请,去大理所属的巍山古城参加节庆。一向在采访中规避“随潮涌动”、喜爱“我行我素”的我,在‘’离队采记‘’中,感受到姓氏文化热度。

 

距昆明市约有400公里的巍山,并不为众多游人所知。穿山越水赶到大理,还须乘坐中巴,在蜿蜒的山路上翻过几座大山,才能进入县城。然而,游人一旦走入这座唐代南诏国建都之地,会惊异听到诸多“头衔”——清代御封“文献名邦”、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扎染艺术之乡”、“打歌之乡”……感知其中、感遇其景,有谁不感叹这座古城丰厚的文化内涵以及悠长的历史文脉?

 

那年,我迅速完成节庆采访工作,便与参加活动的海外侨胞茶先生攀谈起来。

 

在海外拥有一家知名旅游公司的茶先生,是前来参观巍山南诏土主庙扩建竣工典礼暨开光仪式的。在此之前,已近不惑之年的他,始终不知道“茶姓”源于何地。他在当导游时,有时向游人介绍自己的名字,游人往往问他:“你的这个姓氏少见,‘茶姓’人家的聚集地在哪儿?”他曾多次抱歉地摇摇头。此次,他在红河发源地——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参加寻根祭祖活动时,用心阅读了“八百万中华彝胞寻梦南诏”的宣传册,知道到这里有彝族人口共102065人、占全县总人口34%,深有感触。当他看到很多姓茶同胞聚集在祭祖大典现场——道教名山巍宝山之时,当他了解到这里的县长、县委办主任和身边的很多人都姓茶之时,一种深厚的亲情感使他落泪。他有些哽咽地向我说:“我也是八百万彝族人民的一员啊,今天终于找到一脉相承的‘本家’了!”临别,茶经理激动地向我表示,回去后,立即设计几条以播扬姓氏文化为主题、寻根祭祖为内容的旅游线路。

 

通过深入采访,我激动感知——中国的姓氏源流,早已成为旅游外宾十分关注并非常羡慕的民族文化资源。因为,通过一些姓氏,能了解一段历史背景,能追寻中国古代移民迁徙的踪迹。中国的姓,说来很奇妙,有东、南、西、北;有柴、米、油、盐、醋、酱、茶;有一、拾、百、千、万、亿……我在采访本上记下感想——若能把追寻姓氏源流、寻根祭祖活动作为旅游文化产品,不仅能引发人们对史迹的追思,也会发现祖先遗迹。

 

岂能忘,我在大理古城城外的车站,巧遇几位来自厦门、到此“寻根”的“金庸迷”。其中一位段先生谈及“姓氏文化源流之旅”,面部表情十分生动。他说,当年看到《天龙八部》中的“大理段氏”,便萌发一种“到大理寻访段氏遗踪”的想法。尽管他知道“金大侠”撰述的许多情节都是子虚乌有,但他还是从网上联络了一些“旅友”,来大理寻找段氏聚集地。通过云南剑川县县志办的人介绍,才知道云南的“段氏”群落,自汉代就已出现。公元894年,段思平开创了大理国,成为大理国国王。段先生说,他们在云南曲靖中学看到了“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了解了许多大理的往事,此次收获很多。

 

有些凑巧——一个月后,我又接到河南周口市淮阳县举办‘’第二届中华姓氏文化旅游推介会”邀请函。于是,我兴致勃勃来到周口。面对残存古迹、面对众多寻根者,我自然沿用以往采访习惯——在实地采记的基础上尽量多搜寻一些相关史料,是夜,我在宾馆客房,用心读史。让我眼前一亮的是,淮阳古称宛丘、陈州,据《中华姓氏大辞典》载,6500多年前,中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在此建都,并定姓氏、造干戈、兴庖厨等。由此,这里的伏羲文化、农耕文化、孔子文化等展示场所,便陆续成为华夏子孙寻根祭祖、观光游览的景点,吸引了很多游人。对此高度重视的市政府,已投入数亿元,恢复了太昊伏羲庙原址,系统地研究整理了伏羲文化和中华姓氏文化。早在2005年,淮阳县便以“谒人祖皇陵、寻姓氏根源,品龙湖风韵、赏古城风貌”为主题,举办“中国·淮阳姓氏文化寻根游”活动,对做大做强旅游文化产业、早日实现两岸统一,有着深远意义。

 

当地一位县领导,看我对姓氏文化极感兴趣,便与山西沁水县时任副县长的同学取得联系,说明原委。在对方盛邀之下,我完成淮阳县采访之后,直奔太行山深处的沁水。

 

当我来到沁水县西文兴村,当我在导游陪同下,入户采访时,惊异发现——因全村90%以上的人姓柳。有祠堂中的族谱碑为证,西文兴村一些姓柳的村民,为唐代柳宗元的后人。故而,柳氏民居”已列入沁水旅游开发项目,被山西省政府确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古村,不少村民都喜爱读书挥毫,一些孩子,也能或多或少讲述祖姓源流。

 

既然在山西寻根问祖,自然不能与姓氏文化“热点区域”——“山西洪洞大槐树”交臂而过。我在洪洞县大槐树景区入口处看到,当年的大槐树已不复存在,但是,在一旁同根生长的槐树依然枝繁叶茂。让我有“相识恨晚”之感的原因是——错过了这里举办寻根祭祖节。一个月前,这里在寻根祭祖节中,开办“根祖文化”研讨会、举办首届大槐树国际书画艺术展、展示大槐树旅游文化等。由于参与者来自全国各地,(港澳台)让更多人了解山西临汾那片“姓氏祖源”。

 

难忘姓氏文化主题采访,难忘姓氏文化发生地那些皓首鬓霜、万里寻根的老人……

 

追怀到此,忽想起,父辈曾嘲讽不知礼仪、不知进退、不知深浅者(大多为后生晚辈)那句话:“你知道自己姓什么吗?”可悲的是,时至今日,很多年轻人虽然不会忘记自己姓什么,但姓氏根系,有谁能娓娓道来?

 

感叹之余,我唯有一茶在手、遥望遐思。任缕缕苦涩在舌尖萦绕,直至慢慢回甘……

 

展读

【行者】 “天下第一江山”,一吟三叹

【行者】 “龙凤归宿地”,彰显因果

【行者】清素小吃,惟“它”多情

【行者】低调离宫,给人启迪

【行者】城坚不再,糕甜悠久

【行者】紫砂情结

【行者】『萝卜盆景』随想

【行者】春节,红艳串起甜美

【行者】沉寂元夕,深怀灯彩

【行者】古刹夜,曾有“精灵”来袭

【行者】情系中国结

【行者】苦菜花开

【行者】品砚思远

【行者】泰山石景,意味悠长

【行者】神秘古村,伟人后裔

【行者】千古吴地,奇哉庙宇

【行者】丁香情结

【行者】江天深处,品甜

【行者】阐福寺,禅房花木深

【行者】古刹石刻,千年超越

【行者】初识蜀绣

【行者】老槐,摇曳别样诗情

【行者】月季花,岂止清丽?

【行者】 松景,此处称奇

【行者】 “悬空”之悟

【行者】梦幻左岸,一饮知味

【行者】深谷行,有所悟

【行者】神秘山崖,忠勇使者

【行者】雨中脊兽

【行者】皇苑二景,谁解其味?

【行者】郪江畔,他超凡脱俗

【行者】诗圣入古刹,身心得栖隐

【行者】微山,窝头入赋

【行者】暮雨秋凉,千里诗情

【行者】川西古都,千古大爱

【行者】京西,何处稻花香?

【行者】学府墨迹,故居美味

【行者】海畔佛寺,清音入心

【行者】贺兰山,解惑‘’满江红‘’

【行者】一款素饼,千年诗话

【行者】灵隐寺,月美桂香时

【行者】寒山寺释疑

【行者】韭园酱菜,究竟何味?

【行者】千年余味“邯郸芹”

【行者】 登此桥,谁自省?

【行者】兰州雨雪,遇“清丽”

【行者】 何处赤壁,迎东风?

【行者】麻花,是何滋味?

【行者】碑刻,能言否?

【行者】佛教文化游,怎样明灿持续?

【行者】晨雾流泉,话稼轩

《禅艺会》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人人可以订阅,人人可以投稿,人人可有专栏。禅艺文化十八项,由雅道八项(茶道、花道、香道、琴道、书法、绘画、收藏、诗词)、生活六项(建筑、庭院、空间、家具、素食、服饰)和艺术六项(书法、绘画、雕塑、摄影、手艺、法物)组成。在这里,你将看到与众不同的图文资讯。原创无穷、图片无码、转载无限。邂逅之后,不再彷徨。投稿邮箱:zenart@126.com

(0)

相关推荐

  • 我想和你在古城里虚度时光

    前段时间,#你去过最美的云南古城#上了微博同城热搜,网友们纷纷晒出云南古城出游照,惹得洋芋君心痒痒,恨不得立马穿过屏幕到古城里去. 那么问题来了,你去过的云南最美古城是哪一座呢?(留言区见~) 提起云 ...

  • 浅谈家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个忘记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同样如此,一个不知祖姓的家族是也没有文化的表现.人之有祖,木之有本,物本孚天,人本孚祖,自然之理.从只认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母系制演绎到今天的人类发展,社 ...

  • 云南这座600年古城 是南诏国的发祥地 距大理仅60公里却少有人知

    说起云南的古城,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大理.丽江,然而随着游客日渐增多和过度的商业化,一些古城质朴的民风民俗已淡出人们的视线,让游人找不到曾经心动的感觉.而在距大理不到60公里的哀牢山麓,还有一座同样历 ...

  • 出征!第38批护航编队解缆起航奔赴亚丁湾

    今天上午,海军第38批护航编队从浙江舟山某军港解缆起航,前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接替第37批护航编队执行护航任务. 上午10时许,编队指挥员 向东部战区海军领导报告后 编队各舰艇依次解缆,缓缓驶离码头 ...

  • 盆景,把根留住,才是极致的美!

    盆景艺术的创作,其追求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返璞归真,美得自然'这样的美,才是极致的美.福建石狮企业家蔡宗琪先生创作的细叶榕盆景<把根留住>,就一定程度地表现了这一境界 自然大树型 ...

  • 抗癌本来无秘方 把根留住疗效良

    跟随王三虎教授门诊日记 通过阅读王老师的抗癌专著.跟随临床实践,聆听病例讲解,对王老师中医抗癌理论体系.不同肿瘤辨证分型及常用方剂.不同肿瘤辨病抗癌方药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今天的这个病例真正让我 ...

  • 童安格老歌《把根留住》,一代人的经典之作,唱出多少人的心声!

    童安格老歌《把根留住》,一代人的经典之作,唱出多少人的心声!

  • 《路灯下的小姑娘》《黄种人》《把根留住》《让我欢喜让我忧》

    《路灯下的小姑娘》《黄种人》《把根留住》《让我欢喜让我忧》

  • 我歌单 流行(79)《把根留住》童安格

    歌曲<把根留住> 词:童安格/黄庆元 曲:童安格 多少脸孔 茫然随波逐流 他们在追寻什么 为了生活 人们四处奔波 却在命运中交错 多少岁月 凝聚成这一刻 期待着旧梦重圆 万涓成水 终究汇流 ...

  • 把根留住——村里那三口井

    〓 第 1504 期  〓 文|陈爱喜  编辑|王成海 每一次回到那个遥远的小山村,我都得到那两口老井那儿走一走,方才放心,此次清明回乡,面对那两口疲惫的老井,我有点不放心了. 其实,在我的记忆里,村 ...

  • 经典回望:《把根留住》

    多少脸孔茫然随波逐流,他们在追寻什么,为了生活,人们四处奔波,却在命运中交错:多少岁月凝聚成这一刻,期待着旧梦重圆.万涓成水,终究汇流成河.像一首澎湃的歌,一年过了一年啊一生只为这一天,让血脉再相连, ...

  • 把根留住唯在仁——《论语》悟读【66】

    处世当须善其身,把根留住唯在仁. <论语>第四篇第二章: [原文]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译文] 孔子说,没有仁德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