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纷钛 CTO 姜楠:从 10 年外企到 3 年本土创业的职业生涯感悟
10 月 9 日,EGO 北京分会会员、琥珀纷钛 CTO 姜楠作为 EGO 线上分享第一季嘉宾,与超过 400 位 EGO 会员交流了从 10 年外企( 朗讯、惠普、雅虎 )到 3 年本土创业的职业生涯感悟。本文根据当天口述内容整理。
姜楠,EGO 北京分会会员,琥珀纷钛联合创始人兼 CTO 。姜楠曾经在京东、雅虎、惠普、朗讯、EverString 等大型互联网/ IT 公司工作,对个性化推荐、广告反作弊、电商反刷单等大数据相关应用领域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朗讯、惠普、京东、雅虎、创业……我的职业生涯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 2005 年在青岛朗讯,当时怀着对贝尔实验室的崇拜,毅然决然地加入朗讯。很不巧的是,大概两三年之后,整个通讯行业都在走下坡路了。同时由于个人原因,我也希望回到北京。
2008 年,我在北京加入惠普,给中国移动总部做运营商相关项目。那段时间还是挺幸福的,做移动项目也挺好玩。之后想换个环境,我就加入了 JDSU ,我加入时还是安捷伦的子部门,之后不久就独立了。
后来我去了雅虎,在雅虎主要从事了三个方向:
广告的反作弊;
S4 流媒体系统框架;
个性化推荐。
2015 年 4 月雅虎北京研发中心关门,我有了重新选择的机会。我跟着老大来到京东,在京东广告部门做数据平台。在京东待了半年,我之前脑子里已经有了创业想法,很难摆脱,所以选择出来创业,加入 EverString 。
EverString 是一家做大数据的公司,把基于大数据的推荐能力应用到了营销领域。从技术角度者并不是全新的技术,是把已有技术应用到了新的领域,在这个领域做得不错,总共融资一亿多美金也是这个细分领域最高的。
比较痛苦的一点是,EverString 研发中心在北京,做的是北美业务,这要求我们经常出差,同时北京研发中心对业务的理解也不足够到位。另外我们看到国内机会非常多,所以在去年决定把国内研发中心独立出来,主要从事中国业务。
最后一家公司,也就是现在的公司 —— 琥珀纷钛。我们公司的 Vision 是给中小银行赋能。为什么要给中小银行赋能?中小银行现在被大银行和 FinTech 公司夹击,活得比较痛苦。
他们没有技术能力、没有产品能力、没有业务能力跟大银行以及 FinTech 公司斗争,他们需要依赖于外部服务商帮他们做很多事情。我们的职责就是帮他们活下来,保证他们有打翻身仗的能力。我们主要关注消费信贷领域,当前主要做房产金融,包括房抵贷和赎楼贷等以房产为中心的金融服务。
我们是创业公司,经常被伙伴和投资人问到的问题是:你们的优势是什么?为什么你们觉得这件事只有你们能做?
我觉得,在中国做事情,尤其是创业,很多时候并不是说这个事情只有你能做,而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完全具备才行。首先,我们有中小银行的资源,能够打得进去,能够得到认可;另外,我们的团队非常棒,大家能力很强,而且能够相互信任,执行力非常高。这些是我们的优势,我们能够在这方面做下去。
从 10 年外企到 3 年本土创业的几点感悟
我的经历比较杂,前些年主要是在国际化的大公司混,中间又在京东这种国内比较有规模的公司带过,经历过明星创业公司,现在又在从零到一的去打拼一个新的事情。
走上创业这条路,跟我整个职业生涯是息息相关的。一旦有了创业的想法,它就在脑子里生根发芽,想把它摁倒是很难的。我总是觉得如果不出去折腾一下子,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会错过非常多的事情。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体会。
绝大多数情况下,客户买的是服务,不是底层技术
我在青岛朗讯最辉煌的是,修改一行代码把打日志的时间由小时级别缩短到分钟级别,这个功能改进卖了一百多万美金。我在朗讯学的第一门课就是 follow the process ,大家跟着流程走,流程是保证每个人不会出错的唯一的法则。
问题在于,按照流程操作,效率就慢慢降下来了。当时朗讯的竞争对手华为,我到现在都非常敬佩的公司,会在每个基站派驻自己的研发人员 —— 客户发生任何问题、客户有任何需求,研发人员都可以立刻解决。
我们当时还嘲笑过这种方式,觉得这种方式是非常不规范的,每个人都可以在客户现场修改对应的代码。从代码管理角度看,这是非常麻烦的。但是从客户角度看,客户获得最好的服务,客户体验非常好。当时朗讯号称稳定性是 6 个 9 ,比华为高一些,但这个差别对于客户体验的影响是非常小的。
可能几年甚至十几年才会宕机一次,而且宕机时间非常短的,这对客户来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 何况,几乎所有系统都不会运行那么长时间,就会更新换代。对客户来说,一是便宜,二是华为产品的质量确实也是逐步前进,所以华为最终在通讯领域打败了非常多的对手。
这个经历让我明白,客户,尤其是终端客户,并不首先关心技术有多牛,他更在乎的是你的服务是不是满足需求、是不是能在需要时及时响应,并在很短时间给出反馈。
我的第二点感悟,主要是就是多地办公的问题。
当时 EverString 研发中心在中国,我们主要做美国的业务,这就带来一些困扰。比如,研发团队很难真正理解业务,业务在不断变化,而研发团队很难够感受到前线的压力。
我出差去美国的时候,那边每天跟打仗一样,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每天都有新的客户要求,每天都会有火等着我们扑灭,美国团队能够感受到这种压力,但是这些压力很难传递到国内。
因为毕竟隔着时差,而且传递过来的已经不是初始消息,那就很难清晰了解需求的来龙去脉,比如这个流程为什么是这样的?到底问题在哪里?后面隐含着什么样思路?不知道这些东西,就会造成非常多的误解。
还有就是效率问题。大家可能会觉得,美国下班正好中国人上班,可以接着干。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个是行不通的,比如很多细节只有一两个人知道,尤其是公司不那么大的情况下,所以这一两个人就需要一直跟着,如果还需要人帮忙和支持的话,异地的效率真的是会成为问题。
我的第三点感悟是有钱也不要随便任性。很多创业公司在融资之后大肆扩张,这种扩张有些是好的,正好赶到发展壮大的时间点上;更多的其实是业务没有设定的扩张那么快,这种任性扩张就会带来一些于现状不契合的问题。
EverString 当时共融资大概一亿多美金,是这个领域最大的融资。现在回想起来,我们感觉当时稍微有点冒进了。比如,我们换了中国和美国的办公场地和服务设施,人员招聘也并没有太好地控制,好在我们及时认识到了问题,并后续加以了有效的控制。
有句话说的是,创业公司账上的钱要保持公司存活 12 到 18 个月。从这个角度,创业公司就算有钱也要有节奏地扩张,融到资了也要有计划招人,不要一下子搞冒进。
我的第四点感悟是创业先活下来再说。先活下来这个观点在很多创业相关的书上都有,我个人更多的是心态上的转变。
我之前是主要是在大公司,尤其是外企。在大公司,个人通常不必做公司层面的决策,很多人更多是在乎怎样稳住自己的位置、扩大自己影响力、扩大自己地盘、扩大自己的团队,怎样能够获得老板、同级甚至下级的肯定。
等你自己创业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在意的地盘啊、人数啊、他人肯定啊、自己的影响力啊,都不那么重要。在创业中,最重要的是说把事情做成。如果事情做不成,那所有人的投入的时间和金钱都是浪费掉的。
把事情做成,不是说一口就能吃个胖子,愿景的饼画得再好,也要先活下来再说。所以我觉得要一步一步稳扎稳打,有计划地往后走。
用我的例子跟大家说一下。
当时我在雅虎做反作弊,我们上线某个模型之后,有80%的流量都被标注为作弊流量,后续团队拿到数据之后非常诧异。80% 的流量被标注为作弊流量,这个是非常大的问题。
我们想的就是赶快回滚。并不是我们回滚就 OK 了,在雅虎这么大的公司,我们的是反作弊的一环,后面有很多团队和部门读取我们的输出数据,我们重新处理数据,这是非常消耗人力和时间的。
回头再看,我们确实把 80% 的流量标注成作弊流量,但是这 80% 的流量只占了现金收入非常小的比例,也就是说,那个时间段这部分流量确实非常可疑。
之后我们也反思,评估线上问题严重性的时候,并不能够单纯的从数量评判。要从其他维度,比如刚才提到的影响收入有多少。从不同维度看问题是不是严重,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全面的分析问题,不是立刻回滚,谋定而后动,这才是好的方案。
我个人是比较 nice 的管理者,我确实是会帮助员工去设想一些东西,同时也想帮助每个人去规划。
EverString 转型的过程当中,中国业务刚开始,没有办法留下所有的人。我跟我老板沟通后,希望尽我们所能多留下一些人,大家一起走下去。在跟大家聊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同事对后面我们做的事情不是很理解,也不愿意再在一个从 0 到 1 的环境下去打拼了,离开能拿到补偿金,反而是他们更好的选择。
这个当时有点稍微打乱我的计划,不过影响不大。自己也通过这件事情上了一课,不是所有人都能陪我们走到最后,跟着我们的兄弟们是我们助力的同时,也是压力和动力,感谢留下的同事对我们的信任,相信几年后你们一定不会为今天的决定而后悔!
这个是老生常谈,我从两个例子聊一下。
我自己在 JDSU 和京东的两份工作都在半年左右,都是跳槽之后发现不是自己想要的,所以说尽快修订,我觉得从换工作角度也算是快速试错。
另外就是在琥珀这边,我们最初的方向不是现在这个。我们花两个月时间完成了一个产品,并且和业界其他系统相比还有自己的特色。
但是我们发现,国内这个领域还处于一个比较早的时期,很多大机构还处于一个试水阶段,要发展起来还需要一个过程。当时我们也是快速转型,找到了现在的方向。
最后一点其实是不要给自己设限。
这是一年来对自己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我从做纯做技术,到架构师,然后到技术管理者,到创业者,每一步都是非常大的变化。到创业者这一步,在我看来,是对我最大的挑战。我这个人或者说团队每个人,都要是多面手,都要能够做非常多的事情才行;如果说做不到,我们是很难往后发展的。
我在这里举 2 个例子:
一个是去年下半年我们项目中的一个小功能是读取时间周期的文本描述,并用程序根据时间周期进行提醒。 因为文本描述比较随意,可以说是混乱,一共有 5230 种不同的写法,我们打算先用正则表达式匹配出所有的文本形态,从而找出 pattern 。时间紧、人也比较少,我就把这个事情分配给 HR 了。
我给她写了 SQL 模板,讲了半小时正则表达式,然后不到两天的时间,她就把 SQL 写完了,正则表达式能够匹配到绝大多数的数据。这个事情对我鼓舞很大,原来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们的 HR 是英语专业的,对于 SQL 和正则表达式完全没有概念的。如果说学英语的 HR 都能用 SQL 和正则表达式做这样的事情,那我们还有什么能够做不到的?
第二个例子是,我们最近在做很多业务和数据对接,我派了一位后端工程师去做业务对接。这个工程师是女孩子,还比较腼腆。在做数据对接的过程中,她做得非常好非常细致。对接到一定阶段后,对方说开始技术对接吧。我直接告诉他,技术对接还是那个女孩子。对方非常非常诧异。
我想说的是,在创业公司更多的是把每个人用好,找到每个人擅长的点非常关键。
加入 EGO ,交到朋友,结识牛人
加入 EGO 的收获主要是两点,第一是认识了一群好兄弟,我们可以毫无保留地讨论工作个人家庭的所有事情,这是在 EGO 最大的收获。
第二个就是 EGO 会员群体。不同资历的 EGO 会员在一起,通过讨论可以互相得到非常重要的启发,极大地开阔自己的视野。
公司现在的团队规模和业务量是什么规模的?
我们现在研发加上业务加运营不到 40 人,公司完成了 1200 万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目前,公司和 3 家银行达成了合作,在北京、上海、合肥、西安等城市开展业务。
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难。在中国和在美国确实是完全不一样的。EverString 在美国也是做 to B 业务,我们想做得非常轻量级,self-service ,用户自己就可以玩,通过非常简单的方式把业务用起来,这是我们在美国走的路。
在中国 to B 业务有两方面吧,第一是技术产品一定要好,否则再怎么吹也不行;第二是酒香也怕巷子深,没有好的销售、没有人在这个领域深耕、没有这方面的人力资源,很难把东西卖出去。所以我觉得,在中国,好的产品和和好的销售运营是都是非常重要的。
< 完 >
看完了如此干货满满的文章,点个赞再走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