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例话(33)对联中的总分与接应
对联例话
(33)
对联中的总分与接应
朱英贵
(本文刊载于《晚霞》杂志2019年第15期)
对联中的总分与接应修辞手法,既有一定的共性特征,又有其各自的个性特征。二者的共性是都有明显的前后照应特征;二者的不同在于,总分重在形式上照应,而接应重在内容上照应。
一、对联中的“总分”
“总分”也称作“分总”,即在表达时根据事物内容上的关系,在总体结构形式上设置总述和分述两个紧密联系的部分。使用总分法创作对联,“分”的部分应当列举三种以上并列事物,而且中间不宜用其他词语混杂间隔;“总”的部分可以在前,此为“先总后分”,也可以在后,此为“先分后总”。
1、先总述后分述
(1)《齐东野语》所载的一副奇对:
羲经六子,艮巽坎兑震离;
周礼一书,天地春夏秋冬。
上联先总说“羲经六子”,羲经即《易经》,相传伏羲始作八卦,故名羲经;《易经》八卦除了乾坤二卦代表阳与阴的父母卦之外,另外六卦可视为乾坤之子,故分说“艮巽坎兑震离”。下联先总说“周礼一书”,因为《周礼》全书分为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考工记六个部分,故分说“天地春夏秋冬”。
(2)绘画与音乐征联佳对:
天上七色,赤橙黄绿青蓝紫;
人间一曲,西拉梭发米来多。
这是1963年全国美协晚会上的一副征联佳对。上联为晚会出句,下联对句作者为中国楹联学会名誉会长马萧萧。上联先以“天上七色”总述,后分列“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予以呼应,且大千世界都由七彩组成,暗合美协晚会这一主题;下联则以“人间一曲”总述,后分列“西拉梭发米来多”七音,补充其乐曲元素音阶之构成。全联以七音对七色,有声有色,佳偶天成。
(3)周室开基与孔门传道应对:
孔门传道诸贤:曾子,子思,孟子;
周室开基列圣:太王,王季,文王。
总述部分常用数字来概括,前面两例都是如此。但有时也可以不用数字,而用一些隐含数量的词语来概括,此联中的“诸”和“列”就隐含着数量概念。上联先总述“诸贤”,再分述孔门三位传道贤人。唐宋时代孔孟“道统论”兴起,学者一般认为,曾子传子思,子思再传至孟子,子思上承曾参,下启孟子,子思学派后来成为儒家正统。下联先总述“列圣”,再分述周室三位开基圣人。太王、王季、文王,都是周王朝的“开国元勋”,对周部族的发展和周王朝的建立,作出了卓越贡献。
(4)北宋刘邠王安石联对:
四诗风雅颂,
三代夏商周。
据传说,刘邠才华出众,王安石出“三代夏商周”作为下联,有意为难他。此联难度在于:出句分述部分“夏商周”是三种事物,那么对句必然要用三种事物相对,而出句总述部分已经用过“三”了,则对句既要用数字来对“三”,又不能再重复用“三”来相对,可谓高难度也。然而刘邠别开洞天,以巧致胜,从《诗经》中独辟蹊径。风、雅、颂为《诗经》的四个组成部分,其中“雅”又分大雅和小雅,习惯上通称为“四诗”。这样一来,以“四诗”对“三代”,以“风雅颂”对“夏商周”,妙语惊人,堪称妙绝佳对。
(5)李啸村郑板桥联对:
三绝诗书画;
一官归去来。
这副对联是清代郑板桥题写的,据传李啸村以上联出句赞郑板桥,称其诗书画都雄冠绝时,郑即以辞县令之事作下联为对,他官潍县时清廉刚直,因为请赈得罪上官,便辞官归家,下联即咏其事。上联“三绝”是总述,“诗书画”是分述;下联“一官”是总述,“归去来”是分述:都是先总后分。
2、先分述后总述
采用“总分”手法创作的对联,先分述后总述的“分总”结构也很常见,下面仅罗列几副名联为例,不再逐一细加解释:
(1)传统春联:
松竹梅岁寒三友,
桃李杏春风一家。
(2)清人易顺鼎(一说为王嘉谟)联语:
雪月梅花三白夜,
酒灯人面一红时。
(3)明顾宪成题东林书院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4)央视2005年春晚对联:
红黄蓝白黑,五珍献瑞;(宁夏)
字史酒医诗,诸圣流芳。(陕西)
(5)邓石如自题碧山书屋联:
沧海口,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二、对联中的“接应”
“接应”也称“照应”,即后面的文字内容与前面的文字内容有着呼应关系。它又可分为明接与暗接两种,明接是文字语意关系,暗接为逻辑语意关系。
1、明接——文字上的接应
所谓明接就是后文明显呼应前文的相关词语,即将原来的语句照样录出,用词语来照应并加以引申。
(1)笔墨山海巧联:
笔是山,墨是海,排山倒海;
临其意,摹其形,得意忘形。
此联着意夸张画家或书法家的笔墨临摹之作:上联先将笔和墨比作山和海,再用“山”、“海”二字接应前文并加以引申,称其作品气势“排山倒海”;下联先分别说“临其意”和“摹其形”,再用“意”、“形”二字接应前文并加以引申,赞其作品神韵“得意忘形”。
(2)四川青城山圆明宫联:
栽竹栽松,竹隐凤凰松隐鹤;
培山培水,山藏虎豹水藏龙。
青城山因峰峦被碧树层层环绕,犹如绿色城郭而得名,此联用接应手法渲染松竹之隐逸与山水之灵动。上联先言“栽竹栽松”,再用“竹”、“松”二字接应前文并加以引申,褒奖“竹隐凤凰松隐鹤”的隐逸环境;下联先言“培山培水”,再用“山”、“水”二字接应前文并加以引申,盛赞“山藏虎豹水藏龙”的灵动精神。
(3)黄庭坚与苏东坡趣对: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苏、黄二人为挚友,一天他俩在松下下棋,忽有松子落到棋盘上,苏东坡信口念出上联,黄庭坚随口对出下句。此联用接应手法描摹文人雅士围棋垂钓的悠闲情趣:上联先言“松下围棋”,再用“松子”、“棋子”来接应前文并加以引申,描摹“松子每随棋子落”的闲雅景致;下联先言“柳边垂钓”,再用“柳丝”、“钓丝”来接应前文并加以引申,刻画“柳丝常伴钓丝悬”的优雅情趣。
(4)湖南岳阳县月田镇联:
月照琼楼,楼衔楚地千秋月;
田依碧水,水润湘江万顷田。
此联的接应更为巧妙:上联的“月照琼楼,楼衔楚地”和下联的“田依碧水,水润湘江”均为顶针手法的接应,然后,上下联再分别以“楼”和“水”字作为引线,又使前后句形成接应关系,使得联末的“月”、“田”与联首的“月”、“田”遥相呼应,这也是一种更加艺术化的接应。通过这种接应修辞手段,勾画出了水月镇的秀丽风光。
2、暗接——逻辑上的接应
所谓暗接就是后文不明显呼应前文的相关词语,而是将前面提到的事物,在后面用其他的方式表达出来,与之暗相照应,文字上避免重复,内容上又浑然一体。
(1)水月寺山海关巧对:
水月寺鱼游兔走,
山海关虎啸龙吟。
上联因为地名“水月寺”暗含水中有鱼、月中有兔(玉兔)之意,故言其“鱼游兔走”,是为暗接;下联因为地名“山海关”暗含山中有虎、海中有龙之意,故言其“虎啸龙吟”,用虎暗接山,用龙暗接海。
(2)日月湖山巧对:
日月循环,兔走天边乌入地;
湖山倒影,鱼游松顶鹤栖波。
这一联中,上联的“乌”暗接“日”,“兔”暗接“月”,下联的“鱼”暗接“湖”,“鹤”暗接“山”,都有较强的内在逻辑联系。
(3)解缙撰写的趣联: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此联的上半部分重在谐音:“蒲”、“桃”的谐音为“葡萄”,“梅”、“桂”的谐音是“玫瑰”。而后半部分则重在接应,而且是暗接:上联用“草本”接应“蒲叶”,用“木本”接应“桃叶”,趣言它们分别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下联用“春香”接应“梅花”,用“秋香”接应“桂花”,趣言它们分别为春季开花和秋季开花。像这样的暗接,隐含的逻辑语意更加意味悠长。
(4)福祸春秋巧对:
鹊噪鸦啼,并立枝头谈福祸;
燕来雁往,相逢路上话春秋。
这一联暗接的逻辑性还要更强些:按照中国民间风俗传统,喜鹊是吉祥物,人们公认听其叫声会有“福”,乌鸦是不祥之物,人们以为闻其啼声则有“祸”,二者居然能够“并立枝头谈福祸”;燕子飞来,适春之时,大雁飞去,当秋之令,二者竟然“相逢路上话春秋”,其暗接技巧,甚是高明。
相关链接: